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王亚君
这两年大家热衷旅行,受了“说走就走”、“诗和远方”的蛊惑,基本都有几次不管不顾的出游。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都不可断章取义,不带脑子走,干什么都没用。
我各方面条件都不好,也不太爱出门,不过还是零零星星去了一些地方。因为去之前没有太多预设,后来对各地最鲜明的记忆点都没什么逻辑,但这些印象都会长时间地影响我对人对事的看法,以至于想多了以后,觉得经得起回忆的片段才是旅行的奖励。
最先想到的是台湾。也许疏离感最小的地方,比较起来才有意义。与内地大城市比,台北几乎是“破旧”的,但街头的年轻人都精致养眼,无论男女。印象最深的是服务员,无论是凤梨酥店还是火锅店,总体有几个感觉:其一他们都很好看,其二你觉得他们很享受现在的工作,其三你感觉他们下班以后的生活丰富多彩。总的说来,这是一种“安居乐业”的感觉。安居乐业,久违而陌生,这是什么感觉呢?就是火急火燎地要出人头地不是每个年轻人不可回避的目标,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踏踏实实地做得热情而有尊严,社会和父母没有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而他们的工资足够让他们体面地活着。
然后是台北故宫。其实台北故宫皮儿薄馅儿大,信息量爆炸,让走马观花的人惶然得很。在玉器厅的一角,有一件唯独没有玻璃罩的展品,一块大石头。确切地说,是一块玉璞,一部分被开出来,露出里面的玉石。露出的部分,油光锃亮,包浆那个好!文字和语音都在提示,建议你用手摸摸这块玉石,因为前面讲了这么多玉器,在中国文化中那么重要的位置,怕你没有感受,特地整了块真石头让你体会下什么是玉石的细熟润糯。从包浆不难看出,那些文字和语音提示的确起到作用,估计每个在这里驻足的人都摸了一下,好几下。还是那句话,生怕你没感受到。结果这块无历史无文化无雕刻的石头,拥有最美包浆的玉璞,战胜了翡翠白菜,成为我对台北故宫最深的记忆,并一直提醒我质疑,为何北京故宫从未这样让我感受被用心对待?
欧洲的一些规矩跟我们不一样,比如导游会及时提醒,不要拍警察和小孩,在这里不允许。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的广场上,看见一队小朋友,目测3~4岁,唧唧歪歪的小鸭子状,被老师领着,等着进美术馆。当时的内心是挣扎的,真想把他们拍下来啊!转念一想,不对啊,怎么这么小就领来美术馆?在国内,家里孩子小于14岁家长都不会带去欧洲,浪费啊,根本看不进去,去泰国划划水就好。可是人家3、4岁的小孩就已经有模有样地开始参观美术馆了,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欧洲很多城市,是“冻龄”的,它们主要呈现的,是18、19世纪的文化痕迹。安定美好的小街区生活,会常常看到推着婴儿车上街溜达的人。我总在想,躺在车里的婴儿,看到的是什么?蓝天,树叶,中古建筑的屋檐,估计还有穿着养眼的路人。所以说,中国出设计师、艺术家是很难的,中国人的问题不是没有审美,是无美可审。如果大家都是从躺在婴儿车开始,随意看到的都是几百年的沉淀,3、4岁开始,没事就参观满是人类珍宝的博物馆、美术馆,中国一样出大师,站在厚实的“家底儿”上,只需稍稍再使一点力,便能锦上添花。而我们的现状却是一片荒芜,无以为继的消耗,保住审美天性就已很难,若再能力挽恶趣味的狂澜,作出举世公认的好作品,真是可以秒杀老外、名列仙班了。
对于爱穿的人来说,只要不是极端主义,与其膜拜巴黎、伦敦,不如巴塞罗那、洛杉矶体会体会。不用学别人穿什么,只感受气候,全球最适合穿衣搭配的气候——地中海气候,不太冷也不太热,出太阳就暖和阴凉地儿就凉。不用羡慕欧美街拍那些举着星巴克、气定神闲的ITGirlsandBoys,你去你也那样,斗篷光腿UGG,皮草丝袜大凉鞋。最适合穿的气候,一定是能无缝地把四季整合到一起的天气,发挥余地变成四倍,想象力平方递增。巴塞罗那是一个很少以时尚主题来蛊惑人心的城市,却最好地诠释了时尚的精神:重在参与。外放的性格和悠久错杂的混血优势,还有天气,注定让巴塞罗那街头斗靓抖骚。再加上高迪、毕加索对这个城市的“加持”,释放天性,你能毫不费劲就参与其中,体会平凡人的时尚快乐。
说回国内,尽管会挨骂,我还是会说,除了有限的几个以外,我几乎不喜欢去国内的任何城市。因为你能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建筑,一样的天色,人们脸上一样的表情,没什么可看的,没有超越想象力的体验,也没有想法。之后那部分记忆就淡忘了,很难再被激活。
其实我也不喜欢香港,虽然密集美很秩序,可能是因为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呈现在写字楼和商店里,而非土地、工厂,或脑力空间,所以每一个具体的个体都显得仓促,没有纵深,表现也趋同。最后结论,我还是喜欢大街上有闲人的城市。
