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项目
计算公式
医药费
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治疗费等收款凭证所载费用之和
误工费
A类:受害人有固定收入
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赔偿
B类:受害人无固定收入(受害人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公式=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X(元/年)×误工期限(天)÷(天)
C类:受害人无固定收入(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公式=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X(元/年)×误工期限(天)÷(天)
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收入(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护理人员有固定收入
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赔偿
护理人员无固定收入
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X(元/年)×误工期限(天)÷(天)
护理人员无收入或雇佣护工
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元/天)×护理期限(天)。护理期限:1护理至受害人恢复自理能力为止;2因伤致残不能恢复的,护理期限结合受害人年龄、健康状况等确定合理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交通费
正式票据所载实际交通费用之和(包括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票据所载事项应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吻合)
住院伙食补助费
1、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2、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此时住院伙食补助费还包括受害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
丧葬费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6(月)
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伤残等级确定;因伤残未导致实际收入减少对残疾赔偿金作适当调整)
山东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再区分城市、农村;统一按城镇标准计算)
受害人为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符合按照城镇居民索赔条件
≤60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①X(元/年)×20(年)×伤残赔偿系数;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20-(实际年龄-60)}年×伤残赔偿系数②;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5(年)×伤残赔偿系数;
受害人为农村居民
≤60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③X(元/年)×20(年)×伤残赔偿系数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元/年)×{20-(实际年龄-60)}年×伤残赔偿系数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元/年)×5(年)×伤残赔偿系数
死亡赔偿金
(山东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再区分城市、农村;统一按城镇标准计算)
受害人为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符合按照城镇居民索赔条件)
≤60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20(年)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20-(实际年龄-60)}年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年)×5(年)
受害人为农村居民
≤60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元/年)×20(年)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元/年)×{20-(实际年龄-60)}年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元/年)×5(年)
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被扶养人为城镇居民
≤18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④X(元/年)×(18-实际年龄)÷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60周岁(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0(元/年)×20(年)×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元/年)×{20年-(实际年龄-60)}÷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元/年)×(年)5÷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被扶养人为农村居民
≤18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⑤X(元/年)×(18-实际年龄)÷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60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X(元/年)×20(年)÷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60-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X(元/年)×{20年-(实际年龄-60)}÷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75周岁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X(元/年)×5(年)÷扶养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受害人死亡的伤残赔偿指数看作1计算。
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经济赔偿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注意事项
1.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的具体标准,因个案和地域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会有较大差异。目前深圳地区一般按如下标准计算:根据伤残等级从10级至1级分别对应为1万至10万,死亡的,同1级。
2.司法实践操作中:在诉讼中,注意该费用应在诉讼请求中明确提出在交强险中优先支付。商业保险中没有精神损失的赔偿项目。
财产损失
根据估损清单及相应财产有效凭证主张(包括车辆维修、施救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经营车辆停运损失;非经营车辆替代支出的交通费等等)。
1、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没有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交管部门处理的。交警队做出相应记录之日起几日内做出决定是否受理决定?
3日内
2、交通事故,如果车辆需要检验、鉴定的,检验、鉴定时间委托时限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几日内委托?
3日内
尸体检验应在死亡之日起几日内委托?
3日内
检验、鉴定的时限不超过多少日?
20日
超过20日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最长不超过多少日?
60日
检验、鉴定报告自交管部门收到检验、鉴定结论之日起几日内送达?
2日内
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在收到结论之日起几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
3日内
3、检验、鉴定后车辆、行驶证、扣押的物品自结论确定之日起几日内交管部门通知当事人领取?
5日内
4、尸体检验结束后应当通知死者家属几日内办理丧葬事宜?
10日内
如果是无名尸的话,应当刊登认尸启示,一般期限是多少日?
30日
5、事故认定书一般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几日内做出?
10日内
交通肇事逃逸的,自查获逃逸人和车辆之日起几日内做出?
10日内
逃逸未侦破,受害方书面申请的,自接到申请后几日内制作认定书?
10日内
需要检验、鉴定的,自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几日内做出?
5日内
当事人对认定书有异议的,自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几日内申请复议?(这个时间要记牢)
3日内
上级交管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多少日内作出复核结论?
