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千年秘方

大黄牡丹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子宫附件炎、盆腔炎、输精管结扎术后感染等属于湿热郁蒸,气血凝聚者。亦可用于膀胱直肠窝脓、痛经、闭经等。

本证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治疗以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为主。湿热邪毒内结肠腑,气血凝滞,则右下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病在肠,与膀胱气化无干,故小便仍能自调;正邪相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俱为臣药。冬瓜仁清理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是为佐药。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妇或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凡是辨证属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实热型肠痈,不论脓未成还是脓已成均可使用本方。痈,古代作“瘫”,为气血被毒邪壅聚而腐败溃烂的意思。发于肠部的,称为肠痈。相当于现代阑尾炎、腹膜炎等。

  阑尾炎,相信您在生活中一定听说过!阑尾就像胆囊,虽然都很娇小,但却是人体不可分割部分,只是很多人并不觉得阑尾在人体有多重要,因而在阑尾炎面前,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一刀“切”,但这势必会破坏身体的完整性!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解除阑尾炎的苦痛,还能留住阑尾?经方专家胡希恕有妙招,快来一起瞧!

阑尾炎中医古称肠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它虽属外科疾病,但用内治法多能治愈。西医亦用内治法,即用抗生素消炎可使炎症消失,但往往易于复发,最终还是手术治疗。因此,西医把内治法称为保守疗法,言外之意手术治疗是非保守疗法、积极疗法、根治疗法。中医的内治法与西医的保守疗法不同,中医治疗见效快而很少复发,这应感谢祖先留下的宝贵经验。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是论述慢性阑尾炎的证治;《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是论述急性阑尾炎的证治。就是说,不但有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经验,而且还有慢性阑尾炎的治疗经验。这些治疗经验之所以宝贵,是因用之多验。当然要真正掌握其方证,并能适证加减用药,今从临床治验说明之。

高某,男,35岁,复员军人,住靴子高铺胡同。初诊日期年8月15日:腹痛、高烧2天,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嘱其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因战伤多次手术治疗,甚感手术苦痛,拒绝入院手术,致卧床不起,腹痛呻吟,病人腹痛甚,呻吟叫喊不休,高烧体温40℃,身烫皮肤灼手而无汗,少腹剧痛,腹拒按,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此是瘀血挟脓呈少阳阴明合病,为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方证:柴胡八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半夏三钱,生姜四钱,枳实四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牡丹皮四钱,桃仁三钱,冬瓜子四钱,芒硝四钱。上药服一剂后,热退腹痛减,原方继服六剂痊愈。该患者病急、病重,危在旦夕,如治疗不当,命若复卵。因此一般医者惧于责任谢绝出方。然若能看准其症结,认准其方证,就把握了疾病的转机,也就有鹰鹫之眼,猛虎之胆。胡老投一剂能转危为安,说明认证准确无误,用方药恰到好处。“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单用大黄牡丹皮汤即可,为何还合用大柴胡汤呢?这是因为该患者有少阳阳明合病之证,用大柴胡汤恰能方药对证,才能更好解热、祛瘀排脓,因而收效快捷。遵守了六经辨证规律。对于有高烧者合用大柴胡汤,而无高烧者也可合用。曹某,男,40岁,病案号。初诊右小腹痛二三日,经西医检查诊为急性阑尾炎,麦氏点压痛明显,体温不高,白细胞,刻下症:右小腹痛胀,咽干,口苦,微恶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与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姜四钱,大枣四枚,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冬瓜子四钱,大黄二钱,芒硝三钱。结果:上药服三剂,腹痛已,但右少腹仍痞胀,便前有腹痛,上方减芒硝为二钱,加炙甘草一钱,服六剂,症已。本例虽无高烧,但因见右腹痛、咽干、口苦、微恶心、大便干等症,大柴胡汤证备,故合用之。又因无高烧,故柴胡的用量较前例明显少。可知方证同,用药当因具体症不同而异。齐某,男,19岁,病案号。初诊右下腹痛4个月。4月前出现右下腹痛,医院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用保守治疗法治疗一个月,症状缓解,不久又感头痛、头晕、口干欲饮、少腹疼痞,右下腹痛;看其舌,苔白根腻;诊其脉,弦滑;按其腹,阑尾处拒按。知其为瘀血挟脓在少腹,治以祛瘀排脓,与大黄牡丹皮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生薏仁:牡丹皮五钱,桃仁四钱,冬瓜子三钱,生薏苡仁八钱,白芍四钱,炙甘草二钱,大黄二钱,芒硝二钱。结果:服药二剂后,自感一切良好,但感阑尾部位按之仍痛,继服三剂而安。此例病程较长,而临床无合病、并病之证,而呈单独大黄牡丹皮汤方证,因而用该方主之。但因病久津血虚,故合用芍药甘草汤生津和血解挛急痛;又因病久湿滞脓固,故加生薏仁利湿排脓。治病不在药多、药贵,而在方药对证。论治何必急慢分 一方功用内外同崔某,男,38岁,右小腹痛10余日,现右小腹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注射青霉素及链霉素一周缓解。去年冬又发作右腹痛,注射青、链霉素两周缓解。本次因喝凉茶又引发右腹痛,仍注射青、链霉素两周而不见好转,医生劝其手术,因不愿开刀而找中医诊治。右小腹痛,时轻时重,时为绞痛,时为刺痛,四肢发凉,时头晕、心悸,口干不思饮,大便如常,按其腹无肌紧张,但麦氏点压痛明显,舌苔白,舌质暗,脉沉细弦数。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薏苡仁八钱,川附子二钱,败酱草六钱,当归三钱,白芍六钱,白术三钱,泽泻四钱,川芎二钱。上药服三剂,腹痛已,麦氏点按之微痛,再继服三剂巩固疗效。经追访三年未见复发。慢性阑尾炎,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是因临床证候的虚实不同。即是说,中医治病,不是根据阑尾炎是急性还是慢性,而主要根据证的虚实寒热。中医治疗炎症,并不是见炎即用清热解毒,而是据证“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尤其是对慢性炎症,用温补的机会就更多,如本例用附子、当归、白术等,以温阳化湿消除炎症。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治疗瘀血痈脓而呈现寒热错杂证者。方中的薏苡仁味甘微寒,利湿排脓、解痹、解痉;败酱散祛瘀排脓;附子用量小,主振郁滞之气而利痈脓的排出。合用当归芍药散,以温中化湿养血祛瘀,共起祛瘀排脓作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有“其身甲错”,常用其治疗皮炎、痂癞等皮肤病。也就是说,本方可用于在肠胃之里的痈脓,也可用于在皮肤之外的痈脓,中医辨证之表、里、半表半里,不是指病灶所在,而是指疾病所反映证的所在。一方治多病,能治内科病、外科病,其有效的基础和根据,仍不离辨证、辨方证。

