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华社ldquo聚焦rdq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30319.html

1月9日,新华社通稿刊播《扎根山区兴医为民——记山东淄博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对其扎根山区、兴医为民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央广网、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也将于近期陆续刊发(播)。

新华社通稿

扎根山区 兴医为民——记山东淄博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

新华社记者袁军宝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坚定扎根山区。

20年来,他将一个茅草丛生的乡镇卫生院办成拥有诸多先进设医院;从医46年来做过1万多例手术,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当地群众都说,他是山区百姓的福气。

不忘初心

“亓院长,快救救孩子吧。”孩子的父母哭喊着。

年的一个晚上,南博山镇下庄村村民送来一个14岁的孩子,已经测不到血压,面色苍白。亓庆良判断孩子很可能是脾脏破裂,如果不马上手术,大出血很快将导致心跳停止。但是,做手术将承担巨大风险。亓庆良没有犹豫,立即对患者剖腹探查,手术持续4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从医46年来,亓庆良不知遇到多少类似紧急病例。医院不能就近及时救治,患者很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每考虑及此,都坚定了他留在山区的决心。

年大学毕业时,学校领导让亓庆良留校,但他决定回到医院。年,亓庆良已是副主任医师、“博山区十大名医”,但医院的就职机会,还主动放弃已医院现有职位,到山区乡镇源泉卫生院工作。

“我的心愿就是要让山区的百姓能看上病、看好病。”亓庆良说。由于山区医疗条件差,亓庆良的母亲26岁便离开了人世,当时只有6岁的他立志要做一名山区医生,为当地父老乡亲看病。

几十年来,亓医院优秀院长、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

“许多老同学成了省、医院的名医、领导,有的在国外有很大名气,许多同事、部下也都到城里干出一番成就,我为他们高兴,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亓庆良说。

“干”出来的院长

“院长不是‘当’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医院的许多职工都还记得医院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医院连大门都没有,院内杂草丛生。医疗设备只有一台显微镜,仅有10张光板床。员工3个月未发工资,年收入不足30万元,最少的一天收入只有一毛八分钱。

作为院长,亓庆良没有退缩,说干就干。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人才就培养,没有设备就借钱买。

手术室在顶楼,没有空调,夏天室温超过30摄氏度,一台手术下来,塑料袖筒里都是汗水。到了冬天,没有暖气,手术前医护人员还要把手臂放在冰冷的酒精中浸泡5分钟消毒,冻得他们刺骨疼痛。在条件改善前,亓庆良和同事们坚持了一年,成功实施多例手术,没有一例因为条件差而影响治疗。

自主刀以来,亓庆良几乎每天都要做手术,最多的一天做了12台手术,最长的一台手术做了14个小时。常年大量的手术,使亓庆良的颈椎严重变形,经常疼痛难忍;为了做手术时少上厕所,他还养成了很少喝水的“坏习惯”。

目前,源泉卫生院已医院,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等诸多先进设备,能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腹腔镜、椎间孔镜等诸多高难度手术。

“纯粹”的人

亓庆良的许多同事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因为他没有别的爱好,只知道看病和做手术。多年来,除了开会培训、回家睡觉,医院里。

几十年来,医院想聘请他,并给出几十万元高薪,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办一家医院,但他都没有动摇。

在医院经营过程中,他尽可能降低患者费用,以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去年夏天,当地一位医院询问:“给我做的是微创手术吗?”原来,他在医院做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只花了多元,医院却花了1万多元。后来才弄明白,医院不仅报销比例高,而且医疗收费低,所以钱花得少。

医院的同时,亓庆良还针对农村老年病、慢性病多发的现状,建立起张床规模的中西医结合脑中风康复中心,整个淄博甚至市外的不少患者都慕名而来,其康复医疗体系成为全国的样板。

如今,站在新落成的综合医疗楼前,已经65岁的亓庆良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给我五年好身体,再为山区患者服务五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cr/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