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把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医院普外科主任、陈亚军教授从医数十年来,将每一位患儿视作自己的孩子,每救治一位患儿,便与患儿的家庭结下一份深厚的情谊。他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患儿及家庭。年11月,被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位患儿家长满怀深深的敬意,给他送了一副牌匾“大医精诚”。
不是这孩子命大,而是这孩子命好,遇到了一位名医,一位舍己救人的好大夫!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为,苍生大医。”
《大医精诚》每一字、每一句的描述都是陈亚军身体力行的真实写照。那位送“大医精诚”牌匾的患儿家属,感触尤为深刻。
她的孩子10个月大时,被诊断出患腹膜后畸胎瘤。年5月,医院做手术时,因肿瘤巨大发生意外,造成胆漏,一直拖着引流管。
术业有专攻,陈亚军的专长是小儿肛肠和肝胆外科,患儿的家长了解到陈亚军是全国儿科此方面的顶尖专家,在肿瘤外科主任、也是陈亚军的同门师弟王焕民教授的引荐下,慕名找到陈亚军。
小男孩儿被送到医院时,陈亚军看到:孩子的肚子胀鼓的像一个巨大的皮球,皮肤表面泛着亮光,肚皮被撑得薄如纸,仿佛随时都可能被撑破!
孩子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曾医院已经给孩子的家长发了病危通知书。
作为一个有丰富外科临床经验的大夫,陈亚军十分清楚接手这个患儿所面临的风险。但凡被开过肚子的病人,身体里的内脏器官边缘十分不清,肠子就像煮熟后放置许久的捞面条,是坨在一起的。不仅找到漏点难,即使补好了,能否顺利愈合也是未知数。弄不好哑巴可能治成聋子,患儿死在手术台上不是没有可能,这是风险极高的手术!
功成名就的陈亚军,为了自己的名誉,完全可以不冒这个风险。可敬的是,陈亚军作为一名有高度责任心的大夫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心里只有患儿,唯独没有考虑过自己。
他仔细地琢磨手术方案,甚至找到了他的恩师一一99岁高龄的张金哲院士,请恩师出谋划策。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他还特别邀请了与自己性格互补、医术精湛的王焕民主任与自己一同手术。
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术后,孩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整整三个星期。每天无论工作再忙,陈亚军总会抽出时间,一次次地到重症监护室,随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病情。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孩子终于康复。孩子出院的时候,陈亚军十分感慨地对孩子的家人说:这孩子命真大,九死一生!孩子的家长却十分动情地说:不是这孩子命大,而是这孩子命好,不幸的孩子有幸遇到了一位名医,一位舍己救人的好大夫!
三大幸事:工作上遇到了一位杰出的恩师,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中国古代谈起人生有三大幸事: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当陈亚军谈到自己时说,我能走到今天,我也有三大幸事:工作上遇到了一位杰出的恩师,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幸运地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这三点决定了我的一生。
陈亚军对自己的恩师一一张金哲老先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陈亚军说:欲为良医,先做好人。无论作为一个医生还是做人,恩师张金哲老先生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陈亚军与恩师张金哲院士一起讨论病案
张金哲是陈亚军的博士生导师,年,陈亚军随张老先生学习时,恩师已经73岁,作为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儿科医学一代宗师的他,居住的竟然是筒子楼的两室一过道的单元房。
对此,恩师没有一句怨言,他对陈亚军说,房子再大,只不过睡一张床。直到年,恩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居住条件才得以改善。
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目标。恩师以满腔的热忱对待每一位患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陈亚军记不清有多少次,每当有患儿的家庭因经济原因,要放弃治疗时,恩师总是会慷慨地施以无私的援手。恩师淡薄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每当遇到棘手的病例,恩师总是会十分慎重地提出自己的治疗建议。晚上回到家里,恩师会亲自操作电脑,打一份详实的书面方案,交给陈亚军。
年,医院陈亚军(右四)等博士送绣像,庆贺导师张金哲夫妇二老90岁双寿。
二老照片为历时半年绣出的“汴绣”精品
今年已经是99岁高龄的恩师,依然每天坚持上班,每周还坚持两个半天的门诊。陈亚军感叹:“仁者长寿”!恩师对患者体贴入微,对学生诲人不倦,对工作一丝不苟,重责、慎医、谈利。
26年来,陈亚军耳濡目染恩师的一言一行,对他的“三观”影响很大,让他心中有了目标、学习有了榜样。他决心要成为像恩师一样德艺双馨,深受人们敬重的好大夫。所以,生活上陈亚军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简朴的生活,骑自行车上下班;工作上以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患者满腔的热忱,追求尽善尽美的治疗效果。
陈亚军打心底里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勤劳善良,年轻时他们从河南乡下来到当时的省城开封,父亲在老乡的皮革作坊学徒打工。
建国后,父亲成了国家干部,母亲也有了工作,家中有四个男孩,尽管家里生活困难,父母又没有什么文化,但父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始终支持和鼓励陈亚军及其他三个孩子多读书,“我们再苦、再难,也不能让孩子断了学业”,自己大学毕业后,是在母亲一再的鼓励和督促下,一直读到博士。陈亚军的其他兄弟也学有所成。
陈亚军(中)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亚军十分敬佩自己的父亲,母亲因患脑血栓瘫痪在床8年,后期几乎成了植物人。年近70岁的老父亲,无怨无悔,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整整8年。“这不仅对我,而且对我们整个家族的孙男娣女们都是很好的教育。”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陈亚军说,我虽然算不上成功,但是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打心眼里感恩我的爱人。
爱人曾是小儿内科的大夫,因为夫妻二人同是大夫,起早贪黑,还要值夜班,无暇照顾孩子及家庭。为了支持我的事业,爱人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专业,换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一心一意做好我的贤内助,好后勤!没有爱人的支持和付出,我走不到今天。
自己少一点休闲,少一点娱乐,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甚至挽救生命,虽然很辛苦,但自己感到很欣慰,很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