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痛药,你能想到有哪些?
翻开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药理书,我们发现无论教材更新到第几版,关于镇痛药的介绍均仅限于阿片类药物。
的确,广义的镇痛药有麻醉性和非麻醉性之分,而前者主要就指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并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的药物。
然而临床上,不可能对所有主诉疼痛的病人,我们都说,来,给你打一支杜冷丁。尤其卫生部对于麻醉性药物的处方权有严格的限制,仅限于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或按规定经麻醉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医院注册从业的执业医师。
实际上,很多药物虽未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疼痛传导通路,却也可以起到间接或辅助缓解疼痛的作用而在临床被广泛使用。现作者根据实习所见,将几乎可以想到的所有起止痛效果的药物归结于下。
分类
代表药
主要适应症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轻度到中度的术后疼痛、头痛、关节炎、肌腱炎、滑囊炎、肌肉痛、神经痛、牙痛、痛经等
阿片类药
吗啡、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曲马多
镇痛效能强,但具成瘾性,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重度急性或慢性疼痛、重度癌痛病人
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良菪碱
适用于各种内脏绞痛,如急性胃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泌尿道痉挛等
局部麻醉药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
区域镇痛如交感神经阻滞(偏头痛、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硬膜外镇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痛点注射(肩周炎、腱鞘炎等有压痛点疾患)
全身麻醉药
乙醚、NO、氯胺酮
术中镇痛、神经安定镇痛术等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幻肢痛
抗痛风药
别嘌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秋水仙碱
缓解急性痛风(秋水仙碱、NSAIDs),控制慢性痛风(别嘌醇、丙磺舒、苯溴马隆等)
抗抑郁药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多塞平
由紧张及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疼痛,改善慢性疼痛病人抑郁症状
催眠镇静药
地西泮、硝西泮
多用作慢性疼痛的辅助用药
二、止痛机理大汇总
由上表可见,针对疼痛发生部位、程度、性质的不同,止痛药物的使用也各有千秋。对于不同原因的疼痛,给予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才能以最小的副作用达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作者在外科实习期间,某次主任大查房时介绍了一例关于镇痛药错误使用的后果:某晚上急诊来了一位腹痛患者,求医生给他打一支止痛针,某医师见其疼痛难忍,开了一剂杜冷丁,结果第二天早上发现病人已呼吸暂停。虽然该病例未作详述,病人的具体情况也未被提及,但是足以可见镇痛药,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影响不可小视。
在临床上,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需充分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排除相关的使用禁忌症。故而现在继续将每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大致汇总如下,以助于对每种药物的规范应用进一步理解。
分类
作用机理
主要药理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局部组织PG的合成
抗炎、镇痛、解热、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片类药
(以吗啡为例)
1.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的阿片受体,主要是u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对痛觉的调制功能
2.直接抑制源自脊髓背角的痛觉上行传入通路
3.激活源自中脑的痛觉下行控制通路
1.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镇静、致欣快、抑制呼吸、镇咳、缩瞳
2.平滑肌:减慢胃蠕动、引起胆道Oddis括约肌收缩,降低子宫张力,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大剂量引起支气管收缩
3.心血管(心肌保护)
4.抑制免疫系统
M胆碱受体阻断药
竞争性拮抗M胆碱受体
抑制腺体分泌;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松弛多种内脏平滑肌;
拮抗迷走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
