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史话之夏商周的始祖

一、殷(商)弃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记·殷本纪》

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但是可靠不可靠只有天知道。什么意思呢.?司马迁说,商的祖先是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简狄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有娀氏部落(现在的山西运城一带)首领的女儿,而且还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次妃。有一天,简狄和两个同伴去野外的河里洗澡,看见一只黑鸟掉落了一颗蛋,简狄就把这颗蛋捡起来吃了,然后就怀孕了。契长大后辅佐大禹治水很有功劳。舜说,契啊,你当司徒,要谨慎的教化百姓哈,还把商地封给了契,并且赐姓为子氏。商就这样诞生了。可以说,契就是商的开国君主,从记载看,契名义上的父亲是帝喾,实际上的父亲是天帝或者同一时代的某个天神,也或者是妖魔鬼怪,反正不是人,也可以说是没有父亲的,毕竟当时还是母系社会,很正常,所以契是商的当之无愧的始祖。其世系传承为: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契。

二、周后稷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史记·周本纪》

看到了吧,同样还是司马迁说的,不信的话,没人可信,别人说的更不可靠。他说周的始祖是后稷,名字叫弃,弃的母亲叫姜原,和商朝始祖的母亲简狄一样,姜原也是个不一般的女人,姜原是有邰氏部落(可能在陕西眉县一带)首领的女儿,同时也是帝喾的妃子,而且还是元妃、正妻。有一天,姜原出去到野外玩,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心中喜欢,就想上去踩一踩,刚上去一踩,就决定身子一动,如同怀孕了一样,十个月后就生下了弃。姜原生下弃后,认为这个孩子来路不正,不吉利,就把他扔在了一个窄巷子里,奇怪的是,路过的牛马等牲畜都绕开不去踩踏弃,姜原又把弃扔在了水沟里,竟然有飞鸟用翅膀替弃遮盖太阳,还把翅膀铺在弃的身上,让他舒服点。姜原看到后,觉得这个孩子很神很牛,将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因为姜原曾经想丢弃这个孩子,因此这个孩子名字叫弃。其世系传承为: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

三、关于夏的始祖的探索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司马迁认为,禹的世系为黄帝—昌意—颛顼—鲧—禹,但是《汉书》和《尚书大传》并不这样认为,何也?

(一)黄帝世系的两支传承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五帝本纪》

前文所述,商周的始祖都是帝喾的儿子,同属黄帝—少昊—蟜极—帝喾世系,少昊是黄帝的长子,生于穷桑,和太昊伏羲一样同为上古时期东夷族的祖先和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之为少昊。西晋皇甫谧创作《帝王世纪》说他为嬴姓,名玄嚣。总之,这个人是黄帝长子,玄嚣是名字,尊称为少昊。那么黄帝的次子是谁?据《水经注》记载,黄帝次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以继承帝位,被降职到若水做诸侯,昌意被封到若水后,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在若水之野生下了颛顼。《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均记载,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颛顼。《山海经-海内经》对此记载亦然,并指出颛顼乃昌意次子。

(二)颛顼和共工的帝位之争

颛顼生于若水,因辅佐少昊有功,封于高阳。少昊是黄帝之后的天下共主,但是少昊并没有传位给其子蟜极,他属意的是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弟弟昌意的儿子颛顼,这就引起了共工氏的不满,导致其与颛顼争夺帝位,最后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坍塌下来。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但是天被捅破了,怎么办,最后还是由女神女娲出手才补了这个大窟窿。

(三)女娲补天及其他

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在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向西北倾斜,因此日月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女娲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块,女娲补天,用了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剩下的一块弄到哪里去了,曹雪芹是这样说的“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至此引出《石头记》的故事;还有人说这块石头最后流落到东海傲来国,孕育出了孙悟空…

(四)关于夏朝始祖的终极演绎

再看司马迁关于尧的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五帝本纪》,那么尧舜禹到是什么关系?禹的世系到底如何?司马迁说鲧是禹的父亲,是颛顼之子,但是我们都知道,鲧是因为治水不力被舜处死的,而舜是尧的继任者,尧、舜和禹以及启作为天下共主的承继顺序为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放勋(尧)—舜—丹朱—舜—禹—商均—禹—伯益--—启,其中帝挚是尧的哥哥,丹朱是尧的儿子,如果鲧是颛顼的儿子,其世系传承为黄帝—昌意—颛顼—鲧—禹,而《史记·五帝本纪》说舜作为颛顼的六世孙,其世系传承为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按辈分来讲,禹是舜的高祖,舜禅让给禹这样的传承可能性不大,如果这样,尧和禹是平辈,所以本人不采用《史记·夏本纪》的说法,而比较倾向于《汉书·律历志》的观点,即鲧是颛顼的五世孙,禹和舜是平辈,都是颛顼的六世孙。唯一的疑点是尧,作为少昊一系,是颛顼的孙辈,他到底活了多久,才禅位给自己玄孙辈的舜?据说舜二十岁即位,七十年后禅位,又二十八年去世,寿一百一十八,算是高寿,但能熬死三代人,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四世孙,也不容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zz/11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