30日内
6、交警队可以扣押车辆的时间最长:多少日?(是指需要检验、鉴定的车辆)
40日
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的时间是几日?
5日
检验、鉴定应当在多少日内完成?
20日内
需要延期的,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多少日?
10日
检验、鉴定完成后几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
5日内
对于不需要检验、鉴定的车辆,扣押时间几日?
10日
7、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交通事故致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其民事诉讼的时效为几年?
1年
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其民事诉讼时效为几年?
2年
交通事故的审理期限:一审普通程序为几个月?
6个月
一审简易程序为几个月?
3个月
如果构成伤残的,当事人申请伤残鉴定的时间:颅脑类伤残:治疗终结后几个月?(鉴定的期限不计入审限)
6个月
其他身体部位受伤:治疗终结后几个月?
3个月
上诉期:自收到判决书后几日内?
15日内
二审的审理期限:普通程序几个月?
3个月
二审的审理期限:简易程序几个月?
1.5个月
申请执行的期限:自判决(调解书)生效后几年内?
2年内
执行案件的审限:自立执行案后几个月?
6个月
8、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义务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几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调解。
10日内
并于几日内制作调解书?
10日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于调解时间几日前通知当事人?
3日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几日?
(1)造成人员死亡的,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
(2)造成人员受伤的,从治疗终结之日起开始;
(3)因伤致残的,从定残之日起开始;
(4)造成财产损失的,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10日
9、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力、非机动车,应当当场出具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几日内提供被扣留机动车的合法证明)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
30日内
逾期不来接受处理,并且经公告几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拍卖,非法拼装的拆除,达到报废标准的报废,涉及其它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3个月
一、提起诉讼的证据
1、致害人身份信息,如个人身份证、企业登记信息等。
2、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二、证明身份的证据
1、法定代理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部门的户籍关系证明。
2、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
3、个体业户、身份证及营业执照。
三、医院的医疗费证据
1、医院医院的医院的医疗费单据。
2、医院治疗诊断证明书、病历、转院治疗证明、法医鉴定书。
3、医疗终结后,需继续治疗的费用,医院的继续治疗意见或法医鉴定意见。
4、自购药费单据,医院的处方
四、误工日期证明、误工费证据
1、医院出具的住院治疗与休治时间或法医鉴定确定的休治时间。
2、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由单位出具因为交通事故误工减少收入的证明。其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农业人口中有固定收入的从事农、林、渔业的在业人员,其收入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计算。
3、无固定收入的、交通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包括城乡个体工伤户,家庭劳动服务人员等,应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证明。
4、当事人还应提供户籍证明,身份证明等项证明。
五、护理费证据
1、医院同意护理人员及护理人数的证明;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使用护理人员的意见;
3、护理人员的收入证明。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的赔偿办法计算;
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标准予以赔偿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住宿费、营养费
1、抢救或住院治疗期间的天数证明。(一般为住院病历)
2、受害人及必要的陪护人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的,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中的合理部分的单据。
3、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比如医生的诊断证明书
七、交通费
医院就诊的,其本人和陪护人员的交通费及参加事故处理人员有关的交通费,一般按照实际必须的普通交通工具的票据。
特殊需要乘坐出租车、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应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同意的证明。
到外地就医、配置残具、参加事故处理等必须在外地住宿的,应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同意的证明及住宿的发票。
八、伤残评定赔偿证据、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伤残赔偿金的赔偿证据、残疾需要配置含更换补偿功能器具所需的费用证据
1、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书。
