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
录自《景岳全书》
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急宜以此药治之。
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神妙。
当归五钱,蝉蜕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虫葛)(虫巴)五钱,此草药也,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盅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上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一钱许,日逐渐服,渐消。
评注
此方是治疗阑尾炎(中医称作肠痈)的效方,通常阑尾炎,甭管急慢性,现在一般主张手术切除阑尾,哪怕你讲什么阑尾有那么点免疫功能。我本人在西医战线上工作多年,从来没有听说普外科大夫见阑尾炎不手术的。除非个别人身体状况不允许或是拒绝做手术者,才勉强给点喹诺酮类药物,或是甲硝唑等等。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炎是因为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所致,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出现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等。病理分型有四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我个人认为该方的适应症应该在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假如是后两种,该方当属不堪使用。必须手术完成才妥当。对于病情的判断,主要由专业医师来完成,如果有人患阑尾炎,经确诊为前两种类型(只能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大致判断),实在不愿意手术者,在运用保守疗法时,可以考虑使用红藤为主来治疗。
《伤寒瘟疫条辨》(一作《伤寒温疫条辨》)卷四也转录了此肠痈秘方,尤其医家余无言氏,在其著作中除引用《伤寒温疫条辨》转引的张景岳的这段话外,还非常详细地讲到此方使用后收到良好效果的情况,使得该方在中医急腹症治疗领域颇有地位,尤其对红藤的使用,可以说是与之推行不无关系。选录余无言著作中片段供参考:
先是年,南汇张工六教授,述及其乡有一刘姓者,善治肠痈症,医院断为必须开刀之蚓突炎(即阑尾炎),使之内消内溃,脓从大便而出。其方即用红藤一两(约30克),单方一味,煎服立瘥。此后余于肠痈之证,均用此法收功,连前共有四例,均未有其他危险。
然此方之治,有讨论之必要矣。
(一)工六教授告我之方,仅云红藤一味,水煎服,并无加酒之说。而《伤寒温疫条辨》谓须用酒二碗,煎至一碗,且醉卧之,是非酒不为功也。余今加酒一杯,行其药力,未敢以单味酒煎服之也。
(二)《伤寒温疫条辨》谓午前二服红藤,午后一服地丁,彼以二药分午前午后,余以第二帖减大黄,加地丁、银花藤,亦通权达变之方也。
上述引文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余无言》第—页,《翼经经验录》页
《中华临床中药学》第页讲红藤:
苦平,主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杀虫。
讲肠痈,乳痈里罗列详细,可以参看。
温馨提示:
本文来自公益少年中医班北京现场教学班的学习内容之一,是杨军伟教授亲自整理出来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