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阑尾,蝌蚪君小时候听过的让我幼小的心灵深深受到了震撼的说法就包括“日本小孩都会把阑尾切掉”。小时候傻(现在也不聪明),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学校讲的历史啊政治啊什么的也都信了,从未怀疑过。但对日本所有小孩切阑尾这件是还是表示了一定的怀疑,后来蝌蚪君上网一搜,发现原来好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说法。例如发达国家的小孩切阑尾、美国小孩切阑尾、韩国小孩切阑尾……哎,原来发达国家的小朋友们还是有不如咱们的地方的啊!
再后来,蝌蚪君有一天终于明白了这一定是个谣言,因为我听室友说,他见过好多日本女人和日本男人,就没发现肚子上有疤痕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室友看过这么多日本人,反正我相信他。
日本小孩切阑尾的真相是什么?
阑尾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器官,是人类进化后多余的一个器官,直到今天,数不清的生物学教材仍把阑尾看成是无用的器官。可是这个被认为是无用的器官,却总是给人们带来麻烦。拜发达的现代医学之所赐,现在已经极少听到有什么人死于阑尾炎了。但在人类对这一疾病认识得还不够透彻的当年,情况却并非如此,别说是误诊的情况,就是诊断无误,也有不少人死在阑尾炎上,这其中不乏有名有姓的对外科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著名医生。
以现存的资料来看,最早在解剖图中绘出阑尾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不过该作品虽创作于年,却直到18世纪才为人所知。在科学史上,达芬奇可是一个奇才+全才,他画出了很多准确又精美的人体解剖图。人类历史上第一例阑尾手术发生在年,英国医生克劳狄斯(ClaudiusAmyand,-)在为一位11岁的男孩,经阴囊切口做疝气的手术时,发现疝内容物是已经穿孔的阑尾,并形成了粪瘘,他为这个男孩切除了阑尾,并修补了疝,患儿最后得以康复。
当时做阑尾炎手术的风险是很大的,即使是这样,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罹患阑尾炎之后手术的风险,似乎也要小于坐以待毙,毕竟手术这种方法给阑尾炎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美国医生以法莲·麦克道尔(EphraimMcDowll,-)在年12月13日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卵巢肿瘤切除术,该手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就是这样一位外科学大宗师,当其在年6月出现腹痛,恶心,发热时,却救不了自己的命,于两周后死掉。从留下的对其病情记录概要来看,麦克道尔可能死于阑尾炎穿孔。
从人类认识阑尾的历史来看,死于阑尾炎和阑尾炎手术的人很多,在过去全球的医疗条件都相对较差的情景下,一旦发生阑尾炎,保守治疗很难彻底治愈,大多转为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阑尾炎的危害不言而喻,还不如及早一切了之。因此,在做剖腹手术时确实可顺便切除没有病变的阑尾,当时的医患双方都觉得是个附加值非常好的措施,小儿外科界开腹手术时顺便切除无病变的阑尾也时髦了许多年。
所以,就不难理解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大约10年间,一些日本青年人盛行阑尾切除。流传到了当年没有网络的中国,就变成了“发达国家一出生就都切除阑尾”。
阑尾真的没有用么?
阑尾是一个能够分泌粘液,悬挂于小肠和大肠之间的有盲端的囊,长度平均7~9厘米,也可变动于2~20厘米之间,外径介于0.5~1.0厘米。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当人类还没有充分进化的时候,这个器官肯定有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灵长类动物的阑尾依然有很重要的功能。科学家认为阑尾有助于史前人类以及现在的灵长类动物消化纤维和生肉。难以消化的食物排进阑尾囊腔,有益细菌和体内的分泌物开始分解它们。
我们的机体随着进化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但你也不能低估了这个有用的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的第11周,体内微小的阑尾就开始产生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泌激素等有用的化学物质,而且还分泌含多量液体的化学物质(即胺类和肽类激素)。这些激素在胎儿生长中维持生物校验和平衡。胎儿出生后,阑尾主要作为一个淋巴器官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淋巴器官靠其淋巴组织产生白细胞和抗体。现代人的阑尾因其包含的淋巴组织,成为产生B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和一系列被称为免疫球蛋白A的抗体这一复杂链条上的组成部分。阑尾也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引导白细胞到达身体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这一古老的脏兮兮的器官是未成熟的白细胞良好的训练基地,这些白细胞不久将出征杀灭外来入侵者。食物常规地不断从肠腔进出阑尾,使白细胞能接触到胃肠到里大量的细菌、病毒、药物和腐烂的食物。白细胞以这种方式获得了与潜在的致使细菌(如大肠埃希菌)战斗的能力。当人20岁到30岁的时候,阑尾对人体白细胞和抗体的贡献量达到高峰,此后产量迅速下降。
到了60岁,人类的阑尾就没有多大用途了,它顺理成章地成为外科手术中美好的多余部分。当食物阻塞阑尾是会产生问题,这些食物会腐烂,引起感染。如果阑尾穿孔,则这一感染足以致命。
饭后运动会导致阑尾炎吗?
谈起这个说法,又是让蝌蚪君幼小的心灵饱受恐吓的理论。记得大概就是小学或中学学校教材或者挂图里教的吧,以至于这么多年,蝌蚪君一直不敢在饭后半小时后运动。那么饭后运动真的会导致阑尾炎吗?饭后跑步所导致的食物“错位”似乎就是阑尾炎的罪魁祸首?
其实,饭后跑步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不过要把阑尾炎的黑锅都扣在饭后运动上,那可是太冤枉了……
当你吃完美餐后,这些食物要在你的胃和小肠里停留6-8个小时。而阑尾在哪里呢?在大肠起始部的盲肠末端。所以在饭后的那半小时里,因为运动而导致食物掉入盲肠的说法显然不可靠。
所以,究其根本,造成阑尾炎的原因还得说是胃肠消化不良、肠道食物存积过多、或出现粪石等等。而在这些残渣中,粪石更是威胁之首:所谓粪石,就是由于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太久,水分被吸干,变成干燥、坚硬的粪块。而当它们掉进阑尾时,阑尾的噩梦就来临了。
不过,就算饭后狂奔不会得阑尾炎,也不代表那是一个好主意:食物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可能会在颠来颠去的过程中损伤粘膜。同时,运动时血液会更多地供给运动系统,导致消化系统不能很好的运作,不利于消化吸收。
参考文献
《健身科学》年08期,《阑尾是否多余?》
《阑尾炎?常识?往事?轶事》,李清晨,果壳网
《饭后运动真的是阑尾炎的罪魁祸首吗?》,大仑丁,果壳网
《本属谬误的医学常识》,ChristophrWanjk著,刘学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