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救治老年患者肠穿孔伴脓

皮肤科医生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病例提供

张圆

医院(医院)

1

病例讨论

俞卫锋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院

于泳浩教授

医院

余剑波教授

医院

医院

喻文立教授

医院

2

术前评估和预案

 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66岁,身高cm,体重72kg,体重指数(BMI)22.7kg/m2

 主诉   突发下腹部剧痛16小时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16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剧烈疼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寒战和发热,无腰背部放射痛。B超提示:乙状结肠肠壁弥漫性增厚,左下腹系膜增厚,右下腹积液,胃肠道积气。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2.32×/L,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为81.9×/L。以“腹痛待查;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脓*性休克”急诊收入院,拟行急诊手术。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30年,平日血压控制在/90mmHg,最高可达/mmHg,未规律口服药物。

 个人史   吸烟史30年,5支/天,否认饮酒史。

 体格检查   查体:心律齐,心音正常,无心包摩擦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腹胀,全腹散在压痛点,全腹存在反跳痛和肌紧张,叩诊鼓音,震水音(+/-),未闻及气过水声,无高调及金属音,肠鸣音减弱

 辅助检查   肝肾功能无异常;血气分析提示:酸碱度(pH)7.2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7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8mmHg;碳酸氢根(HCO3-)18.4mmol/L,乳酸(Lac)2.9mmol/L,BE-5.6mmol/L,血糖(GLU)水平7.3mmol/L,血钾(K+)5.2mmol/L,红细胞压积(Hct)43%,血红蛋白(Hb)浓度13.8g/dL;B超:乙状结肠肠壁弥漫性增厚,左下腹系膜增厚,右下腹积液,胃肠道积气

 入院诊断   腹痛待查;消化道穿孔;脓*性休克;低氧血症;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结肠肿瘤穿孔?;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脂肪肝

 SOFA评分   依据SOFA评分,≥2分者代表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达10%,该患者SOFA评分为10分,可见发生了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

 ASA分级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该患者ASA分级为Ⅳ~Ⅴ级,叠加急诊手术、老年患者两个因素,围术期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主管麻醉科医师应在术前充分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其手术麻醉风险。

表1ASA分级标准

 气道分级   依据Mallampati气道分级标准,该患者属于Ⅱ级,提示气管插管无困难。

 入室评估   肺脏评估:患者进入术间,呼吸急促[呼吸频率(RR)为31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89%,依据ARDS柏林诊断标准诊断为中度ARDS;循环评估:入室血压(BP)82/56mmHg,四肢可见花斑,皮肤湿冷;意识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分,可评估为中度意识障碍;胃肠道评估:B超未提示胃残留量,可评估为非饱胃患者。

 麻醉方法   接诊患者,快速开通外周、中心静脉通路及有创动脉(ABP)后,主管麻醉科医师选择充分吸氧后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拟带管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麻醉监测   麻醉监测项目如下:①心电图(ECG)+SpO2;②ABP+中心静脉压(CVP);③脑电双频指数(BIS);⑤术中B超。

 麻醉预案   麻醉预案强调四项内容:第一,适当补液,以晶体液为主,诱导前应快速补液;第二,加强容量监测,以CVP变化和术中超声监测优化液体治疗;第三,主动保温,改善微循环;第四,联合应用小潮气量通气、低气道平台压、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保护性通气策略。

3

术中管理

22:45

患者入室,生命体征为体温(T)35.2℃,心率(HR)次/分,RR31次/分,BP为82/56mmHg,SpO2为89%。

23:00

完成桡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外周静脉穿刺、下胃管、B超评估饱胃情况等操作,此时CVP为4cmH2O,ABP/53mmHg。

23:10

快速诱导药物为罗库溴铵0.6mg/kg+舒芬太尼0.3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

23:12

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数值为35mmHg,设置呼吸机参数为潮气量(VT)ml,频率(f)15次/分,气道峰压(PPEAK)为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为8cmH2O。

23:20

手术开始,外科医师选择腹腔镜探查,见腹腔大量浓液约2,mL,腹腔内各脏器及腹膜表面被覆脓苔。

23:50

中转开腹,乙状结肠上段侧壁可见穿孔,清洗腹腔行乙状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腹盆腔引流术。期间共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ml,充分补液后给予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去甲肾上腺素0.05~0.4μg/(kg·min)维持血压。

03:32

历时3小时39分手术结束,失血量50ml,输液3,ml,尿量ml[0.8ml/(kg·min)],围术期血气分析结果见表2。

03:48

患者转入ICU,生命体征为HR65次/分,BP/85mmHg,SpO%,去甲肾上腺素泵注速率减少为0.3μg/(kg·min),听诊双肺无明显干、湿性啰音。

表2围术期血气分析结果

4

术后治疗

感染性休克患者呈现分布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术后6小时内重症医学科医师应借助PICCO和床旁超声,针对急性炎症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循环障碍,采取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术后48~72小时患者的休克症状有所改善,液体在体内重新分布,此时应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术后第2天,外科情况突然加重,患者腹胀严重,经膀胱测腹内压22mmHg,造口无排气、排便,考虑患者发生了腹腔间隔室综合症,胸片如图1、2所示,床旁肺部超声也提示肺水肿及肺不张发生。

图1手术日胸片

图2术后第2日胸片

针对术后病情改变,重症医学科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处置措施:①联系外科医生,因肠间液体量较少,未予腹腔穿刺;②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抗感染治疗,血液灌流清楚炎症因子;③充分镇静、镇痛、肌松,缓解患者烦躁疼痛,减少患者氧耗,减少人机对抗,减少腹肌牵张反射;④给予生长抑素抑制消化酶,排除机械梗阻后给予胃肠动力药,穴位注射及针灸促胃肠蠕动;⑤适当限液、给予速尿、给予地塞米松改善微循环。经过治疗后,患者氧合指数不断优化,术后第6天予以充分脱机训练后拔除气管导管。

5

专家述评

余剑波教授:老年患者因急腹症、脓*性休克行急诊腹部手术治疗是常见急诊病例,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重点在于呼吸与循环管理,尤其是微循环管理;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以及拔管时机选择等。由于医院,ICU隶属于麻醉科,因此该患者的术后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yy/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