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患者,男,66岁,体重90kg。ASAII级。
主诉: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现病史:自述既往体健,平时活动可。3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查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心超示室间隔增厚,二尖瓣轻度返流,影像学腰椎退行性变。
拟行手术: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全膝关节置换
入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测量血压。
麻醉诱导:调整体位,头高15~30度,先用硬膜外针行L3/4间隙正中入路穿刺,到达硬膜外隙后腰麻针从硬膜外针内置入(即针内针方法),可感觉一次突破感(刺破硬脊膜),等有清亮脑脊液回流出后,通过腰麻针注入0.75%罗哌卡因15毫克。然后退出腰麻针,硬膜外置管固定后改平卧位,及时调整体位使麻醉平面控制在安全有效范围。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超声影像下显示阻滞效果满意。
麻醉维持:术前追加地佐辛5mg,盐酸昂丹司琼8mg,地塞米松10mg,术中静滴氟比洛芬酯mg
麻醉苏醒:手术结束,拔除硬膜外导管,安返病房。
1.总结: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
适应证:大隐静脉剥脱术或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膝关节手术的术后镇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完成足/踝内侧手术
探头位置:横向置于大腿中段前内侧(近端法)
目标:局麻药向外扩散到股动脉,深度达缝匠肌或者更深
解剖:在大腿的下半段,缝匠肌由外向内向下行的过程中,构成收肌管的前壁。可见缝匠肌为位于皮下脂肪层下的椭圆形结构。缝匠肌下的股动脉也常常可以触及。三角形的收肌管的外侧为股内侧肌的内侧缘,内侧为长收肌的外侧缘。隐神经在超声图像上经常不能显示,但有时可见与股动脉内侧,为一圆形高回声结构。
SM为缝匠肌,SaN为隐神经
操作:患者处于仰卧位,大腿外展外旋,暴露大腿内侧,皮肤消毒,将探头放置在大腿中段前内侧。确认动脉,在平面内由外向内朝向股动脉的方向进针,将针尖置于股动脉内侧、缝匠肌下方,注射5-10ml局麻药,须达到超声下局麻药在股动脉周围扩散的效果。因为操作过程中可能看不到针尖,所以在向收肌管进针时,需要多次小剂量注射局麻药已确认针尖的位置。在成人,10-20ml局麻药足以完成隐神经的阻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