ASC2018晋军血管移植物感染的

血管移植物感染(VGI)是血管移植物植入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但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危害大,可以导致器官功能丧失、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在亚洲心脏病学会年会(ASC)期间,来自陆军医院晋军教授分享了他在治疗血管移植物感染中的经验。

VGI概述

血管移植物常见的感染部位有三个:腹股沟区血管移植物感染(约6%,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有79%下肢截肢率)、腔内移植物感染(约1%~5%)、主动脉血管移植物感染(发生率约0.5%~4.0%,引起的死亡率达33%~58%)。

国内有回顾性研究报道移植物感染发病率为1.14%,在急诊手术、二次以上手术后更常见。外科治疗血管移植物感染的早、中期死亡率高达47%,保守治疗2年死亡率接近%。

VGI主要并发症包括败血症、截肢、破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小肠或大肠肠瘘、菌血症扩散、重建血管移植物再感染、血栓形成及栓塞、死亡等。

微生物学特征

血管移植物的感染大部分是细菌感染,少部分是真菌、衣原体感染。在早期发表的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微生物。随着手术技术改进、预防性抗菌治疗,微生物感染菌群发生变化,包括多药耐药菌株,念珠菌物种及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占VGI的60%以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常见。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率增加。绿脓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感染最常见原因,占VGI的1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产生的蛋白酶能够破坏吻合口部位的胶原和弹力纤维,容易引起宿主血管壁坏死,导致吻合口出血乃至动脉破裂等严重后果。表皮葡萄球菌为正常皮肤共生菌,毒力和侵袭能力较弱,感染引起的组织破坏常局限在移植物临近部位。表皮葡萄球菌可在移植物表面产生多糖样生物膜,有利于细菌逃避宿主白细胞的吞噬及抗生素的杀伤作用,并能黏附在人工移植物表面和空隙中,引起移植物的慢性感染或潜伏感染。

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

糖尿病、尿毒症、黄疸、肥胖、服用类固醇药物、或免疫力受损的高龄患者;下肢缺血引起的下肢感染、蜂窝织炎、坏疽、感染性溃疡。

移植物位置

移植物感染与邻近部位的表浅感染及穿刺部位感染明显相关;腹股沟区移植物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会阴区污染、较多的皮肤皱褶,丰富的淋巴管);股动脉造影后腹股沟区血肿增加了血管移植物感染的风险。

操作因素

腹主动脉破裂、急性肢体缺血等急诊患者,增加移植物感染机会;多次手术、手术时间长、大切口增加移植物感染可能。

移植物种类

移植物材料成分不同,细菌在材料上的黏附能力也不同,编织型材料细菌黏附能力较强。

移植物感染的诊断

血管移植物感染的诊断比较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手术操作、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原则:认识腔外或腔内VGI临床表现的差异;术后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测:血液培养,判断脓液性质,手术标本吸出物;影像学结果:成像模式的选项取决于VGI是腔外还是腔内;某些情况下,VGI诊断需要术中确认。

临床症状:移植物感染根据术后发生时间可分为早期感染(<4个月)和晚期感染(>4个月)。早期感染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穿刺点/切口区出现红、肿、疼痛,引流出脓性液体,移植物血栓形成等。后期感染缺乏特异性症状,多为移植物并发症的表现(假性动脉瘤、移植物食道或肠瘘),白细胞升高不明显,血沉常加快。感染进展时,移植物表面皮肤红肿、疼痛,移植物周围肿块及窦道形成。

影像学检查:成像模式取决于感染部位(腔内/外周);血管外科,传染病,血管医学和放射学专家共同确定成像模式的选择;CTA常用于诊断及决策随后血运重建的策略;侵入性血管造影对于VGI的诊断帮助不大。

VGI治疗及管理

一般原则:建议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血管和心血管外科、传染病和放射学专家;抗菌治疗的选择和持续时间取决于致病微生物种类、移植物感染的部位和类型,以及其他因素;SamsonⅠ级或Ⅱ级VGI患者,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无清创术)是合理的;SamsonⅢ级或Ⅳ级VGI患者,应对感染物和组织进行细致清创;没有标准化的外科治疗方案,应制定个体化的外科手术程序。

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肌瓣覆盖伤口、真空辅助闭合装置、原位重建、移植物切除术后进行解剖外血运重建术。

移植物感染的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对伴有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和营养支持治疗。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及移植物感染发生的机率;择期手术应尽量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术后延长使用抗生素3~5天;接受清洁血管移植手术的患者,接受血管内装置放置的患者,围手术期均应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门诊》杂志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yy/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