2、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3、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标准。
4、医疗机构需要残疾辅助器具的证明,如诊断证明书等。
九、后续治疗费
1、受害人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所必然发生的费用
十、被抚养人生活费证据(1-5级有)
1、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
2、被抚养人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明。
3、在校学生学校的证明;
4、街道或乡(镇)政府及派出所出具的抚养关系证明。
十一、康复费
受害人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需的费用,医疗机构的意见或者鉴定部门鉴定意见
十二、适当的整容费
1、受害人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所必然发生的费用
十三、财产直接损失费证据
1、车辆损坏的评估单,修理施工单及发票。
2、财物损失清单。
3、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死亡物价部门的评估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GB/T—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 3术语和定义 3.1损伤 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3.2残疾 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以及个体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丧失。 4总则 4.1鉴定原则 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 4.2鉴定时机 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 4.3伤病关系处理 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损伤在残疾后果中的作用力大小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同形式,可依次分别表述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同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没有作用。 除损伤“没有作用”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用”的,不应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4.4致残等级划分 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 4.5判断依据 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5致残程度分级 5.1一级 5.1.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2)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四肢瘫(肌力3级以下)或者三肢瘫(肌力2级以下); 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与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1.2颈部及胸部损伤 1)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2)严重器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 3)心脏移植术后,心功能Ⅲ级; 4)心肺联合移植术后; 5)肺移植术后呼吸困难(极重度)。 5.1.3腹部损伤 1)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衰竭晚期; 2)双肾切除术后或者孤肾切除术后,需透析治疗维持生命;肾移植术后肾衰竭。 5.1.4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三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 2)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任二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5.2二级 5.2.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随时需有人帮助; 2)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 3)偏瘫(肌力2级以下); 4)截瘫(肌力2级以下); 5)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重度)。 5.2.2头面部损伤 1)容貌毁损(重度); 2)上颌骨或者下颌骨完全缺损; 3)双眼球缺失或者萎缩; 4)双眼盲目5级; 5)双侧眼睑严重畸形(或者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 5.2.3颈部及胸部损伤 1)呼吸困难(极重度); 2)心脏移植术后; 3)肺移植术后。 5.2.4腹部损伤 1)肝衰竭晚期; 2)肾衰竭; 3)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吸收功能丧失,完全依赖肠外营养。 5.2.5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双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或者一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伴一下肢膝关节以上缺失; 2)一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其余任二肢体各有二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双上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5.2.6体表及其他损伤 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90%; 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5.3三级 5.3.