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等级针灸病谱研究——消化系统
效能等级针灸病谱的定义
效能等级针灸病谱是由天津中医院杜元灏教授提出并创立,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资助下,历经十余年的科研硕果,开拓了“针灸病谱”和“针灸适宜病症”的研究先河。针灸效能就是指依靠针灸刺激实现其治疗病症的最佳效价的总体趋势;效能等级针灸病谱是根据针灸自身治疗的效价总趋势,将病症进行4个等级划分所获得的病谱。
效能等级针灸病谱划分标准
Ⅰ级针灸病谱:系指针灸治疗以获得临床治愈结局为主要趋势,在本类病症治疗中针灸效能可发挥足够的治疗效应,可单用针灸疗法。
Ⅱ级针灸病谱:系指针灸治疗以获得整体好转结局为主要趋势,在本类病症治疗中针灸效能可发挥主要的治疗效应,可采用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或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可以结合其他疗法。
Ⅲ级针灸病谱:系指针灸治疗以获得部分症状缓解结局为主要趋势,在本类病症治疗中针灸效能发挥着辅助的治疗效应。目前针灸在治疗效能上难以起到主要的治疗作用。在治疗上目前以综合治疗为共识,针灸仅可作为治疗方法之一;或应以其他治疗方法为基础,针灸起到配合治疗作用。
Ⅳ级针灸病谱:系指疗效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病症。
研究方法和专家涉及的地域、医院情况
本研究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在具有针灸专业背景的特殊人群(副主任医师职称及以上者)中,通过自填式问卷,实施具有描述性的学术专业横剖调查。对于针灸临床专家的意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即众数集成的有效性识别及加权平均规则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获得专家意见的总体趋势性结论。
本次研究是近年来有关针灸适宜病症的最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专家分布地域涉及到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个行政区、县、市的家医院,医院78家,医院28家,医院15家,医院2家,医院或门诊部7家;医院62家,医院14家,医院1家;医院6家,医院2家,门诊部1家;医院6家,医院2家,医院1家,医院1家。按照有关统计结果,全国共有高级职称针灸医师约名,本次研究涉及到名,已达到总人数的9.33%,因此,研究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消化系统效能等级针灸病谱
Ⅰ级针灸病谱
(包括2种病症和5种病症的6种亚型,病症+疾病亚型共计8种)
胃痛(功能性)
腹泻(功能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小儿疳积(轻度、疳气)
胃肠痉挛(单纯性功能性)
肠胀气(功能性、手术后)
Ⅱ级针灸病谱
(包括11种病症和21种病症的35种亚型,总计46种)
慢性肠炎
急性胃炎
幽门痉挛
胆胃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急性胃肠炎
消化性溃疡
小儿厌食症
贲门失迟缓症
反流性食管炎
牙龈炎及牙周炎
肠麻痹(手术后)
直肠肛门脱垂(I度)
胆石症(结石1cm)
口臭(消化不良所致)
胃下垂(轻度、中度)
肛肠手术后诸症(疼痛)
胃轻瘫(原发性、继发性)
腹泻(肠道疾病出现的腹泻)
胃痛(胃部病变出现的胃痛)
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
唾液分泌障碍(流涎、口干)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轻型、中型)
小儿疳积(中度-疳积,重度-干疳)
胃肠痉挛(胃肠疾病出现的胃肠痉挛)
肠梗阻:(单纯性不完全性粘连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诸症(疼痛、腹胀、消化不良)
胃手术后诸症(残胃排空延迟症、消化不良)
肠粘连(手术后肠粘连、腹部炎症所致肠粘连)
阑尾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单纯性慢性阑尾炎)
药物导致的消化系统副反应(恶心呕吐、流涎)
胆囊炎(急性胆囊炎伴结石、急性胆囊炎不伴结石、慢性胆囊炎)
Ⅲ级针灸病谱
(包括3种病症的3种亚型,总计3种)
胃下垂(重度胃下垂)
胆石症(结石2cm的胆石症)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重型)
Ⅳ级针灸病谱
(包括8种病症和10种病症的36种亚型,病症+病症的亚型总计44种)
肛裂
胃石症
脂肪肝
急性胰腺炎
肛门神经痛
急性牙龈炎
胃粘膜脱垂症
上消化道出血(轻症)
胃扭转(原发性、继发性)
直肠肛门脱垂(Ⅱ度、Ⅲ度)
肠麻痹(药物性、毒素性、炎症性)
口腔溃疡(轻型、疱疹样、重型)
痔漏手术后诸症(术后创面愈合缓慢、术后排尿困难)
肝硬化(肝硬化初期、肝硬化伴腹水、肝硬化伴门脉高压)
口臭(内分泌失调唾液分泌不足所致、精神因素所致、口腔疾病所致、胃肠道疾病所致)
肠梗阻(不完全性蛔虫性、麻痹性不完全性、痉挛性不完全性、肠套叠早期)黄疸(肝病出现的黄疸、药物反应引起的黄疸、溶血性贫血出现黄疸、良性阻塞性黄疸)
疝气(水疝包括睾丸腱鞘积液交通性、睾丸腱鞘积液非交通性、精索腱鞘积液交通性、精索腱鞘积液非交通性;小肠疝包括腹壁疝、腹股沟疝气、脐疝、阴疝、切口疝)
效能等级针灸病谱研究的意义
I级针灸病谱是针灸临床上具有优势的病谱,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Ⅱ级病谱的比重较大,对于这些病症,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疗效观察,尤其是要分清是本类疾病自身的性质决定了针灸效能的结局,还是尚没有找到针灸最佳效能的治疗方法,要思考针灸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效能是否可进一步提高,探索针灸治疗的新方法,如果明确了针灸的效能确实只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后,要进一步探索针灸和其他疗法如何最佳和有效的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Ⅲ级病谱病症基本上都有严重的难以可逆的病理结构形成,或者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或者是病理变化复杂、发病机制不清楚,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因此,针灸治疗也仅能取得一点有限的缓解症状作用,。
IV级病谱主要是一些针灸临床较难遇到的其他科室的病症,专家意见的不清楚,并不意味着针灸就一定没有疗效,而是表明这些病症在针灸临床上尚没有足够的治疗经验和疗效体会,今后也有必要进行认真地临床疗效观察,这些病症也可能成为针灸病谱扩大的重要领域。
结语
针灸病谱的结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灸治疗某个病症的主流趋势,并无绝对的意义,况且具体的个体所患的病症非常复杂。I级病谱也并非%的就能单用针灸治愈,而Ⅲ级病谱也并非%的就只能取得部分缓解的结局,因此病谱的等级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总趋势,科学理解其内涵是至关重要的。病谱研究的意义在于不断总结针灸临床实际的成果,使针灸医师理性的选择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并对针灸疗效做出科学的预测,同时科学决策是否有必要结合其他疗法,这无疑对于提高针灸医师的临床水平和科学选择针灸疗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