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普外科
窦道往往久治难愈,从年8月~年11月,我科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腹部及腿部慢性难愈性窦道例,例在短期内愈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例中,男78例,女29例。年龄32~69岁,平均46.4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脓肿引流后窦道形成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引流窦道形成19例,胰尾切除术胰瘘引流窦道形成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胰瘘窦道形成16例,腹外伤后肠瘘窦道形成35例,胃肠手术后吻合口瘘窦道形成17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肠瘘形成窦道4例,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窦道形成5例。窦道最长者26.0cm,最短者4.0cm,平均13.5cm;窦道直径0.5~2.5cm,平均1.0cm。窦道形成时间最长者7个月,最短者15d,平均为45.6d。
1.2材料生产
包括生物蛋白胶主体(含纤维蛋白原、ⅩⅢ因子等成分)及催化剂(含凝血酶等成分),附有相应的溶解剂各1.5ml,按说明书配制好备用。
1.3 治疗方法
在使用生物蛋白胶前,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将窦道反复冲洗至干净,无出血及脓性渗出物,吸尽窦道内残余液体,将配制好的生物蛋白胶注入窦道,直至完全充满后加压包扎至少24h。窦道注入生物蛋白胶后3d窦道口可出现少量渗液,5d后蛋白胶干燥,并与窦道周围组织凝结,7d后可见窦道直径变小。待窦道内蛋白胶完全溶解后可再次灌注,蛋白胶如一次使用不完可放入冰箱内(1℃)待下次使用。
1.4 结果
例中,一次充填生物蛋白胶愈合者67例,充填2次者30例,充填3次者3例,充填4次者2例。愈合时间最短5d,最长25d,平均12.4d。未愈合者5例,其中有2例肠瘘患者最终经手术切除窦道后愈合,2例淋巴瘘患者经局部放疗配合加压包扎后愈合,1例淋巴瘘患者行局部注射复方泛影葡胺后愈合。
2 讨 论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于肝、脾及乳腺等手术的创面止血,腹腔镜下使用生物蛋白胶修补十二指肠穿孔,近期也有报道使用生物蛋白胶修补肛瘘和克隆病形成的窦道,均获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慢性难愈性窦道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医用生物蛋白胶的作用机制是模拟人体自身凝血反应最后阶段,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及稳定剂等。凝胶主体中含有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ⅩⅢ,当凝血酶与之混合后,纤维蛋白原肽链A、B被凝血酶水解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并进一步聚合成网状结构,网住血细胞而发挥止血作用,同时纤维蛋白单体在被激活的ⅩⅢ因子及钙离子作用下,形成纤维粘连蛋白直接封闭缺损组织。纤维粘连蛋白有粘附功能、促进创面愈合及趋化的作用。一般在术后2~3d,纤维蛋白网周边出现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殖,5~7d创面纤维蛋白被吸收,组织愈合。同时对脆弱杆菌、大肠杆菌类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又因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不依赖于机体的凝血因子,对合并有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例同样有效。
在临床使用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对一般的感染或外伤后感染所形成的窦道,蛋白胶的治疗效果最好,本组中有7例为此类慢性患者,均使用蛋白胶一次后在8d内愈合。
其次,对因胰瘘引流后形成的窦道,填胶后愈合时间要长一些,特别是分泌物较多者往往难以一次性充填愈合,这可能与胰液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
第三,对淋巴结清扫后淋巴瘘引流后形成的窦道,充填蛋白胶效果欠佳,本组5例患者中仅有2例一次性充填成功,2例行局部放疗配合加压包扎后愈合,1例行局部注射复方泛影葡胺后愈合,这可能与术中淋巴管损伤和静脉压力过高有关,特别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清扫。
第四,我们认为封堵时机的选择应具备以下几点:(1)生命体征正常;(2)窦道外口无明显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3)窦道内无脓性分泌物流出,肠瘘和胰瘘每24h引流量应低于50ml,淋巴瘘每24h引流量应低于30ml;(4)窦道造影显示无残余脓腔。
第五,生物蛋白胶在使用前应注意:(1)生物蛋白胶为生物制品必须在冰箱中冷藏,取出即用时不易溶解,需复至室温后再溶解;(2)溶液、溶质需按规定配制,不能混合,配制溶液的针头也不能混用,以免凝胶提前形成,影响使用。
摘自《武警医学》VOL.18NO.--页敬请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