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功能介绍

肠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全长约7m左右,空肠与回肠曲回于腹部中央,周围由结肠将其围住。

肠道疾病中,以阑尾炎发病率最高,占外拉住院病人的10%左右。肠梗阻亦属外科常见疾病,肠瘘则由损伤引起或手术后并发症。

肠道的功能:小肠粘膜层表面覆以肠绒毛,主要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种消化液在小肠中将食糜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使食物消化吸收后,剩余之废形成粪便,贮存于左半结肠而后排同体外。一旦肠道有病,就有会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

功能分类

肠的运动有两类:一类是混合运动,主要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食糜不断地更新与粘膜的接触面;一类是推进运动,主要是将肠内容物从十二指肠向肛门端推动。

混合运动主要由小肠的节律性的分节运动、摆动和绒毛舒缩运动来完成。分节运动是肠壁的环行肌节律性收缩的表现,这种运动使一段食糜(约长1~2厘米)得以反复地分开而又混合。小肠每隔15~20厘米的距离发生一处分节运动。小肠各段的分节运动有一活动梯度,即上段频率较高,下段较低。如人的上段空肠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1次,回肠末段则为每分钟8次。所以分节运动也可以推动食糜向大肠方向移动。

摆动是肠壁纵肌的节律收缩,主要作用是使食糜在肠粘膜上移位。绒毛运动是由绒毛内的零星平滑肌纤维不停地进行收缩和舒张,绒毛伸长可进入食糜中;绒毛收缩可使绒毛内淋巴和血液排走而有助于吸收。肠内容物由十二指肠向大肠的推送主要由小肠的蠕动来完成。蠕动的形式是食糜前方的肠肌舒张,食糜后方的肠肌收缩,这种收缩和舒张以波形向前运动,因而将食糜向前推送。蠕动起源于十二指肠,也可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发生。蠕动的速度约每秒0.5~1.0厘米,移动的距离不长,一般约10厘米左右即消失,食糜在新的肠段引起新的蠕动。小肠还可发生移行速度很快(每秒2~25厘米)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它起源于十二指肠,可于几分钟之内便将食糜推送至小肠末端。

大肠通过结肠带的紧张性收缩和环行肌的局部收缩,形成结肠的紧缩皱褶和膨出。环行肌的收缩可移动,从而使原先舒张的区域收缩,原先收缩的区域舒张,如此发生结肠袋的“流动”。它相当于缓慢的蠕动波。其运动的方向有向肛门的,也有向口腔的(逆蠕动),推动的距离不长,其作用在于对肠内容物进行揉搓和促进水的吸收。大肠还有一种进行很快、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每日可发生2~3次,运动从结肠始端起,经大肠直达直肠,这种运动称为集团运动。直肠被集团运动推进来的内容物所充胀,于是引起便意。









































白癜风特征
白癜风早期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zz/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