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医院消化内科IBD专家门诊郭红教授提醒,“炎症性肠病”偏爱青壮年,它是一种病因不清,疗效不佳,难以治愈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预防病情、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人民网重庆5月19日电(陈琦李春梅)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医院消化内科IBD专家门诊郭红教授提醒,“炎症性肠病”偏爱青壮年,它是一种病因不清,疗效不佳,难以治愈的慢性肠道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预防病情、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30岁的罗女士,个子不到厘米,体重只有71斤,瘦得像根竹竿。记者从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IBD)门诊看到,罗女士发育迟缓,竟是炎症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惹的祸。
郭红教授介绍,罗女士在16岁时出现右下腹疼痛,当时诊断考虑阑尾炎并行手术切除治疗,之后又反复出现腹痛,腹腔脓肿并与皮肤及肠道相通,在确诊克罗恩病前出现过四次肠瘘,做过3次手术,病人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像罗女士这样被误诊的患者不少,把最早的腹痛就被误诊为阑尾炎,没认识到是炎症性肠病,病情逐年加重,继而出现反复腹痛、肠瘘,甚至肠梗阻,生活质量非常差。
据医院消化内科每年新确诊IBD患者达例,其中青少年占了70%。
据了解,IBD是一种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高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严重时会出现肠瘘、肠穿孔、肠狭窄或肠梗阻等。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只累及结肠,病变较表浅,而克罗恩病可以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病变特点多为穿透性,易引起肠道梗阻、穿孔等并发症。
该病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壮年,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症状控制稳定后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并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生育。但病情容易反复,具有高致残性,严重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同时发病年龄正处于育龄期,病情如控制不好可影响生育,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因此值得引起全社会广泛 郭教授提醒,由于大众对炎症性肠病认识率低,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容易与其他胃肠道常见疾病混淆,所以炎症性肠病误诊、漏诊率都较高。据有关文献统计,临床发现溃疡性结肠炎误诊率超过30%,克罗恩病误诊率超过60%。所以如果有以下不明原因的症状,医院做肠镜、CTE确诊,避免病情加重。IBD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伴随一生,不会每天都发病,也不会传染。但如果不尽早治疗,病情会发生加重,增加治疗困难,无法避免手术。
1、不明原因消瘦,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后由于营养吸收不好,会出现消瘦的症状。
2、持续腹泻六周或以上,和吃坏了肚子不一样,一般急性腹泻吃药就可以好转,并不会反复,但炎症性肠病会反复发作。
3、粘液性血便,严重的时候一天可能十多次。
4、从小只要进食有某种食物,如某种蛋白质就会断续腹泻,但查不出过敏源。这种情况在小孩身上发现较多,容易当成食物过敏误诊。
5、复杂性肛瘘,肠间瘘,肠皮瘘均要小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