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物种才会算是濒临灭绝?
我们常常将数量稀少的珍贵动物列为保护物种,按其数量划分等级。但是经过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一个物种的兴衰不单单可以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来,还有最关键的“基因”多样性存留。
根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类的遗传基因大多具有相似的特征,且这样的相似性甚至比同一个小群种里的灵长类动物高得多。这个现象意味着若是追根溯源,人类的祖先基本就聚集在一个可能带有亲缘关系小群体中,所以其遗传物质十分相近。
换句话说:人类曾经也濒临灭绝。
人类基因的特点参考进化论的演变,人类先祖从远古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社会,这一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环境变化、生物捕杀和疾病、战争等因素都威胁这人类生存和发展。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前提下,人类先祖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需要,基本都是选择群体聚居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这个群里内就会出现大部分生命之间都带有一些亲缘关系,在遗传物质上的表现就是具有相似的基因。
在现代医学知识的了解下,我们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件好事,若是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到那时候,先天性的隐性遗传疾病发病率会非常高,对于种族的延续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出于现实原因(自然灾害、种族扩张等),部落中偶尔会有新的成员(尤其是外来女性成员)加入,原始的“封闭式”婚姻就会得到一些改善。
只是在生物学家对人类基因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人体的遗传物质极其相似。人体中一共有30亿碱基对,但在这个庞大的数据中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碱基对是个人独有的,其它基因的相似性都不需要考虑亲缘关系也能达到相当高的重合率,甚至可以达到99.9%,这相当惊人。
这就说明,人类曾经的先祖至少也是有亲族关系的群体,并且这个群体人数有限。
幸存的群体你知道吗?即使现在世界的人口总数快要临近80亿的大关,但在数万年前,人类的先祖也曾有过濒临灭绝的风险。根据古人类遗迹和基因测序还原,科学家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人类都经历过一些或大或小的灾难,导致人口出现大量锐减的现象。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并不发达的人来说,只要一经到来,面临将会是城市灭亡的风险。从科学家在人类历史的考古活动中,他们发现了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几乎导致了种族的消失。
大约在7万年前,苏门答腊岛一座火山爆发,立方米的熔岩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巨量的火山灰直接将附近区域全部掩盖,并持续了两周的时间。而这场被称为“多峇巨灾”的火山活动最后展现给人类的表象,就是现在看到的多巴湖。
这场修罗式的火山爆发喷流而出硫化物于水汽结合后,在大气中凝结成了一个“反光层”,太阳的光线被阻挡在大气层之外,到达不了地球表层,温度降低,导致了全球性质的气候变化,被称为“火山严冬”。
漫长的温度降低使得地球进入小冰期,各种动物和古人类都大量死亡,甚至面临灭绝,只有一少部分幸存下来延续了后代。
母系和父系社会的集中
还有就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原始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在没有大统的礼教出现之前,约束自己行为的条件就只有亲属关系。人类历史上有过以女性为尊的母系社会群族生活方式,也有过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氏族统治时代。
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类活动都和自己所在的部落或者族群相关,部落内男女就近婚配,人口和基因都是自我消耗。而部落的冲突偶尔也会延伸出原始战争,导致人口以一个群族为单位的减少,进而影响到这个群族的基因传递。
最显著的一项研究就是关于人类男性Y染色体多样性减少的现象,大约在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端倪。
而在人类秩序建立起来后,世界大多以男性为主导,古时候的等级制度也相当森严。女性和男性之间的不平等、贵族和平民权力的不平等,很多男子没有娶到妻子、多个女性嫁给了同一个男人,这又加剧了人类基因多样性传承的减少。
因此,在自然灾难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的前提下,后续发展出来的人类大多具有相似的基因,并且这种现象还在持续。
其它物种类似于这种基因多样性减少和生物数量锐减而出现濒危甚至灭绝的生物并不少见,从古至今,我们研究发现甚至见证了很多动物的消失。最遥远的比如恐龙、猛犸象、剑齿虎、巨猿和巨牙鲨等,近一些的渡渡鸟、斑驴、袋狼和金蟾蜍等。
这些生物的灭绝大多和人类的领地扩张或者直接捕杀行为有关。
而在后期,人类也做出很多补措施,比如人工配种。就像是被圈养的华南虎,在动物园里,它们依旧存在,只是在自然界中,已经找不到野生的华南虎的踪迹,这类“野生”动物已经倍宣布灭绝。
人工培育的生物之间基因大多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从本质上来说,拥有相同基因的一个生物个体和十个生物个体并没有什么区别。
前段时间讲述了一篇关于怎么就成濒危物种了?满大街都是银杏树!基因测序揭露惊人事实的相关文章,里面也阐述了基因对物种演化的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围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