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重度智能减退,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完全感觉性失语或者混合性失语; 3)截瘫(肌力3级以下)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 4)双手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伴双腕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5)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伴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3.2头面部损伤 1)一眼球缺失、萎缩或者盲目5级,另一眼盲目3级; 2)双眼盲目4级; 3)双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视野有效值≤4%(直径≤5°); 4)吞咽功能障碍,完全依赖胃管进食。 5.3.3颈部及胸部损伤 1)食管闭锁或者切除术后,摄食依赖胃造口或者空肠造口; 2)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5.3.4腹部损伤 1)全胰缺失; 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重度下降; 3)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大部分依赖肠外营养。 5.3.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未成年人双侧卵巢缺失或者萎缩,完全丧失功能; 2)未成年人双侧睾丸缺失或者萎缩,完全丧失功能; 3)阴茎接近完全缺失(残留长度≤1.0cm)。 5.3.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二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 2)一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3)双上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双下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一上肢与一下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5.4四级 5.4.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2)外伤性癫痫(重度); 3)偏瘫(肌力3级以下); 4)截瘫(肌力3级以下); 5)阴茎器质性勃起障碍(重度)。 5.4.2头面部损伤 1)符合容貌毁损(重度)标准之三项者; 2)上颌骨或者下颌骨缺损达1/2; 3)一眼球缺失、萎缩或者盲目5级,另一眼重度视力损害; 4)双眼盲目3级; 5)双眼视野极度缺损,视野有效值≤8%(直径≤10°); 6)双耳听力障碍≥91dBHL。 5.4.3颈部及胸部损伤 1)严重器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Ⅱ级; 2)一侧全肺切除术后; 3)呼吸困难(重度)。 5.4.4腹部损伤 1)肝切除2/3以上; 2)肝衰竭中期; 3)胰腺大部分切除,胰岛素依赖; 4)肾功能重度下降; 5)双侧肾上腺缺失; 6)永久性回肠造口。 5.4.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膀胱完全缺失或者切除术后,行永久性输尿管腹壁造瘘或者肠代膀胱并永久性造口。 5.4.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一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伴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或者双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2)双下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一上肢与一下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手功能丧失分值达分。 5.4.7体表及其他损伤 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0%; 2)放射性皮肤癌。 5.5五级 5.5.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需要指导; 2)完全运动性失语; 3)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或者失认等; 4)双侧完全性面瘫; 5)四肢瘫(肌力4级以下); 6)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 7)非肢体瘫运动障碍(中度); 8)双手大部分肌瘫(肌力2级以下); 9)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 10)排便伴排尿功能障碍,其中一项达重度。 5.5.2头面部损伤 1)符合容貌毁损(重度)标准之二项者; 2)一眼球缺失、萎缩或者盲目5级,另一眼中度视力损害; 3)双眼重度视力损害; 4)双眼视野重度缺损,视野有效值≤16%(直径≤20°); 5)一侧眼睑严重畸形(或者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伴另一眼盲目3级以上; 6)双耳听力障碍≥81dBHL; 7)一耳听力障碍≥91dBHL,另一耳听力障碍≥61dBHL; 8)舌根大部分缺损; 9)咽或者咽后区损伤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只能吞咽流质食物。 5.5.3颈部及胸部损伤 1)未成年人甲状腺损伤致功能减退,药物依赖; 2)甲状旁腺功能损害(重度); 3)食管狭窄,仅能进流质食物; 4)食管损伤,肠代食管术后。 5.5.4腹部损伤 1)胰头合并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中度下降; 3)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基本正常; 4)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减退; 5)全胃切除术后; 6)小肠部分切除术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部分依赖肠外营养; 7)全结肠缺失。 5.5.