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宣称“国内ED患者(俗称阳痿)人数约1.4亿人”,上市公司常山药业遭到证监会处罚
简单来说,应该有,可能还不止这个数,但临床医学所说的ED与传统印象里的“阳痿”有相当大差别。
目前,中国还没有开展过全国范围的性功能障碍调查,也就并不存在这方面的直接统计数字。研究者可以主张的数据,都是从地方性调查中得到的成年男性ED比例,再乘上全国男性人口,得出一个相对靠谱的估算结果。
此外,大多数关于性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也不是针对全年龄成年男性的,而是以40岁或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不少数据还是泌尿科医生以前列腺疾病求诊者为对象调查得来的。这些均不能用于上面提到的估算。
前列腺疾病患者有较高的ED几率,如一项研究显示前列腺增生人群的ED比例高达63.9%,但绝大多数都是轻度ED。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肾虚、手淫伤肾等传统观念也会加重前列腺疾病患者的ED。
以全年龄成年男性为样本的调查研究尽管为数不多,得到的结果均显示成年男性ED比例在20%以上。例如被男科专家引用最多的一个数据:由张庆江等在年对北京、重庆、广州三个城市的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得到的ED总患病率为26.1%。而樊云井等在年对山东省5个县市区中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得到的ED总患病率是25.8%。顺便一提,目前最夸张的一份准全年龄成年男性ED患病率数据,是年张志超等对北京市名已婚男性的调查,得到ED患病率为39.1%。结合中国超过5.7亿的成年男性人口数,按这些比例估算得出的中国男性ED总数都会超过1.4亿。这是否意味着A股公司常山药业在其公告里宣称的说法符合事实?因为宣称“国内ED患者(俗称阳痿)人数约1.4亿人”,上市公司常山药业遭到证监会处罚。
无论证监会的处罚是否合理,常山药业的说法都扭曲了事实。它的问题不在于1.4亿这个数字夸大(虽然证监会很可能是这么认为的),而在于利用人们对ED的传统印象,把ED人群描绘为纯粹“力不从心”无法勃起的“阳痿”,并推断这其中有相当比例(30%)都需要多次服用西地那非来治疗自己的“疾病”。这实在只是一种偏见。目前临床研究依据的ED标准,多为“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nternationalIndexofErectileFunction?IIEF-5?),它一共包括5个问题,要求受访者根据半年内的顺利程度为自己评分,评分加和小于或等于21的就属于ED。这5个问题分别是:1.你对阴茎勃起及维持勃起有多少信心?
2.受到性刺激后,阴茎能够坚挺进入阴道的几率如何?
3.性交时,在进入阴道后仍然保持阴茎勃起的几率如何?
4.性交时,保持勃起至性交完毕,有多大困难?
5.尝试性交是否让你感到满足?
看了这些问题你可能已经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ED评判不止关乎“阴茎的能力”,也关乎一个人对性的自信心和满意度。也有一些研究依据“中国勃起功能指数”,问题与IIEF-5大同小异。
假如有一位男性在生理问题2、3、4上全部给自己评满分,但在自信和满意方面都只有一半程度,他的分数加和就刚好是21分,属于轻度ED。或者他根据2、3、4的事实表现获得了较高自信,但性生活满意度始终很差,那也刚好是轻度ED。照这样填你就是ED了。
何况,问题4也并非纯粹的生理能力。即使勃起功能良好,却因为其他方面因素(如伴侣有偶发的性交疼痛、居住环境不适合性生活、双方受性压抑文化影响而例行公事)而无法获得和谐性生活的人,也很容易由于这些因素干扰而做不到始终坚挺。在一家人睡同一间房的筒子楼时代,夫妻生活屡遭打断是个常见烦恼。
换言之,ED其实包含了生理、心理乃至外在环境因素造成的性满意度低下,跟互联网流行的“金针菇”“秒泄男”等印象远不是一回事。而那些主要受生理以外障碍困扰的轻度ED人群,占了所谓ED患者的绝大多数,像山东省那例成年男性调查里,完全勃起障碍的只有1.8%,中度勃起障碍的也只有1.7%。虽然我们不能断言轻度ED人群都不用借助药物治疗,但至少可以看出常山药业的宣传不合理。另外还有同样重要的一个因素:ED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容易出现的疾患,它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远高于年轻人。比如在年的三城市调查里,总的ED患病率是26.1%,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就达到了40.2%;到了60岁以上,65.3%的男性都属于ED,不患病的反而是少数人。中国人长期生活在性压抑文化中,老年人就更是如此。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愿意表达自己性需求的已然不多,何况求医问药来解决自己的性障碍。比起老年人自己,年轻人“老年无性”的刻板印象更为强烈,根据自媒体“一条”发起的调查,有85%的年轻人认为他们的父母已经没有性生活;相比之下,学者潘绥铭的调查发现中国55-61岁的老年人中,53%的人每月有一次性生活。
试想一下,让中老年男性受困的因素,在作用于中老年女性时,结果又会怎样呢?由于缺乏ED那样的直观表现,加上更加耻于表达,我们很难找到相应的“女性性功能障碍”调查,但依据潘绥铭调查的夫妻性福程度差异,可以合理的推测:如果按照性唤起、持续舒适度为女性做一份类似评分表,在中老年女性间发现的“女性ED人群”,会比同龄男性还要庞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男方一直是高于女方。是的,“1.4亿ED”可以被看作事实,但它背后的真实意味,是一个随着年龄老去、未能受到足够关爱的庞大人群,被长期忽视在性压抑里。参考文献:[1]凌小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国内研究现状
[2]张庆江、朱积川、许清泉、姜辉:三城市例男性勃起功能流行病学调查
[3]樊云井、李欣迎、陶国振、董云玲、樊兆宜:山东省例男性勃起功能流行病学调查
[4]张志超、孙斌、刘永胜、陈琦、辛钟成、郭应禄:北京市社区已婚男子勃起功能障碍患病情况调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