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街古巷丨蓝布middot蓝田

“您已进入旧城改造区域,请注意安全!”

在牛市坎下车,映入眼帘的,除了低矮的平房、杂乱的电线,便是蓝色警示牌上这几个大字。一道石梯往下,两边有商家、茶馆,石梯表面光滑,顺着这长长的石梯往下走,便是蓝田。

和大多数老街古镇的命运类似,如今的蓝田坝,老人多,空房多。

此处曾经的热闹与喧嚣,仿佛与那石梯上消失的棱角一起,被时光逐渐磨平。

可能少有泸州人知道,“蓝田”原名“玉川”,蓝田坝的“蓝”,来源于“蓝色”的“蓝”。

大佛岩下的云台古观,建在山岩半,有人说是泸州蓝田的悬空寺。

据寺中残碑记载,南宋时,大佛岩下有永兴场,明代为玉川镇,后因红岩、花果、闷头山、梯子岩上生一种天然植物叫玉兰,可作染布的原料,染布的水顺溪而下,把沙坝映蓝了。

河滩晾晒的蓝色家居布,在江风中飞扬,上下水的中盐棒大船和揽载上的行旅商户为此景色而惊呼:远处望去,地变蓝了,田变蓝了,一个坝都蓝了!于是,慢慢的人们就把玉川镇改称蓝田坝。

长江从火焰碛、水中坝而下,经沱头从蓝田坝边流过,开阖的水面平缓而浩荡。

江对岸有三道桥、山岩脑、王爷庙(平远济渡)古渡口。蓝田有河口上渡口、金鸡渡口。

千百年的义渡,多情的舟子日夜辛勤送客行。终年四季,渡口上来来往往行旅客商,走卒、贩夫、学子、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而川滇、川黔古道来的茶马商队必经蓝田客栈、码头中转、集散各种物资,蓝田成为沟通川滇黔边的大码头。

那中转、集散、起驳、装载的挑夫、力行们,凭吃力气饭,用肩挑出了蓝田坝的繁荣,大小船只载来了蓝田的历史。

蓝田坝上,每一条街就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地名,展开来就是一部历史。

当你从河口上走进“光复路”、“复兴路”你会从老代人口中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当你走进“力行路”,你可以从力行帮歌谣中:“木扁担,问它要穿衣,问它要吃饭。担儿乖,天晴落雨肩上挨。有天不挑担,世间饿死挑夫....”了解他们的世代创业的艰辛和困苦,了解码头文化中挑夫是脊梁。

当你在“前进路”上漫步时,你耳边会响起10万民工抢修川滇公路的惊天之举,民工们哼起“义勇军进行曲”拉着石碾前进,“前进路”由此而名。

今年74岁的文奶奶,曾经是蓝田坝交机厂幼儿园的一名教师,住在交机宿舍的顶楼。“这是最早的楼房,原来这一坝都是田坝。”

年,文奶奶搬进了这栋红砖房,年,她又跟着厂区员工一起搬走了。如今,她在上街买菜的时候,也常转悠到这附近来,和曾经的老邻居、老街坊们聊聊天。

摄影摄像:周梦颖、郭荞璐、龙欣雨

视频剪辑:龙欣雨

文字整理:郭荞璐

部分素材来源《泸州地名史话》

往期回顾

走进老街古巷①丨小市老街,老街小事

编辑丨龙欣雨责编丨胡容审核丨阮长安

戳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ss/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