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永久性输尿管腹壁造口; 2)尿瘘难以修复; 3)直肠阴道瘘难以修复; 4)阴道严重狭窄(仅可容纳一中指); 5)双侧睾丸缺失或者完全萎缩,丧失生殖功能; 6)阴茎大部分缺失(残留长度≤3.0cm)。 5.5.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一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 2)一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50%或者其余肢体任二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手功能丧失分值≥分。 5.6六级 5.6.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中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2)外伤性癫痫(中度); 3)尿崩症(重度); 4)一侧完全性面瘫; 5)三肢瘫(肌力4级以下); 6)截瘫(肌力4级以下)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 7)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以下); 8)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伴相应腕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 9)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以下); 10)阴茎器质性勃起障碍(中度)。 5.6.2头面部损伤 1)符合容貌毁损(中度)标准之四项者; 2)面部中心区条状瘢痕形成(宽度达0.3cm),累计长度达20.0cm; 3)面部片状细小瘢痕形成或者色素显著异常,累计达面部面积的80%; 4)双侧眼睑严重畸形; 5)一眼球缺失、萎缩或者盲目5级,另一眼视力≤0.5; 6)一眼重度视力损害,另一眼中度视力损害; 7)双眼视野中度缺损,视野有效值≤48%(直径≤60°); 8)双侧前庭平衡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9)唇缺损或者畸形,累计相当于上唇2/3以上。 5.6.3颈部及胸部损伤 1)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影响功能; 2)一侧胸廓成形术后,切除6根以上肋骨; 3)女性双侧乳房完全缺失; 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 5)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 6)器质性心律失常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后; 7)严重器质性心律失常; 8)两肺叶切除术后。 5.6.4腹部损伤 1)肝切除1/2以上; 2)肝衰竭早期; 3)胰腺部分切除术后伴功能障碍,需药物治疗; 4)肾功能中度下降; 5)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完全依赖肠内营养。 5.6.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双侧卵巢缺失或者萎缩,完全丧失功能; 2)未成年人双侧卵巢萎缩,部分丧失功能; 3)未成年人双侧睾丸萎缩,部分丧失功能; 4)会阴部瘢痕挛缩伴阴道狭窄; 5)睾丸或者附睾损伤,生殖功能重度损害; 6)双侧输精管损伤难以修复; 7)阴茎严重畸形,不能实施性交行为。 5.6.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脊柱骨折后遗留30°以上侧弯或者后凸畸形; 2)一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 3)双足跖跗关节以上缺失; 4)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90分。 5.6.7体表及其他损伤 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50%; 2)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5.7七级 5.7.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极重度受限; 2)不完全感觉性失语; 3)双侧大部分面瘫; 4)偏瘫(肌力4级以下); 5)截瘫(肌力4级以下); 6)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7)一手大部分肌瘫(肌力2级以下); 8)一足全肌瘫(肌力2级以下); 9)重度排便功能障碍或者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7.2头面部损伤 1)面部中心区条状瘢痕形成(宽度达0.3cm),累计长度达15.0cm; 2)面部片状细小瘢痕形成或者色素显著异常,累计达面部面积的50%; 3)双侧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 4)一眼球缺失或者萎缩; 5)双眼中度视力损害; 6)一眼盲目3级,另一眼视力≤0.5; 7)双眼偏盲; 8)一侧眼睑严重畸形(或者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合并该眼盲目3级以上; 9)一耳听力障碍≥81dBHL,另一耳听力障碍≥61dBHL; 10)咽或者咽后区损伤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只能吞咽半流质食物; 11)上颌骨或者下颌骨缺损达1/4; 12)上颌骨或者下颌骨部分缺损伴牙齿缺失14枚以上; 13)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伴发涎漏。 5.7.3颈部及胸部损伤 1)甲状腺功能损害(重度); 2)甲状旁腺功能损害(中度); 3)食管狭窄,仅能进半流质食物;食管重建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 4)颏颈粘连(中度); 5)女性双侧乳房大部分缺失或者严重畸形; 6)未成年或者育龄女性双侧乳头完全缺失; 7)胸廓畸形,胸式呼吸受限; 8)一肺叶切除,并肺段或者肺组织楔形切除术后。 5.7.4腹部损伤 1)肝切除1/3以上; 2)一侧肾切除术后; 3)胆道损伤胆肠吻合术后,反复发作逆行性胆道感染; 4)未成年人脾切除术后; 5)小肠部分(包括回盲部)切除术后; 6)永久性结肠造口; 7)肠瘘长期不愈(1年以上)。 5.7.