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脊柱肿瘤病例讨论集萃病例13
病例13
(71岁肾切除术后T12病变)
男性,71岁。3年前诊断为肾癌,行肾切除术。术后发现T12转移,行PET-CT检査,诊断为单发肾癌脊柱转移。就诊于我院门诊,建议彻底切除。患者担心手术风险,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图13-1),因术后疼痛缓解不满意,辅以胸椎病灶普通放疗(40Gy)。
(图13-1外院病椎椎体成形术1年的MRI,可见骨水泥。脊髓圆锥轻度受压)
1年后出现T11肋骨转移,医院行T11肋骨病灶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并发肠瘘,医院行肠道造瘘,9个月前行肠瘘还纳。
6个月前再次出现胸背痛,逐步进展为双侧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来,胸背痛恶化,夜间无法睡眠,下肢无力,需坐轮椅。影像学显示T12病情进展(图13-2)。
(图13-2)
入院时,VAS评分6分。入院体格检查:双侧腹股沟以下针刺觉减退,双侧下肢髂腰肌以下肌力IV级。
入院后PET-CT(图13-3)显示:右侧第11肋骨(SUVmax4.2)、T12胸椎(SUVmax6,6)转移灶。右侧第11肋骨术后、局部胸壁代谢活跃,考虑术后改变。双肺多发小结节(SUVmax5.5),考虑转移瘤可能。
(图13-3T12椎体术后,椎体压缩变扁,骨质断裂,左侧椎弓根受累,伴软组织肿块,相应水平椎管狭窄)
第一阶段讨论重点
1.之前的治疗是否恰当?
2.目前治疗方式选择?
第一阶段讨论精要
1.泌尿科(侯小飞):对于转移性肾癌,尤其是肺、骨转移,应该采用综合治疗。对于原发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根治性切除,多项文献研究表明这可延长存活时间。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的肺部、骨骼孤立转移瘤,且体能状态好的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良好。对于承重骨骨转移伴有骨折风险的患者推荐手术治疗,可采用预防性内固定术等方法。对于已出现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症状、但符合下列条件,也推荐手术:①预计存活期>3个月;②体能状态良好;③术后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接受放、化疗和护理。
2.肿瘤内科(梁莉):出现转移后,肾癌的全身治疗没有进行,是不应当的。目前需明确肾癌的病理类型,如果为透明细胞癌,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加用生物治疗。
3.放疗科(孟娜):第一次治疗使用了骨水泥填充,之后普通放疗。肾癌对放疗中度敏感,普通放疗(40Gy)仅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因肾癌患者生存时间较长,在可能的条件下,需将肿瘤区域进一步提高剂量(调强放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4.骨科(姜亮):①T12转移灶病情进展,不全瘫,FrankelD;②Tomita评分,肾癌2分+多发骨转移(肋骨+脊柱)2分+多发肺转移4分,总分8分,姑息手术;③背部手术区域放疗后,色素沉着,伤口并发症可能性加大。④曾因圆锥处压迫严重,放疗效果有限。⑤化疗对肾癌疗效欠佳,目前主要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多吉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5.第一次手术选择了姑息治疗,比较可惜。肾癌脊柱转移生存期一般1~2年以上,姑息治疗之后,常见局部复发、再转移。孤立肾癌脊柱转移的两种积极的治疗方式:①全脊椎切除术(如Tomita建议的TES),彻底切除转移灶,术后辅以内科治疗,缺点是手术创伤大;②美国MSKCC建议的分离手术(separationoperation),彻底切除硬膜囊周边3~5mm的肿瘤(避免放疗时的神经损伤),之后高强度放疗(调强放疗),再辅以内科治疗。
6.外院治疗中使用了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填充可有效提高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很多医生介绍骨水泥还可产热使局部温度高达90℃,可杀死肿瘤。团块状骨水泥可能产热较多、但在椎体成形术中难以做到。如果骨水泥能够杀死肿瘤,那么它也能够杀死周边的正常组织,但在临床上未见椎体成形术后明显坏死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临床上使用的骨水泥量较少、分布不均,且病灶内湿润、血供丰富。人工关节的实验发现,骨水泥界面温度仅为40-43°C,低于组织蛋白热凝固的温度(47~56℃)。另外,加压注射骨水泥,高压可能导致肿瘤转移,因此有学者建议:先病灶射频消融或者先放疗,再椎体成形。
讨论建议
1.首选姑息减压手术,辅以内固定。减压范围:背侧T11椎板下缘1/2、T12椎板、L1椎板上缘1/2。如果术中情况许可,则切除双侧椎弓根、切除T12椎体背侧1/3,力求脊髓彻底减压,残留肿瘤距离脊髓5mm以上,为下一步放疗提供条件。
2.术后辅以调强放疗(局部治疗)及靶向治疗(多吉美,全身治疗)。
第二阶段诊疗过程
术中出血ml,手术时间分钟。切除了椎体的后1/3。术后下肢功能改善。术后1个月已经恢复正常行走(图13-4)。
(图13-4)
目前术后18个月,活动好,残留下肢麻木。正在服用多吉美。患者曾经局部放疗40Gy,且曾经局部粒子植人,因此脊髓已受放疗的剂量无法确切计算,导致新的放疗难以控制剂量。家属未选择局部再次放疗。
图13-4A、B.术后正、则位X线片;C.术后CT片显示双侧椎弓根内壁切除+椎体后壁切除
病理科(杨邵敏):肾透明细胞癌含有丰富的血窦,易发生骨转移。转移瘤通常胞浆透明,呈实性或片状生长,需要与其他腺癌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判断,一般CK7(+),RCC(+),CD10(+),PAX8(+)。并且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需要与脊柱原发性脊索瘤鉴别,两者组织学表现有相似性,易误诊,后者brachury(+)、S-(+)、EMA(+)、CK(+)(图13-5)。
(图13-5)
总结
1.肾癌脊柱转移,肿瘤生长速度中等。平均存活期1~2年。
2.肾癌转移对化疗不敏感,建议靶向治疗。
3.肾癌转移对放疗中度敏感,普通放疗疗效不佳,需提高放疗剂量。
4.脊柱局部病灶可选择全脊椎切除,或者局部减压(分离手术)结合调强放疗。
5.单纯骨水泥结合普通放疗常导致局部控制不满意、肿瘤复发。
(点击图片查看本书详细信息)
《北医三院脊柱肿瘤病例讨论集萃》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主编:刘忠军、刘晓光、姜亮
脊柱肿瘤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除少数良性肿瘤外,多数病例需要多学科协同诊治。在北医三院骨科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诊治团队——脊柱肿瘤的疑难病例都要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决定诊治方案,目标是使用尽可能简单、安全的方法,处理肿瘤。
本书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病例讨论,如实记录了北医三院骨科18个脊柱肿瘤典型病例多学科诊疗过程;第二部分延伸阅读,与第一部分呼应,对常见脊柱肿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帮助读者拓展知识,追踪学科进展;第三部分附录,包括8个与脊柱肿瘤诊治相关的量表、分级标准。
本书有助于脊柱外科医生,尤其是脊柱肿瘤相关专业的医生确立脊柱肿瘤的诊疗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集病例讨论、知识进展于一体的参考书。
成为骨今中外推荐人,买书更加省钱!
推荐人自己下单享受支付返现,分享下单佣金最高可达1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免费申请成为推荐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