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
怎样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个个体,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良好的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特别是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很多地方正在探索的问题。
在兴宁市新圩镇蓝布村,近几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不说,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是倍儿强,他们纷纷捐钱、捐地、捐物建设美丽家园。据说,这样的改变,正是从村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
漫步在蓝布村长达3公里的乡村绿道,只见溪边垂柳刚刚抽了嫩芽,纤柔的枝条随风摇摆。水中倒影层层新绿,一派宜人的气息。不时有村民或骑摩托车,或步行走过,时光悄然流逝,岁月静好。
下午4点多,绿道边上的蓝布公园里,嬉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放学后,一溜烟地涌了进来,滑滑梯,荡秋千……到处欢声笑语。
记者看到,公园里植被茂密,绿树成荫,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颇受小朋友们青睐。村干部告诉记者,前些年,这里可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要如何才能让脏乱的乡村来个彻底的“改头换面”呢?
兴宁市新圩镇蓝布村党支部书记廖国模说: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靠党建工作,在学习十九大、十八大精神后,村里发展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叫党员来开会,商量怎么解决,开会决定解决方案后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做。
加强党建引领,党员和村干部起带头作用,美丽乡村建设有了牢固的基础支撑。村民王姐告诉记者,她在村子里生活了数十年,家乡环境一直都不太理想。年,村里召开村民会议,说要兴建公园,大伙一听,那可是举双手支持,出钱、出力,不在话下。在动工前,还召集村民代表前来开会,共同探讨环境卫生,共同发展,共同提议。
王姐说:修建公园的地方是村民们无偿捐出来的,当时还没那么多资金,所以大家把自己家里的花,都统一拿过来种植,先做了一个小型的公园。
蓝布公园建起来后,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得益的是村民们。大伙都说村里变美了,村容村貌、卫生环境、基础设施等都弄得很完善,大伙都喜欢来公园散步。
慢慢地,有了政府资金补助,加之乡贤捐资,村民筹款,美丽乡村建设得以有序推进,45间老旧房屋被全部拆除,还修复一个古民居。
在蓝布村白照墙古民居,记者看到,曾经斑驳的墙体,现在已粉刷一新,白墙灰瓦,彩旗飘扬,周边还种了不少花草。
从去年拍下的照片中,尚未改造时,这里可是荒草丛生。
如今,老祠堂旧貌换新颜,非常的漂亮。不过,记者了解到,改造过程可远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村干部告诉记者,在实行三清三拆时,有村民不理解,不肯拆除。其中有位村民,搭建了铁皮瓦,拆除的话对他有影响,村里多次前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他都不肯拆。
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就在村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却始终没有进展的“瓶颈口”,有热心村民自发组织了小团队,并加入到了劝解工作中来。
讲人情、讲道理、讲政策、讲好处……一桩桩成功的调解,也顺利促成了村民理事会的成立。目前,蓝布村共成立有村民理事会5个。
乡村整体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乡村发展中来,以主人翁的姿态维护美好家园。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大伙的小日子也越过越舒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