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永久性膀胱造口; 2)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合并轻度排尿功能障碍; 3)原位肠代膀胱术后; 4)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后; 5)睾丸损伤,血睾酮降低,需药物替代治疗; 6)未成年人一侧睾丸缺失或者严重萎缩; 7)阴茎畸形,难以实施性交行为; 8)尿道狭窄(重度)或者成形术后; 9)肛管或者直肠损伤,排便功能重度障碍或者肛门失禁(重度); 10)会阴部瘢痕挛缩致肛门闭锁,结肠造口术后。 5.7.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双下肢长度相差8.0cm以上; 2)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3)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 4)四肢任二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均达75%; 5)一手除拇指外,余四指完全缺失; 6)双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7)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60分。 5.8八级 5.8.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重度受限; 2)不完全运动性失语;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或者失认; 3)尿崩症(中度); 4)一侧大部分面瘫,遗留眼睑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 5)单肢瘫(肌力4级以下); 6)非肢体瘫运动障碍(轻度); 7)一手大部分肌瘫(肌力3级以下); 8)一足全肌瘫(肌力3级以下); 9)阴茎器质性勃起障碍(轻度)。 5.8.2头面部损伤 1)容貌毁损(中度); 2)符合容貌毁损(重度)标准之一项者; 3)头皮完全缺损,难以修复; 4)面部条状瘢痕形成,累计长度达30.0cm;面部中心区条状瘢痕形成(宽度达0.2cm),累计长度达15.0cm; 5)面部块状增生性瘢痕形成,累计面积达15.0cm2;面部中心区块状增生性瘢痕形成,单块面积达7.0cm2或者多块累计面积达9.0cm2; 6)面部片状细小瘢痕形成或者色素异常,累计面积达.0cm2; 7)一眼盲目4级; 8)一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视野有效值≤4%(直径≤5°); 9)双眼外伤性青光眼,经手术治疗; 10)一侧眼睑严重畸形(或者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合并该眼重度视力损害; 11)一耳听力障碍≥91dBHL; 12)双耳听力障碍≥61dBHL; 13)双侧鼻翼大部分缺损,或者鼻尖大部分缺损合并一侧鼻翼大部分缺损; 14)舌体缺损达舌系带; 15)唇缺损或者畸形,累计相当于上唇1/2以上; 16)脑脊液漏经手术治疗后持续不愈; 17)张口受限Ⅲ度; 18)发声功能或者构音功能障碍(重度); 19)咽成形术后咽下运动异常。 5.8.3颈部及胸部损伤 1)甲状腺功能损害(中度); 2)颈总动脉或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支架置入或者血管移植术后; 3)食管部分切除术后,并后遗胸腔胃; 4)女性一侧乳房完全缺失;女性双侧乳房缺失或者毁损,累计范围相当于一侧乳房3/4以上; 5)女性双侧乳头完全缺失; 6)肋骨骨折12根以上并后遗6处畸形愈合; 7)心脏或者大血管修补术后; 8)一肺叶切除术后; 9)胸廓成形术后,影响呼吸功能; 10)呼吸困难(中度)。 5.8.4腹部损伤 1)腹壁缺损≥腹壁的1/4; 2)成年人脾切除术后; 3)胰腺部分切除术后; 4)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5)肠部分切除术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6)胆道损伤,胆肠吻合术后; 7)损伤致肾性高血压; 8)肾功能轻度下降; 9)一侧肾上腺缺失; 10)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减退。 5.8.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输尿管损伤行代替术或者改道术后; 2)膀胱大部分切除术后; 3)一侧输卵管和卵巢缺失; 4)阴道狭窄; 5)一侧睾丸缺失; 6)睾丸或者附睾损伤,生殖功能轻度损害; 7)阴茎冠状沟以上缺失; 8)阴茎皮肤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性交行为。 5.8.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二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均达1/3); 2)三个以上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 3)女性骨盆骨折致骨产道变形,不能自然分娩;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难以行关节假体置换术; 5)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大块死骨形成,长期不愈(1年以上); 6)双上肢长度相差8.0cm以上; 7)双下肢长度相差6.0cm以上; 8)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75%以上; 9)一踝关节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 10)一肢体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50%; 11)一手拇指缺失达近节指骨1/2以上并相应掌指关节强直固定; 12)一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另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13)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40分。 5.8.7体表及其他损伤 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30%。 5.9九级 5.9.