记得在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前,沙地上,几乎全球的人种都汇集于此。当时心里强烈的感受是:有钱+人种优势,就好看。生活富裕的波斯人最好看,黑发窄脸,骨骼细长,肤色显瘦,在没有一丝杂质的强阳光下,还有沙地的反射补光,依然收紧修长,度地耐看。白人在哪儿都一样,松松垮垮,不爱打扮,但总能起到良好基调的作用。印度人不好看,穿着和仪态都显low。阿拉伯人女的拘谨男的放肆,很难形成欣赏的眼光。而中国人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违和感,跟人也违和,跟景也违和。除了无论到哪儿都穿得跟去游泳一样无节制的五彩斑斓,在这种强烈的“曝光”下,黄种人的特征就集中体现了一点:浮囊。
我一直在想有什么简单可推广的方法能让中国人在国外看上去再好看一点,这点日本人已经做到了,在泰国,如果转角遇见风景,百分之八十是日本人。韩国人因为皮肤和温和的举止也赢得了美誉,包括注重修饰的台湾人,但大陆人依然从审美的反面让人很好辨认。如果联系到在西班牙的那番感受,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在最初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美,尔后穷尽一生对美进行模仿,却不得真传,有比较的时候,一眼就被看出来了。
对于不善张扬表现的民族,要想好看,对内心的要求更甚。
最后说两段我朋友在国外的经历。第一位朋友,很不幸,在阿姆斯特丹转机去巴黎的途中,至亲心脏病突发。她内心强大,在荷兰语语境下,完成了抢救、确认死亡、处理尸体、联系运尸公司、处理法务合同,直到顺利地把客死他乡的亲人带回天津。她感谢大使馆第一时间的帮助,感谢机场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的随身行李一件未失,医院的工作人员不仅做了最彻底的抢救,还把他们转医院,医院的接待公寓里给予她同情与照顾的公益工作人员,还感谢国际运尸公司的专业和周到,才让她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她开玩笑说,以后真可以死在国外,整个过程你会被非常尊重和人性的对待,亲人还可以亲手把你推进火化炉,最后,骨灰还会完整的给你,而不是不知道跟谁混在一起的一部分灰和其中一两节没烧完的骨头。
另一位朋友,刚到美国阑尾炎就复发。一般在国内输两天液就顶过去了,可是在美国,只要你还没到要死的程度,医生是绝不会给你输液的,要求立刻手术。后来朋友连蒙带骗,医生终于同意给输液了,条件是,立刻回国做手术,不得延误。结果朋友也不争气,偷偷玩了没两天,又犯,不得已还去找医生,那位医生气得差点拒医,当即按那儿就把阑尾给切了。手术很成功,微创,半天就下床,但在接到账单时,吃了一惊:美元,差不多20万人民币!这阑尾手术,着实也贵了点。同行的美国朋友连忙提示:没事,这里可以讲价。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朋友跟收费人员表示,我们是来旅游的,没带这么多钱。结果对方很爽快,约第二天跟院长面谈。第二天一早,朋友在院长办公室得到了非常殷勤的接待,得知他们的游客身份,不能在国内医疗体系报销,院长立刻把手术费降到了美元,并表示,考虑到你们入境应该不会带太多现金,如果这个钱数还有困难,可以再给留美金以备不时之需。朋友感激不尽,按美金买单,院长诚恳在先,他也不占那美金的便宜。事后美国朋友总结,其实当时做完手术,你们不结账跑了,医院也不会怎样,因为美国有全民医疗补助。只是这会在签证上留下记录,会影响下次入境。我心想,老外是挺好骗的,不过只能骗一次。中国人不好骗,却彼此骗来骗去,世世代代。回国后,朋友得知店里的服务员在老家县城里做阑尾手术前后一共花了2万多,感慨万分,瞬间觉得自己在美国犯阑尾炎,赚了。
我一位朋友说,走的地方越多,越不愿看纯粹的风景,比如马尔代夫的海滩,新西兰的牧场。反而更愿看人,哪怕只是国内一个普通的村子,烟囱里冒烟就行。其实看人,也就是看不同人的生存状态。之前有朋友的朋友,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去纽约住了半年,后又回上海住。那种感受,更高级了,匆匆旅游的人无法体会。
无知中得不到自由,旅行的意义,可能就是在回家后,居斗室,而天地宽的自由感。
往期回顾:
王亚君专栏丨花钱应该买什么
王亚君专栏丨男子气是一种什么气
王亚君专栏丨量子善良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消除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