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解析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智库首席专家杨志刚引言

  随着拆线换药顺利完成,我终于挣脱了穿孔性阑尾炎这难缠病魔十天的折磨,也是我自幼记事起第一次住院手术治疗。作为一个军医大学的老同学,我明白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十天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我忽略了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我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我   四十年前我就知道,急性阑尾炎患者如果及时地做了手术,危险性很小;可是一旦发生了“阑尾穿孔”,轻者形成局部性脓肿,重者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化脓,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即或穿孔后及时手术,也常会引起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瘘、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许多人遭受腹部反复开刀之苦的肠粘连病。急性阑尾炎穿孔部位多位于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一就是患者全腹的疼痛,这种情况一经诊断明确应该紧急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用腹腔镜手术也可以用开腹的手术,腹腔镜手术就是在脐部打一个小孔,然后于左右下腹再打两个小孔进行操作。

  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腹腔内的脓液清洗干净,然后术后放引流管引流,急性阑尾炎一旦穿孔术后恢复的时间比一般阑尾炎要长,一般患者在术后有腹胀腹泻或者发热的情况,这都属于一些正常的并发症,一般患者在七到十天左右才可以出院。幸运的是,我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虽历时三个小时,但外科手术团队最终在我的腹膜腔清洗了近ml炎性渗出液,引流管导出近千毫升的脓血,从而避免了严重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作为一个老军医,我感慨外科手术发展到了内窥镜微创时代,更欣慰现代检测技术对诊疗的辅助和生理指标的监控。

  阑尾炎疾病术前术后监护要点:

手术前

  1、饮食: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

  2、卧位:半卧位或卧位

  3、配合医护人员完善相关检查:

  (1)抽血:了解全身健康状况

  (2)心电图:了解心脏功能

  4、保持情绪稳定,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这样有利于疾病康复。

  5、术前准备:如有明显呕吐和腹胀,给予胃肠减压,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镇静剂。

  6、皮肤准备:皮肤是身体第一道防御线,手术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感染的概率。所以手术前要做好皮肤准备,减少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会为您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即把手术区域范围内的毛发剃除。另外,全身的皮肤准备也是很重要的,请您在手术前天晚上做好洗头、洗澡、更换干净的衣服。

手术后

  1、术后卧位:如连硬膜外麻醉病人可取去枕平卧6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全麻未清醒病人取平卧头偏向一侧位,清醒后改半卧位。

  2、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8-10小时,或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3、饮食:

  (1)禁忌任何食物的摄入:阑尾炎切除术后,肠道处于低功能状态,须禁食。在手术后2-3天后,如肛门排气,则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可给予少量的流质饮食。5-6天后可改为少渣半流质饮食,应清淡富于营养,并且要温服。

  (2)忌油腻食物:即使到了手术后第10天,机体能承受软饭时,也不能过早食入油腻食物。

  4、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5、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鼓励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

  6、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外观潮湿者及时通知医生换药。术后切口第3天换药,一般术后7天拆线。

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适当户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术后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特别是增加腹压的活动,防止形成切口疝。

  3、术后近期内勿用肥皂擦洗伤口,如出现体温异常、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停止排气等应应及时就诊。

延伸阅读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常人的生理指标:

  温度用腋下测量正常是36-37摄氏度

  心率正常是60-次/分钟

  血压正常不高于/90mmHg,不低于90/60mmHg

血液

  总血量:65--90ml/kg

  全血比重:男1.—1.;女1.—1.

  血浆:1.—1.

渗透(量)压

  血胶体渗透压:21±3mmHg(2.80±0.40kPa)

  血晶体渗透压:—mOsn/kg(—mmol/L)

  红细胞数:男(4.0—5.5)×10^12/L(4.0—5.5×10^6/ul);女(3.5—5.0)×10^12/L(3.5—5.5×10^6/ul)

  血红蛋白:男—g/L(12—16g/dl);女—g/L(11—15g/dl)

  红细胞压积:男0.4—0.5(40—50vo%);女0.37—0.48(37—48vol%)

  红细胞平均直径:7.33±0.29um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H):29.36±3.43pg(29.36±3.43uug)

  红细胞平均体积(V):93.28±9.80fl(93.28±9.80um^3)

  红细胞平胞血红蛋白浓度(HC):0.31—0.35(31—35%)

  网织红细胞数:0.—0.(0.5—1.5%)