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中度受限; 2)外伤性癫痫(轻度); 3)脑叶部分切除术后; 4)一侧部分面瘫,遗留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5)一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以下); 6)一足大部分肌瘫(肌力3级以下); 7)四肢重要神经损伤(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遗留相应肌群肌力3级以下; 8)严重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9)轻度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碍。 5.9.2头面部损伤 1)头皮瘢痕形成或者无毛发,达头皮面积50%; 2)颅骨缺损25.0cm2以上,不宜或者无法手术修补; 3)容貌毁损(轻度); 4)面部条状瘢痕形成,累计长度达20.0cm;面部条状瘢痕形成(宽度达0.2cm),累计长度达10.0cm,其中至少5.0cm以上位于面部中心区; 5)面部块状瘢痕形成,单块面积达7.0cm2,或者多块累计面积达9.0cm2; 6)面部片状细小瘢痕形成或者色素异常,累计面积达30.0cm2; 7)一侧眼睑严重畸形;一侧眼睑重度下垂,遮盖全部瞳孔;双侧眼睑轻度畸形;双侧眼睑下垂,遮盖部分瞳孔; 8)双眼泪器损伤均后遗溢泪; 9)双眼角膜斑翳或者血管翳,累及瞳孔区;双眼角膜移植术后; 10)双眼外伤性白内障;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1)一眼盲目3级; 12)一眼重度视力损害,另一眼视力≤0.5; 13)一眼视野极度缺损,视野有效值≤8%(直径≤10°); 14)双眼象限性视野缺损; 15)一侧眼睑轻度畸形(或者眼睑下垂,遮盖部分瞳孔)合并该眼中度视力损害; 16)一眼眶骨折后遗眼球内陷5mm以上; 17)耳廓缺损或者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 18)一耳听力障碍≥81dBHL; 19)一耳听力障碍≥61dBHL,另一耳听力障碍≥41dBHL; 20)一侧鼻翼或者鼻尖大部分缺损或者严重畸形; 21)唇缺损或者畸形,露齿3枚以上(其中1枚露齿达1/2); 22)颌骨骨折,经牵引或者固定治疗后遗留功能障碍; 23)上颌骨或者下颌骨部分缺损伴牙齿缺失或者折断7枚以上; 24)张口受限Ⅱ度; 25)发声功能或者构音功能障碍(轻度)。 5.9.3颈部及胸部损伤 1)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累计面积达50.0cm2; 2)甲状腺功能损害(轻度); 3)甲状旁腺功能损害(轻度); 4)气管或者支气管成形术后; 5)食管吻合术后; 6)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后; 7)食管损伤,影响吞咽功能; 8)女性双侧乳房缺失或者毁损,累计范围相当于一侧乳房1/2以上; 9)女性一侧乳房大部分缺失或者严重畸形; 10)女性一侧乳头完全缺失或者双侧乳头部分缺失(或者畸形); 11)肋骨骨折12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4根以上;肋骨骨折8根以上并后遗4处畸形愈合; 12)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级; 13)冠状动脉移植术后; 14)心脏室壁瘤; 15)心脏异物存留或者取出术后; 16)缩窄性心包炎; 17)胸导管损伤; 18)肺段或者肺组织楔形切除术后; 19)肺脏异物存留或者取出术后。 5.9.4腹部损伤 1)肝部分切除术后; 2)脾部分切除术后; 3)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术后; 4)一侧肾部分切除术后; 5)胃部分切除术后; 6)肠部分切除术后; 7)胆道损伤胆管外引流术后; 8)胆囊切除术后; 9)肠梗阻反复发作; 10)膈肌修补术后遗留功能障碍(如膈肌麻痹或者膈疝)。 5.9.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2)输尿管狭窄成形术后; 3)输尿管狭窄行腔内扩张术或者腔内支架置入术后; 4)一侧卵巢缺失或者丧失功能; 5)一侧输卵管缺失或者丧失功能; 6)子宫部分切除术后; 7)一侧附睾缺失; 8)一侧输精管损伤难以修复; 9)尿道狭窄(轻度); 10)肛管或者直肠损伤,排便功能轻度障碍或者肛门失禁(轻度)。 5.9.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一椎体粉碎性骨折,椎管内骨性占位; 2)一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二椎体压缩性骨折; 3)骨盆两处以上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严重畸形愈合; 4)青少年四肢长骨骨骺粉碎性或者压缩性骨折; 5)四肢任一大关节行关节假体置换术后; 6)双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均达75%; 7)双上肢长度相差6.0cm以上; 8)双下肢长度相差4.0cm以上; 9)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50%以上; 10)一踝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 11)一肢体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25%; 12)双足拇趾功能丧失均达75%;一足5趾功能均完全丧失; 13)双足跟骨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 14)双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一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15)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25分。 5.9.7体表及其他损伤 1)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10%。 5.10十级 5.10.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2)颅脑损伤后遗脑软化灶形成,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或者体征; 3)一侧部分面瘫; 4)嗅觉功能完全丧失; 5)尿崩症(轻度); 6)四肢重要神经损伤,遗留相应肌群肌力4级以下; 7)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8)开颅术后。 