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ldquo金牌配角rdquo

伍德灯检查准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6612.html

近日,香港演艺圈又传来噩耗,3月28日晚,TVB“金牌配角”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

据此前媒体报道,去年12月,廖启医院做检查,确诊患上胃癌。他立即停止工作并住院治疗,一直低调处理病情,直到今年3月份才公开病情。但没想到仅仅几个月之后,廖启智就突然离世。

我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彭俊生教授指出,胃癌是全球高发肿瘤,但在中国尤其多。中国人口占世界20%,但胃癌的发病数占了44%,死亡数占了50%!

相比之下,在欧美发达国家,胃癌要少得多。

下面是全球不同地区的胃癌发病率地图,颜色越深,发病率越高。大家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大陆地区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地区之一。

全球胃癌发病率示意图

65%的胃癌患者得过“胃病”

胃处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遗传、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

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给了胃癌可趁之机。也有个别病人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程度较轻,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并伴随打嗝、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发作时痛感较强,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即使缓解,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

很多人身体不舒服,都选择忍一忍。殊不知,癌症可能已经悄悄来袭了。

胃病向胃癌转变有5个征兆

俗话说“十胃九病”,胃病很常见,但是如何判断是不是胃癌呢?胃病向胃癌转变,有以下5个征兆。

01

疼痛性质改变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各自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

02

大便发黑

某些食物、药物或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是有迹可循的。如果是无法解释的黑便,表明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医院检查确诊。很多人担心自己会“突然”得上癌症,实际上,胃癌不会突然发生,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因此,日常的防护才最重要。

03

烧心、恶心、呕吐

烧心一般在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有烧灼感。原来没有胃病的人出现了上腹饱胀、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的情况,这些都有可能是胃癌。

04

体重骤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05

上腹出现肿块

可留意腹部情况,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则随着包块的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导致不适感加剧。

高危人群应重视胃镜检查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对于普通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的不舒服,也应该接受胃镜的筛查。

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建议以上人群,从40岁起,开始接受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的结果,决定下一次做胃镜的时间。

5个生活细节防胃癌

胃癌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要想防住胃癌,这6个生活细节能帮上大忙。

01

饮食清淡少腌熏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02

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

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03

戒烟、限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04

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05

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指导专家

胃肠外科主任彭俊生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名医。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年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资格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擅长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结直肠肿瘤、胃肠间质瘤、胰腺肿瘤、肠瘘、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出血及各种消化道相关的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胃肠胰肿瘤外科治疗结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增加了患者手术成功率及疗效。在胃癌和临床营养方面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其临床营养研究成果和胃癌系列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在临床营养界,现为欧洲ESPEN会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外科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医学营养与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参加《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补充性肠外营养》等专家共识的制定。

在肿瘤界,现任国际胃癌协会委员(IGCA)、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参加了《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治》、《残胃癌诊治》及《胃肠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等专家共识的制定。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感谢胃肠外科陈实副主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健康时报、生命时报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yy/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