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1年特辑那次地震后,我决定

今天是年5月12日,距汶川大地震发生11年。超过人死亡,人受伤,人失踪。

当时就在地震范围内的人们,当时奔赴救灾一线的同行们,那些当时还年轻却被汶川地震深深影响成了医生的青年们,如今他们都怎么样了?他们又如何回顾那一段记忆?

丁香园的读者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1.本来想当程序员

那次地震后我决定当医生

恨水梨花男

普外科丁香园站友内蒙古包头

汶川地震算是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那时候正在备战高考,大家都是住校生,消息没那么灵通。突然有天,走读的同学带来报纸,地震了。

一开始都以为事情不大,可看着死亡人数一天一变,地震等级一次次上调,总理亲赴灾区。尽管我们当时接触信息的渠道只有每天的几份报纸,但心情特别着急。

当时我就想,真的有灾难来临时,能冲上一线的也就只有军人和医生了吧。可惜自己高度近视,没办法当兵,但当医生也不错啊。

我之前的志愿一直都是当程序员,正好那时和女友吵架,分手理由是「汶川都死了那么多人了,我们还在这儿快高考了谈恋爱,不好好学习……」我一冲动就把之前的想法说了出来:好,那以后我就去当医生,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就能冲在最前。

再然后,那年顺利参加了高考,第一二三志愿全都填的临床医学,现在我也成了外科医生。如果没有11年前那场地震,可能我现在就在打代码了。

2.一下飞机到四川

我们都知道出大事了

大汉弟弟男

MRI室丁香园站友四川

我家在四川自贡,汶川地震时我正在广东阳江休假。

当时本来在睡午觉,四川的同事打电话告诉我地震了。我第一反应是他在跟我开玩笑,就挂了电话倒头继续睡。1分钟后感觉不对,赶紧打电话回去,发现已经打不通了。我立刻打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果然看到插播汶川地震的消息。

我立刻提前结束休假,安排回家的行程。当时我在广州白云机场等了一整天,吃了4顿饭,等到晚上12点多,终于有一架把众人送回了成都,到达时已经5月13日凌晨3点了。

刚下飞机就被震住了,整个机场一片忙碌的景象,大批的解放军官兵在机场集结待命。看到这个阵势,我们都知道出大事了。回家的过程很漫长,一路上都能看到被余震谣言吓到公路上避难的人。好在家人都还平安。

到家后的日子几乎都在流泪,去支援的同事很踊跃,我没有排上号。据第一批去前线的同事的描述,只有两个词:满目疮痍,惨。

3.所有人都跑到空地避难

只有护长和值班医生

还在ICU坚守

蚂蚁男

肝胆外科丁香园站友重庆

图源:丁香园论坛

蚂蚁

这是汶川地震当天留在我手机里的照片:外科大楼依然屹立,楼里的病员和医护人员能出来的都出来了,各个病区的护士举着牌子召集本病区的病员。

只有ICU的7个重病号不能脱机,没办法来到空地避难,护士长和2名值班医生留在这7名病人身边坚守。

4.瞒着父亲偷偷报名灾区医疗队

wjdwmn男

普外科丁香园站友广西

那年我还在南宁,是一个小小的实习医生。

中午还没到上班时间,医院的住院部大楼休息,躺着把玩一台二手手机。突然间床和茶几一阵猛抖,全都在「咯咯咯」的响。当时脑子一阵空白的,半个小时后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刚才地震了。

当时我也是一腔热血,捐了款,参与了市里一个民间团体的物资援助,筹划采购应急物资和药品,还和实习同学一起报名参加赴灾区的医疗队。

即将成行之时,父亲明确要求我不要去灾区,虽然我是瞒着他偷偷报的名,事先也没有告诉他这件事,但或许作为父亲,他能隐约预感到自己的儿子会做些什么吧。当时听了父亲的话,我也不置可否,只是先含糊地应付着他,心里还是打算悄悄前去。

后来医疗队组织者回复,暂时不接受医学生参与,只允许有行医资格的人员参加救援,我跟汶川也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我至今也没敢点开那些现场纪实的照片,太沉重了。虽然已经在外科工作十几年,经历的生死别离已经太多,早已处之淡然,但那种自然灾难面前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依然给人无尽的悲凉感。

汶川11年后,我已为人父母,真正算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偶尔也会问自己,如果还有类似的自然灾害出现,我还能有当年的那份激情,第一时间赶赴救灾最前线吗?

曾经的我只是一个儿子,但现在的我,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心里装着更多的家人和牵挂。但作为一个医生,我依然愿意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5.之后和病人术前谈话

我总比喻手术风险就像地震

难以预测

hlht男

普外科丁香园版主广东

那是我医学院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医院刚到搬新大楼,当天我正在和主任做一个痔疮手术。

手术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楼在动,周围的车床也都在滑动,医院的新大楼出了问题。那一刻我想着,如果主任跑我们就推着病人跑,如果主任不动我们就不动。后来等主任坚持做完手术,大家一起推着病人到楼下,我们才知道是刚才那是地震。

那次之后,每次和病人做术前谈话签字,我总会比喻说手术风险就像地震一样,都是很难预测的。病人听了签字也爽快很多。

11年过去,我从一个做助手的住院医,成了现在的主治医,已经能主刀很多常规手术,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用于治疗各种伤口,尤其是处理腹部切口的感染、肠瘘和糖尿病足。下一个十年,我想把伤口治疗当成个人的事业来做。

6.和父亲一起查资料发帖

现在祖孙三代都成了医生

liuyihong男

骨科丁香园站友山东济宁

那天我正在做手术,从电台得到了汶川地震的消息。到晚上打开丁香园的时候,已经满是地震伤员的照片。

我父亲曾经参加过唐山地震伤员的治疗工作,是当时负责我们地区的治疗组长。他告诉我,地震造成的「挤压综合征」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对此颇有研究,在唐山震后还发表过相关文章。

听了父亲的话,我马上查了些资料发到丁香园上,希望能对前往现场的同行们救治伤员有些帮助。到现在,汶川地震过去11年,我的父亲也已经离世5年多。但回想起父亲的经历,依然感到历历在目。

父亲年从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赶上济南解放,就和母亲一起参加了医疗工作。他还曾是淮海战役和 医疗队的一员。父亲一生都在学习,90岁高龄也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学英语。这些都是他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从医毕生的老师。

如今,我的儿子也当了医生。我想,咱们祖孙三代,代代相承的白衣,就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7.每当想起

心头都涌上难以说出的痛

张炳群swdmy男

外科丁香园站友广东汕尾

曾经在当时的地震重灾区广元读过书,后来到了广东工作。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手术台上。下台后同事告诉我地震了。

当时我有许多亲人、老师、同学们都在广元,心里紧张得不行,打了三天电话才陆续联系上,还好他们都平安。

到年同学会,我回了趟广元,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损坏不太严重,已经搬到新校区。自己曾经熟悉的城市,也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模样。尽管已经11年过去,每当想到汶川地震,心头都会涌上难以说出的痛。

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

尽管汶川震后出现「可乐男孩」、「猪坚强」等事迹,反映出灾区民众坚强与乐观一面,但更多后续心理问题与自杀案件强调着震后的负面影响。

年10月3日,因丧子之痛加上高度工作压力,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在自己寓所内自杀;年4月20日,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寓所自杀。此外,都江堰市、安县、绵阳市、平武县等接连发生民众自杀。

这些事件均引起民间及官方对于灾后心理干预及援助的重视及行动,也是我国对精神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yy/7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