5.10.2头面部损伤 1)面颅骨部分缺损或者畸形,影响面容; 2)头皮瘢痕形成或者无毛发,面积达40.0cm2; 3)面部条状瘢痕形成(宽度达0.2cm),累计长度达6.0cm,其中至少3.0cm位于面部中心区; 4)面部条状瘢痕形成,累计长度达10.0cm; 5)面部块状瘢痕形成,单块面积达3.0cm2,或者多块累计面积达5.0cm2; 6)面部片状细小瘢痕形成或者色素异常,累计面积达10.0cm2; 7)一侧眼睑下垂,遮盖部分瞳孔;一侧眼睑轻度畸形;一侧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运动; 8)一眼泪器损伤后遗溢泪; 9)一眼眶骨折后遗眼球内陷2mm以上; 10)复视或者斜视; 11)一眼角膜斑翳或者血管翳,累及瞳孔区;一眼角膜移植术后; 12)一眼外伤性青光眼,经手术治疗;一眼外伤性低眼压; 13)一眼外伤后无虹膜; 14)一眼外伤性白内障;一眼无晶体或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5)一眼中度视力损害; 16)双眼视力≤0.5; 17)一眼视野中度缺损,视野有效值≤48%(直径≤60°); 18)一耳听力障碍≥61dBHL; 19)双耳听力障碍≥41dBHL; 20)一侧前庭平衡功能丧失,伴听力减退; 21)耳廓缺损或者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的30%; 22)鼻尖或者鼻翼部分缺损深达软骨; 23)唇外翻或者小口畸形; 24)唇缺损或者畸形,致露齿; 25)舌部分缺损; 26)牙齿缺失或者折断7枚以上;牙槽骨部分缺损,合并牙齿缺失或者折断4枚以上; 27)张口受限Ⅰ度; 28)咽或者咽后区损伤影响吞咽功能。 5.10.3颈部及胸部损伤 1)颏颈粘连畸形松解术后; 2)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累计面积达25.0cm2; 3)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影响功能; 4)器质性声音嘶哑; 5)食管修补术后; 6)女性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者畸形; 7)肋骨骨折6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2根以上;肋骨骨折4根以上并后遗2处畸形愈合; 8)肺修补术后; 9)呼吸困难(轻度)。 5.10.4腹部损伤 1)腹壁疝,难以手术修补; 2)肝、脾或者胰腺修补术后; 3)胃、肠或者胆道修补术后; 4)膈肌修补术后。 5.10.5盆部及会阴部损伤 1)肾、输尿管或者膀胱修补术后; 2)子宫或者卵巢修补术后; 3)外阴或者阴道修补术后; 4)睾丸破裂修补术后; 5)一侧输精管破裂修复术后; 6)尿道修补术后; 7)会阴部瘢痕挛缩,肛管狭窄; 8)阴茎头部分缺失。 5.10.6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枢椎齿状突骨折,影响功能; 2)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达1/3)或者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 3)四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根骨折,影响功能; 4)骨盆两处以上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 5)一侧髌骨切除; 6)一侧膝关节交叉韧带、半月板伴侧副韧带撕裂伤经手术治疗后,影响功能; 7)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累及骨骺; 8)一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75%以上; 9)双上肢长度相差4.0cm以上; 10)双下肢长度相差2.0cm以上; 11)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25%以上; 12)一踝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 13)下肢任一大关节骨折后遗创伤性关节炎; 14)肢体重要血管循环障碍,影响功能; 15)一手小指完全缺失并第5掌骨部分缺损; 16)一足拇趾功能丧失75%以上;一足5趾功能丧失均达50%;双足拇趾功能丧失均达50%;双足除拇趾外任何4趾功能均完全丧失; 17)一足跟骨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 18)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 19)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10分。 5.10.7体表及其他损伤 1)手部皮肤瘢痕形成或者植皮术后,范围达一手掌面积50%; 2)皮肤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4%; 3)皮肤创面长期不愈超过1年,范围达体表面积1%。 6附则 6.1遇有本标准致残程度分级系列中未列入的致残情形,可根据残疾的实际情况,依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并比照最相似等级的条款,确定其致残程度等级。 6.2同一部位和性质的残疾,不应采用本标准条款两条以上或者同一条款两次以上进行鉴定。 6.3本标准中四肢大关节是指肩、肘、腕、髋、膝、踝等六大关节。 6.4本标准中牙齿折断是指冠折1/2以上,或者牙齿部分缺失致牙髓腔暴露。 6.5移植、再植或者再造成活组织器官的损伤应根据实际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参照相应分级条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6.6永久性植入式假体(如颅骨修补材料、种植牙、人工支架等)损坏引起的功能障碍可参照相应分级条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6.7本标准中四肢重要神经是指臂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等)和腰骶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等)。 6.8本标准中四肢重要血管是指与四肢重要神经伴行的同名动、静脉。 6.9精神分裂症或者心境障碍等内源性疾病不是外界致伤因素直接作用所致,不宜作为致残程度等级鉴定的依据,但应对外界致伤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 6.10本标准所指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者。 6.11本标准中涉及面部瘢痕致残程度需测量长度或者面积的数值时,0~6周岁者按标准规定值50%计,7~14周岁者按80%计。 6.12本标准中凡涉及数量、部位规定时,注明“以上”、“以下”者,均包含本数(有特别说明的除外)。 附录: A、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此处略) B、器官功能分级判定基准及使用说明(此处略) C、常用鉴定技术和方法(此处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