前列腺炎,田某,37岁,某粮站负责人。年6月5日初诊,云:尿浊、早泄、阳痿五年余,经肛诊、B超确诊为前列腺炎。口服、注射消炎药,时效时不效。五年中治疗未歇,用药甚多,然病终未已。近某医以肾虚论治,服知柏地黄汤月余,其症依然。望其丰颐方额,体魄甚健,显非虚怯之质。舌尖红,舌下血管紫涨,根苔黄腻,尽呈湿热瘀结之象。询知时有尿频、尿痛,尿前、尿后常有白浊,尿短黄,臊味浓,会阴憋胀,或有坠痛。性欲淡漠,或勃而即萎。胃纳佳,喜肥甘、饮酒(今已戒),口苦、口臭。大便干秘,一两日一行。诊其脉,沉滑有力。触其腹,腹壁厚实,耻骨上、左少腹微有压痛。

脉证分析:肥甘厚味,饮食、生活无规律,皆湿热之成因也。初仅湿热下注,久则入络。治不如法,致瘀血、湿热互结下焦,亦即热结膀胱也。刻下之治,当以清泻湿热、活血化瘀为宜。拟:

大黄10g牡丹皮10g冬瓜仁30g桃仁15g芒硝10g车前子15g赤芍15g三剂

每日一剂,嘱少肥甘,节晚餐。

二诊:大便日行五六次,脓样便甚多,会阴部憋痛减,尿浊轻。

上方减芒硝,五剂。

三诊:尿浊、尿痛、会阴部憋痛几竟消失。左少腹压痛不再,耻骨上按压仍不适,腻苔渐退,脉仍沉滑。先贤谓湿热内侵,如油入面,短期难以尽去,宜缓图之。待瘀湿尽去,早泄、阳瘘自当随愈。

守方七剂,二三日一剂。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医院经方治愈冠状肺炎》经验分享

治哮喘神方《麻黄汤》临床运用思路

《朱雀汤》年前女人滋补第一神方

视力康复我选择《另眼详看》视力保健。效果看的见!

慢性肝炎特效中医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一针治鼻炎》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yy/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