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制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内营养。随着肠内营养概念外延的扩大,各种疾病各类人群的口服营养补充也成为肠内营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

二.潍医附院临床营养科的肠内营养配制室是潍坊地区第一家建立的标准化肠内营养配制室。

三.肠内营养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输入标题01class1.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喂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喂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以避免鼻胃管移位至食管而导致误吸。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喂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3)及时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每间隔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m1,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用胃动力药物,以防胃潴留引起反流而致误吸。

(4)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喂养蟹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02class2.避免黏膜和皮肤的损伤。

应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黏膜,起润滑作用;对胃、空肠造瘘者,应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03class3.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腹泻是肠内营养治疗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约5%-30%。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如能量密度从2.09kJ/m1起,渐增至4.18kJ/ml或更高;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交错递增量和浓度将更有利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静脉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待续)

临床营养科全体人员一起努力,为增强临床营养工作的专业实力,医院的综合诊疗水平,持续学习。

临床营养科门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cr/8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