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对麻醉的认识越来越多,小菌的术前访视工作一般都能顺利完成,不过偶尔(尤其是因为手术结束太晚,访视时病人已经就寝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这些问题我已经跟医生说过了啊,你怎么还要问一次?
患者甲
患者乙
明天不就是给我打一针嘛,怎么还要问这么多问题?
为什么要看嘴里啊?我平时牙挺好的,没问题!
患者丙
帮助
既然有患者提出了这些问题,那么小菌就来系统的给准备接受手术麻醉和以后可能会接受手术麻醉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讲讲,麻醉术前访视,到底是要做什么。
麻醉医生的工作并不是仅仅在手术室里,实际上,早在患者手术日程确定(甚至更早)的时候,麻醉医生的工作就开始了。在手术之前,麻醉医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术前访视,也就是手术前一天或前几天,麻醉医生来到患者床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麻醉相关的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相关风险、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简而言之,麻醉术前访视的内容主要是了解患者情况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了解患者情况
那么手术之前,麻醉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哪些情况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密密麻麻的单子:
这就是我山的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可以看到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的内容其实是很多很多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吧。
1基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床位、住院号、身高、体重、手术日期、术前诊断和准备进行的手术等等。
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日期、诊断和手术方式等,主要是确保医疗安全,绝对避免看错病人、开错刀这样的差错。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与术中用药的种类、剂量、麻醉工具(比如气管插管用的喉镜)的选择、镇痛泵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等相关。
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则与麻醉方式、静脉通路、气道管理、术后镇痛的选择等相关。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赵女士的预产期快到了,但因为胎心监护异常需要行剖宫产,那么我们通常选择腰麻,也就是俗称的“半麻”。同时也必须选择可靠的静脉(如手背或者前臂的较粗的外周静脉)放置留置针,进行术中补液和用药,确保手术安全。”
“钱先生患有肝癌,要做根治手术,此时一般会选择全麻,并且由于术中可能需要输血和大量补液,我们主要选择颈内静脉等粗大的中心静脉,保证输液速度以及某些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的安全使用。”
当然了,麻醉方式、静脉通路选择、药物的选择等主要是麻醉医生的工作,患者及家属最需要做的就是如实告知麻醉医生相关信息。
2
患者的一般情况
这部分主要包括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意识情况等基本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患者最最基本的身体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
“孙阿姨在本次患病前从未感觉到身体不适,也未定期进行体检,所以即使她已经患有高血压,也浑然不知,因此这些项目需要纳入常规入院体检的范畴。”
“李爷爷在手术前就已经出现意识障碍,那么他明显无法配合医生进行一些麻醉相关操作,此时麻醉医生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且对于术后患者的意识状态也是一个参照。”
3
患者的既往情况
既往情况主要包括既往病史、手术/麻醉史、过敏史等等。
接受手术的很多患者,常常会合并一些慢性内科疾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等等。而这些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或多或少会对手术麻醉产生一定的影响。
“周奶奶以前就有过脑梗,住院治疗后好转了,平时也有高血压,这次要做结肠癌手术,麻醉医生就需要在术中注意维持周奶奶的血压,避免血压过低或波动过大造成再次的脑梗。”
“吴大叔一直都有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那么麻醉医生在手术当中就需要特别注意血糖,避免过高或过低。”
手术麻醉史也是麻醉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