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手术护理常规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临床多以无痛性血尿就医,一般为全程血尿,终末加重,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轻,给患者以治愈的错觉。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为辅。手术方法有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等。
(一)按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二)心理护理。
(一)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停留三腔尿管持续用生理盐水点滴冲洗。冲洗液距离尿道出口1米高冲洗,保持持续膀胱冲洗和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防止尿液外漏,一旦伤口敷料渗湿,污染,及时给予更换。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h以内,因此术后需进行膀胱持续冲洗。密切观察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如出现引流液量少于冲洗液量或突然加深为鲜红色,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处理。如血块堵塞用鼻鉰注射器冲洗、抽吸血块直至通畅为止,冲洗速度以冲洗液颜色而定,如冲洗液较红则加快冲洗速度,部分患者可出现较频密膀胱刺激征,可遵医嘱肌注镇静、止痛、解痉药。解释原因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利用放松方法缓解或减轻膀胱刺激征。可使用加温器行评估冲洗,温度控制在37-38度,班班交班,经常巡视。
(二)行回肠/结肠代膀胱术时,告诉患者肠道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败。指导患者实施肠道准备程序。术前3—5天给予肠道抑菌药,进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2天改流质。术前1—2天使用抗生素。回肠代膀胱者,遵医嘱术前3天起服用肠道抗菌药物,术前一天口服复方电解质散,手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再灌肠1次。并于术晨停留胃管。
(三)体位引流:术后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协助垫枕,翻身,以后每2~3小时协助翻身1次。第2天半卧位保持引流通畅,每天3—4次半卧位,每次30—40分钟,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翻身,活动四肢,尽早下地活动,便于引流充分;同时加快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尽早排气。
(四)胃管的护理。妥帖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排气后拔掉。
(五)伤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尿管床旁引流袋低于导尿管出口水平。保持引流管足够的长度;协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引流管滑脱。
(六)如行腹壁尿路造瘘口者按造口护理常规护理。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造瘘口血运,定时更换造瘘袋。
(七)引流袋、连接管、冲洗用物等每天更换,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确保输尿管支架管、代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如有血块、粘液阻塞,立即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八)代膀胱引流管拔除后,造瘘口周围皮肤经常受尿液刺激,皮肤发红,应尽可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用柔软的毛巾或棉球清洗局部,必要时,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或使用造口粉保护皮肤。
(九)严密观察伤口引流管及尿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是否有大出血。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等变化,急性出血需15-30分钟监测一次。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双通道维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应用止血剂或输血。出现出血先兆症状,即按医嘱给予止血等处理,若出血难以控制,则在抗失血性休克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予交叉配血,行急诊手术止血。
(十)疼痛的护理。由于手术创伤、留置尿管、气囊压迫及术后膀胱冲洗的刺激,常常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疼痛,患者烦躁不安痛苦难忍。发作时易引起继发性出血和冲洗管道阻塞。同时配以减轻精神压力,分散注意力等心理疗法。
(十一)防止尿路感染。术后留置气囊尿管、持续膀胱冲洗,均为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除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外,常规尿道外口护理:每天行会阴抹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保证尿液引流和冲洗系统的无菌,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和引流袋,使其低于患者耻骨联合,并及时倾倒尿液。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即起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的作用,又减少了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达到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目的。
(十二)指导术后患者掌握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法,解释目的、意义,告知患者灌注每周1次,共8次,后1月一次,共8-10次,到男科门诊治疗。
(一)指导患者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
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
(二)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免剧烈运动及重体
力劳动。
(三)注意保持尿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造瘘袋。
(四)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群体活动。
(五)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纳洛酮编辑来源:黄淮nurs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