大剂量可扩血管、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局部麻醉药
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亲脂性、非解离型)
局麻作用:在意识清醒条件下可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
全身麻醉药
1.干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抑制兴奋性突触,增强抑制性突触(增加Cl-通道开放)
2.GABAAR、NMDAR、阿片受体等参与其镇痛作用)
麻醉作用:镇痛、催眠、肌松、遗忘、意识丧失、抑制异常应激反应
抗癫痫药
1.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导致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2.选择性阻断L型和N型钙通道
3.抑制钙调素激酶系统
1.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使异常放电的扩散受到阻抑
2.膜稳定作用
抗痛风药
1.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丙磺舒)
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药物(秋水仙碱)
4.一般解热镇痛(NSAIDs)
1.急性痛风:迅速缓解急性关节炎、纠正高尿酸血症;
2.慢性痛风:降低尿酸浓度
抗抑郁药
(以TCAs为例)
1.NA、5-HT再摄取抑制
2.大多数具有抗胆碱作用
3.部分可阻断ɑ1肾上腺素受体和H1受体
1.中枢神经系统:嗜睡、血压下降、头晕等;
2.自主神经系统: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
3.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心律失常
催眠镇静药
(以苯二氮卓类为例)
与GABAA受体复合物上的BZ受体结合,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增加Cl-内流,产生中枢抑制效应
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肌肉松弛
分类
常见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胃肠道反应(消化道溃疡、出血);
皮肤反应(皮疹、瘙痒、剥脱性皮炎、光敏);
肝肾脏损害;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血液系统(出血,增加AA,粒缺等可能性);头痛、头晕、嗜睡、耳鸣、视力模糊等
阿片类药
(以吗啡为例)
1.眩晕、呕吐、恶心、便秘、呼吸抑制、尿少、排尿困难、胆绞痛、直立性低血压、免疫抑制
2.耐受性和药物依赖性、戒断症状、成瘾性
3.急性中毒:昏迷、深度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血压下降、缺氧及尿潴留
禁忌症:
1.分娩止痛和哺乳期妇女止痛;
2.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
3.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肝功减退者;
4.新生儿和婴儿
M胆碱受体阻断药
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皮肤潮红等、大剂量时可产生中枢中毒症状(昏迷、呼吸麻痹、死于循环与呼吸衰竭)
局部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心血管系统(降低心肌收缩力、血压下降)的毒性作用;
变态反应(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
全身麻醉药
随不同麻醉药MAC、血/气分布系数、脑血\分布系数不同,麻醉意外诱导期和苏醒期不同,麻醉意外风险不一
抗癫痫药
局部刺激如厌食、恶心、呕吐;齿龈增生;
神经系统反应如眼球震颤、复视、眩晕、共济失调;
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
过敏反应
抗痛风药
别嘌醇、丙磺舒、苯溴马隆不良反应少见,偶见皮疹、胃肠反应、粒细胞减少;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多见,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毒时可出现脱水、休克及肾、骨髓损害作用
抗抑郁药
(以TCAs为例)
抗胆碱表现(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心动过速等,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禁用);多汗、无力、头晕、皮疹、体位性低血压、共济失调、肝功异常、粒缺等;不建议与MAOI合用
催眠镇静药
(以苯二氮卓类为例)
常见:嗜睡、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严重: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
长期:耐受性、依赖性、成瘾性,反跳及戒断症状
三、病房里的止痛好帮手
就作者实习期间轮过的普外、骨科及现在的胸外科而言,尽管每种疾病的手术方案不同,但如果术后病人主诉疼痛,一般在排除伤口渗出、出血、穿孔、梗阻、肠瘘、腹膜刺激征等可能性后,给予的止痛药无非就限于NSAIDs和阿片两大类,此外考虑胃肠痉挛、肾绞痛者加用-2。
