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真实案例从肚子疼到癌症仅3个月很多

医院

张璐说胃肠

中医消化病健康

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如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提高5年存活率。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结肠癌病案分析”

误诊为贫血患者,医院或本院其他科室诊治时间3个月至半年以上,待出现肠梗阻症状或扪及腹部包块后才明确诊断。

右半结肠癌主要为息肉型及溃疡型。息肉表面溃烂或溃疡均易造成慢性失血性贫血。从组织学分析,右半结肠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也有一部分黏液腺癌,其恶性程度较高,病情发展较快,早期即发生局部或全身转移,癌栓经血循环至骨,造成骨髓破坏而影响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

回盲恶性肿瘤由于溃烂出血和毒素吸收的影响,恶性肿瘤的慢性消耗,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及贫血。另外癌组织可产生毒性物质,抑制骨髓,毒素也可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

因左、右半结肠的解剖生理及癌肿的病理形态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来讲,右半结肠癌以贫血、乏力、纳差、消瘦、低热以及腹部肿块为主,其原因为右半结肠血供和淋巴结分布都比左半结肠丰富,而且肠腔较宽,肠内容物呈液态状,早期病变不易出现肠梗阻症状。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大肠癌病案分析”

临床上所见的大肠癌大都属于晚期病变,治疗效果和预后欠佳,若对大肠癌首发症状有充分认识,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大肠癌高发年龄在60~69岁,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大肠癌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大肠癌的症状无特异性,常不能根据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国内对大肠癌的报道多认为便血为其主要症状,患者对便血已有高度警惕。

而腹痛是一个常见的腹部症状,没有特异性,极易与肠道炎性疾病相混淆。近两年医院接收的30多名大肠癌患者均只表现为腹痛,无其他自觉症状,如血便、粘液便、腹泻、便秘及贫血、消瘦等,多未予以重视,迟迟不就诊,延误诊断时间平均达3-9个月之久。检出时间多在发病3个月之内,占60.47%。

国内有报道,表现为腹痛的大肠癌多在完全性肠梗阻时才予诊断,误诊时间平均达7个月之久。因而对反复腹痛,特别是固定部位腹痛的患者需要结肠镜检,以尽早明确诊断。

大肠癌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而发生症状和肿瘤的大小与部位有关。因此,对腹痛病人做仔细的腹部体查是很重要的。大肠癌病程较长,癌肿的生长速度每半年侵犯肠管周径的1/4,故侵犯全部肠壁的时间约18~24个月,如果能早期诊断,则可提高大肠癌病人的治愈率和存活率。

“以咳嗽为首发症状

结肠癌病案分析”

结肠癌临床多以血便、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年10月门诊遇到一个患者,男,51岁。出现刺激性咳嗽,伴少量白痰。8月突发右侧胸痛,按胸膜炎以青霉素、复达欣等抗感染及雷米封、利福平和链医院治疗2周效果不佳,10月出现腹胀,咳嗽加重,B超检出大量腹水,当月入我院。

该患者咳嗽起病,以肺转移灶表现为主,原发灶表现不明显。结肠癌的肺转移率约10%。患者以顽固性咳嗽为首发症状,伴胸痛,经多种抗生素及抗痨治疗无效,已提示肿瘤可能性较大。结肠癌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息肉以乳头状腺癌变率最高,可达40%,早期检出并及时治疗结肠息肉是防治结肠癌的有效手段。

息肉组织学可分为4类:肿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约为5%-40%,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很高,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但谈及到治疗,为什么不建议手术治疗胃肠息肉呢?

胃肠息肉病在电灼术后还会再长,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而且一次比一次凶猛。病理解剖学认为,切开腹腔后,凡长有息肉的胃肠管壁外的系膜、网膜及腹腔淋巴群周围,能看到、或摸到、数量很多、大小不等、硬度不一、色泽灰暗的肿大的淋巴结。长在胃肠道黏膜内的息肉不是病因(病根),所以手术切除后还会再长,而真正的病因是来自消化道管壁以外的淋巴系统,而炎症性、增生性淋巴结正是息肉产生的罪魁祸首。

张璐主任的国家专利证书

中医治疗胃肠息肉,防止息肉再生长。

"细胞凋亡平衡法"改善胃息肉难以消除的难题,张璐主任经三十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增生性胃息肉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内产生致息因子,引起细胞正常生理凋亡迟缓、细胞堆积、腺瘤突变,从而形成息肉,并在一定条件下,恶变为癌。在创建“致息因子理论”后,经过多年临床试验发明的中医方法”细胞凋亡平衡法”。这一方法改变了胃息肉药无法治疗的现状。

“以阑尾炎为首发症状

结肠癌病案分析”

结肠癌并存急性阑尾炎已引起临床的重视,但以阑尾炎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往往容易误诊。以至给手术带来被动或使患者贻误治疗时机。

患者男,29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当地住院保守治疗,治愈出院。3个月后上述症状复发,再次抗炎保守治疗缓解出院。一个月后,患者因右下腹不适要求手术治疗,诊为慢性阑尾炎,手术切除阑尾经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出院后患者右下腹痛仍未消失。时有绞痛、便秘、腹泻,多次复诊均认为是术后的肠粘连至术后4个月患者因胃纳锐减,消瘦乏力。

找寻中医调理,张璐主任以多年临床经验建议再予查体发现贫血,消瘦,右下腹触及3x3cm质硬肿块,确诊右侧结肠息肉样腺癌,为时已晚。

阑尾切除术后因结肠癌引起的腹痛,不全梗阻等症状误认为是术后的肠粘连。因此把急性阑尾炎看作是结肠癌的一个临床征象,值得重视。

“高危人群”

很多患者被误诊病种达10种,原因多为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中有的患有多种疾病,往往注意一些易发现的疾病,而忽略了胃肠症状。

右半结肠癌患者长期慢性出血,被误诊为DU,GU,肝硬化,在作胃镜检查时发现无活动性出血灶,解释不了贫血的原因,再做全结肠镜检查时,发现右半结肠癌而确诊。

过分依赖先进的检查技术,忽视基本的体格检查,也是造成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年以上贫血病人有下列表现者,应警惕结肠癌的可能:

(1)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或持续腹部隐痛或腹胀;

(2)粪便带血、脓或黏液;

(3)贫血进行性加重和体重减轻、乏力等;

(4)腹部肿块。

那些你曾不在意的症状

也许是身体发出的最后求救

那些你日复一日忍受的顽固症状

也许在一步步将你逼向死神

张璐说胃肠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ss/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