红细胞平均渗透性脆性试验

  在0.44—0.47%(平均0.45%)盐液内开始溶解,在0.31—0.34(平均0.32%)盐液内全部溶解。

  白细胞数:(4—10)×10^9/L(—00/u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粒细胞:0.—0.03(0.5—3%)

  嗜碱粒细胞:0.00—0.(0—0.75%)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1—0.08(1—8%)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0.05—0.30)×10^9/L(50—/ul)

  血小板数:(—)×10^9/l(10—30万/ul)

  出血时间:(Duke法)1—3min(lvy法)0.5—6min

  凝血时间:(毛细管法)3—7min(玻片法)2—8min(试管法)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sec为消耗正常

  血块收缩时间:30—60min开始回缩,18h后明显收缩,24h已完全收缩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sec

  凝血酶时间:13—17sec

  复钙时间:1.5—3min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正常值在4—6min内,基质血浆凝固时间为9—11sec。病人标本与基质血浆混合后的最短时间比正常值5sec表示不正常。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10—15sec

  全血凝块溶解试验:正常人在24—48h内不发生溶解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min,可疑70—90min,阳性70min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0—15%

  纤维蛋白溶酶原:6.8—12.8U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阴性

  乙醇凝试验:阴性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4.69±1.75mg/l(4.69±1.75ug/ml)

  简易法1:8滴度

红细胞沉率(ESR)

  短管法(Cuter法):男0—8mm/h;女0—10mm/h

  长管法(Wetergren法):男0—15mmh/h;女0—20mm/h

  四唑氮蓝(NBT)试验:10%

血液化学

全血

  葡萄糖:3.9—5.6mmol/L(70—mg/dl)

  尿素:3.2—7.0mmol/L(19—42mg/dl)

  尿素氮:3.2—7.0mmol/L(9—20mg/dl)

  非蛋白氮:14.3—25.0mmol/L(20—35mg/dl)

  尿酸:—umol/L(2—4mg/dl)

  肌酐:88—umol/L(1—2mg/dl)

  肌酸:—umol/L(3—7mg/dl)

  丙酮酸:45—umol/L(0.4—1.23mg/dl)

血脂

  总脂:4.5—7.0g/L(—mg/dl)

  胆固醇酯:2.8—6.0mmol/L(—mg/dl)

  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

  磷脂:1.7—3.2mmol/L(—mg/dl)

  甘油三酯:0.23—1.24mmol/L(20—mg/dl)

心功能检查

  每搏排血量(SV):男95.53±5.6ml/次;女76.99±4.1ml/次

  心排血量(CO):男6.44±0.32L/min;女5.49±0./min

  心脏指数(CI):男4±0.5L/min/m^2;女3.7±0.5L/min/m^2

  喷血(射血)分数(EF):0.42—0.80(42—80%)

  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4—8mmHg(0.—1.07kPa)

  肺毛细血管总阻力(PWP):3.5—7.5mmHg(0.46—1.0kPa)

  周围血管总阻力(TPR):1—dyne.sec.cm^-5

  周围血管阻力:—0dyne.sec.cm^-5

  肺小动脉阻力:47—dynexsec.cm^-5

  肺总阻力:—dyne.sec.cm^-5

  每搏作功指数:45—75g/m^2/次

  臂至舌循环时间:9—16(平均12)sec

  臂至肺循环时间:4—8sec

  肺至舌循环时间:4.5—10sec

  右房平均压:0—5mmHG(0—0.kPa)

  右室收缩压:15—30mmHg(2.0—4.0kPa)

  右室舒张压:0—5mMHg(0—0.kPa)

  上腔静脉压力:3—6mmHg(0.4—0.08kPa)

  中心静脉压:60—mmH2O(0.—0.kPa)

肺功能测定

  肺活量:男2.31L×BSA;女1.80×BSA(BSA为体表面积m^2)

  残气量:男1.53L;女1.02

  肺总量:男5.02L;女3.46L

  残气/肺总量:男0.(30.7%);女0.29(29%)

  无效腔量:男0.L;女0.L

内分泌功能测定

  生长激素(GH)血浓度:成人3ug/L(3ng/ml);儿童5ug/l(5ng/ml)

  促甲状腺素(TSH):1—3mu/L(1—3uU/ml)

  泌乳激素(PRL):男性6.0—0.6ug/L(6.2—0.6ng/ml);女性9.0—0.6ug/L(9.0—0.6ng/m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zz/5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