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是听到妈妈说“刚吃完饭不要上蹦下跳小心得阑尾炎!”
妈妈还说得阑尾炎是因为米粒掉到了阑尾里,虽然儿时并不知道阑尾是什么东西,倒是对米饭有种莫名的恐惧感。而且只要肚子一痛,就感觉自己得了阑尾炎,甚至直到成年之后,还是对阑尾炎有一种深深的误解。
今天小儿外科普外组的田茂良副主任医师就门急诊及住院患儿家长常见疑问来为大家进行科普答疑,聊一聊《那些年妈妈说过的谎》之”阑尾炎”。
什么是阑尾炎?
阑尾是一个单一开口的管状器官,连接到盲肠,所在位置接近于小肠与大肠的接合处。阑尾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阑尾的炎症改变,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却也是最容易误诊的疾病。
阑尾炎不是成人的专利,只要宝宝肚子里有阑尾这个东西,就有可能罹患阑尾炎,只不过发病率有高低而已。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约占各年龄人群患者的10%。6~12岁为发病高峰,幼儿发病率偏低,1岁以下发病率更低。
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与阑尾腔的梗阻,细菌等病原体的过度繁殖,消化道功能失调等相关。用白话一点的说法:
①小朋友自身阑尾管子细,容易堵塞诱发阑尾炎。
②感冒发烧,乱吃东西,暴饮暴食,肠子运动不规律了也会诱发阑尾炎。
阑尾炎有哪些早期表现呢
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别于成人,一个突出的特点为早期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再加之患儿不会准确诉说,常造成漏诊。不同年龄组儿童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新生儿期(出生到28天):
新生儿阑尾炎罕见,表现为精神反应出差、哭闹、发热、拒食、呕吐,家长自己基本上无法自行判断,通常临床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接诊。新生儿阑尾炎有较高的死亡率,为新生儿外科的急重症。婴幼儿期(28天-3岁):
婴幼儿阑尾炎早期常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拒食等,易被误诊为胃肠炎或者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在疾病早期全身反应重,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开始时有发热,进而精神差、反应淡漠、嗜睡。婴幼儿自身局限和控制感染能力差,病情进展快,加上无自我表达能力,故专科就诊时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的比例较高,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用一句话总结:不典型,不合作,易误诊
学龄前期(3-6岁):
最典型症状是:①突发中上腹、脐周的疼痛,6~10小时后转至右下腹,有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及肌紧张。
②多伴有恶心呕吐、低热、精神萎靡、食欲差、活动减少。
③患儿通常行走缓慢,身体前屈。
在此,田茂良副主任医师诚恳建议广大家长:
当宝宝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征象时,除了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到小儿外科就诊,请医师详细检查患儿腹部情况,并做相关辅助检查,争取不延误诊断的时机。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饭后运动会得阑尾炎吗?
许多人饭后运动,肚子的确会痛,但并非因为阑尾炎。而是饭后胃肠道塞满食物,运动的动作幅度大,重力作用导致肠系膜受到牵拉。实际上真正导致阑尾炎的是以下几种原因:
◆消化不良时,会导致食物残渣在肠道寄存,从而错误的进入阑尾里,摩擦阑尾表面的粘膜,导致阑尾受到机械刺激,进一步引发了阑尾的炎症。
◆由于阑尾内也有和大肠内一样的各种肠道内细菌,这些细菌会从破损的粘膜侵入血管,导致全身感染,造成高热、寒战等典型的全身中毒症状。
◆细菌感染的扩散也有可能造成阑尾炎:如果患者之前有过其它部位的感染又没有治疗彻底,细菌可能会随着血液来到阑尾“定居”。这时候由于阑尾组织受到细菌的感染,就会产生炎症。
宝宝肚子疼了没多久,
医生说阑尾已经穿孔了?
真心不是我们医生夸大病情哦,这是儿童独有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年龄越小的儿童,肠道大网膜发育越不健全,肠壁越薄,抵抗力局限能力也越差,加之没有表达能力。因此,年龄越小的儿童一旦发病,病情就越重,越容易发生穿孔,合并穿孔和腹膜炎的危险也越大。
图说科普—阑尾炎
关于我们遇见比较多的疑问?
宝宝阑尾炎术后可以吃这些吗?
辣椒可不可以吃:不可以,一定要吃呢?7天以后,吃一点点嘛!
肯德基可不可以吃:不可以,一定要吃呢?不可以,小朋友要远离油炸食品。
披萨可不可以吃:不可以,一定要吃呢?一周后吃点皮嘛!
煮鸡蛋可不可以吃?推荐4-7天左右吃。
鱼、虾可不可以吃?可以,肉类制品及海产品剁成泥,只要小朋友没有相应食物的过敏史,在进食稀饭、蒸蛋等易消化流质、软食后无呕吐腹胀的前提下都可以酌情添加。
请问大夫;我多给娃娃熬点汤喝补补可不可以?
田茂良:吃肉才有营养,如果一定要喝,请在孩子完全适应稀饭、菜汤后喝,注意要把汤面的浮油去掉哦!
通过这些疑问,大家可以看出阑尾炎手术后进食原则了吧,这就是教科书里写的:
“进食期间请注意少量多餐、循序渐进,勿暴饮暴食,注意勿进食过多甜食及生食,以免引起腹胀、腹泻”——小儿外科护理手册。
“关爱儿童,呵护健康”一直是小儿外科服务的宗旨。小儿外科医护团队始终致力于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厚德精诚博学创新
文:姜慧
图:马骁勇金羿
科普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和树芸胡隽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