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二开始,便间歇性地出现右下腹痛。阑尾根部位置(肚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三分之一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屈膝痛;迈步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偏高……这一切指标都指向阑尾炎。时间久了,也就会自己处置:先忍一忍熬一熬,疼得超过七八个小时再开始吃氟哌酸;如果还疼,只要不超过24小时,继续自行服药;医院挂水。
???已经被切除阑尾的婶婶不知从何处得来中药偏方,吃了这味中药就可以把阑尾烂掉。爷爷帮我抓了药,熬了整整一个暑假。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到爷爷那边喝中药。从一开始的苦得难以下咽到后来品出一丝丝甜味来,我竟然觉得中药是一款美味的下午茶。
???开学之后,右下腹痛还是时不时的光顾我。有天晚上实在疼得难受,就跟班主任李老师说了。他二话不说医院,陪我挂了一夜的水。凌晨又把我送回宿舍。那天还医院。至于是谁啥病我记不清了,只知道把李老师累得够呛。
???后来我发现了腹痛的规律,一考试就疼。高中时是有月考的。所以,右下腹痛也几乎每月都有。
??读大学后,考试没那么频繁,但右下腹痛依然时不时来袭。医院就诊,医院做钡餐造影。除了阑尾比一般人长一些之外,也没发现有啥问题。曾经有医生在诊疗时要求先查妇科排除卵巢的疾病,因为卵巢与阑尾的位置接近。每次检查之后,妇科都没问题。那就是阑尾的毛病了。
??工作以后,右下腹痛还会时不时的出现。忍无可忍,终于决定手术切除。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期不适宜手术。于是挑了个日子——国庆节前夕动手术,以便国庆七天能在家好好休息而不耽误工作。
??可是,手术切除阑尾后,仍然会时不时的右下腹痛,以为是手术做得不好,阑尾残端时不时有炎症。后来也会出现左下腹痛,也是令我好奇,难不成左侧也有牵连,“十指连心”?难不成左侧也有阑尾?疼痛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不曾放在心上。只是,疼痛来临时,仍会坐立难安,哼哼唧唧的,以便缓解疼痛。所幸疼痛从未超过24小时,因为一直牢记医嘱“超过24医院检查治疗避免肠穿孔”。
??新冠疫情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体悟自己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带来的疼痛。细心的陈先生让我在日历上记下每一次各种疼痛发作情况,以期从中找寻点儿规律线索。
??果不其然,腹痛的规律竟然找到了,也就找到了疼痛的根源——排卵痛。折磨了我几十年的腹痛竟然是这个原因。
??阑尾,被冤枉死了。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因此,在急性发作初期往往会误以为胃不舒服或吃了什么变质食品导致的。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这种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能有效判断急性阑尾炎。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史的。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肥胖患者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慢性阑尾炎,临床上大致可分为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大类。前者多由于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病灶未能彻底除去残留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后者没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症状隐晦,体征也多不确切。
??排卵性腹痛,是女性的一种功能性腹痛疾病,疼痛多发生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如月经周期为28天的女性,腹痛一般发生于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即相当于排卵期的时间,故由此得名。在排卵时,卵泡长到一定程度,大约在2.0左右时,卵泡张力增加,卵泡液和卵泡排出来后,卵泡进入腹腔,卵泡液出来,能刺激到腹膜,有轻微的腹痛,是正常现象,不用任何处理。如果盆腔有炎症、卵巢输卵管周围有炎症粘连、卵泡尚未排、黄素化不破裂时,持续的张力增加,可能引起疼痛时间要增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