由于药物种类和规格繁多,患者病情各异,每位老师用药习惯和经验不同,另外随着各种术后指南的持续更新,很难说哪一种手术是否有某种确定的镇痛方案。以胸外科实习为例,本院病房最常用的止痛剂即为特耐,而同在病房进修的一名胸外科医生说,医院术后最常用的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于胸外手术后的镇痛同样起着相当不错的疗效(特耐价格昂贵,医院的消费状况)。根据指南推荐,建议围手术期镇痛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但在具体到何种药物的选择上却并无硬性规定。
以下3种是镇痛措施或药物是实习所见病房最为常见者,特在此罗列以做详述。
1.镇痛泵(PCA泵)
PCA泵几乎见于每位术后病人的床头,你是否真正了解呢?下面简述之。
自控镇痛法(PCA)是术后病人根据自己的镇痛需要自我控制给药的电动机和剂量,使体内的镇痛药物浓度处于最低有效浓度,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图1电子镇痛泵
镇痛泵适应症:
1.手术范围广、时间长的病人,如各科的癌根治手术、头颈胸腹的联合手术。
2.开胸、开腹且切口较长的手术病人。这类病人常需停留的胸腔引流管、胃管,也增加他们的疼痛。如果因为疼痛而不愿翻身、咳嗽,容易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3.泌尿科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人。使用术后镇痛泵有利于缓解前列腺痉挛,减少出血。
4.骨科大手术病人。
5.部分腹腔镜手术病人。
6.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手术病人。
7.敏感的女性病人。老年病人和小儿对疼痛的反应较迟钝,而年轻女性往往相反。
8.有强烈要求的病人。
镇痛泵常见药物选择:
1.低浓度局麻药:通过硬膜外导管输入硬膜外腔,或连续腰麻管进入蛛网膜下腔阻滞机体感觉神经的传导,从而减少疼痛。
2.麻醉性镇痛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及曲马多等。可通过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或静脉给药。
常见并发症:
1.恶心呕吐;2.皮肤瘙痒;3.腹胀便秘;4.排尿障碍;5.褥疮
2.特耐
曾有住院医师值班时和作者说,想要保证晚上病人不因为疼痛而无法入眠,一针特耐(40mgiv.Orim.)一般12小时内绝对不会再喊痛。可见特耐的镇痛效果优于很多NSAIDs已得到了很多医师的认可。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特耐,又称帕瑞昔布钠,主要适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目前它是全球第一种注射型选择性COX-2抑制剂。研究证实它不仅能拮抗NMDA受体阻止周围神经阿片痛觉敏化,且由于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强,还可有效抑制中枢痛觉敏化,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阿片类药物耐受的不良反应。
不少临床研究已表明,帕瑞昔布钠联合PCA泵有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其出血及胃肠道副反应均低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此外该药物副作用少,且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被认为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佳选。下图为帕瑞昔布的具体用法。
图2帕瑞昔布钠的使用方法
3.芬太尼透皮贴剂
芬太尼同吗啡一样是作用于u受体的强阿片类药物,同等剂量下芬太尼是吗啡镇痛强度的75-倍,但因作用时间短,一直只作为麻醉基础用药。
但是对于芬太尼透皮贴剂而言,却可保持连续稳定的血药浓度,平稳镇痛(见图3)。此外由于芬太尼代谢产物为无活性去甲芬太尼,无代谢活性,与其它镇痛剂相比更适合长期用药(如吗啡代谢产物M3G、M6G,羟考酮代谢产物羟吗啡酮、去甲羟考酮均存在神经毒性)。
而且研究表明,芬太尼的效价较吗啡高,且透皮给药生物利用度亦高于口服阿片,因此可以较低的剂量获得同样的镇痛疗效。再加上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简便,且经皮吸收,无首过效应,无肝脏毒性,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
图3芬太尼透皮贴剂的血药浓度对比
与口服阿片类药物相比,芬太尼透皮贴剂更适用于以下人群:
1.口服药物吸收不佳的患者:
如恶心、呕吐、便秘患者;恶性肠梗阻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
2.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常存在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炎、消化道不良反应、口服药物易增加片剂负担等诸多问题。
3.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
大多数阿片药物首先会经历肝脏的首过效应,再经肾脏排泄,增加了肝肾代谢负担
4.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的患者:
可减少爆发痛,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长期平稳镇痛
5.老年患者:
与吗啡控释片相比,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老年患者具相似镇痛疗效,而嗜睡、便秘、排尿困难发生率更低
椰子糕Q:心痛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