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来源于中国境内已生效判决,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信息已做处理。“医眼看法”结合案例展开一些分析与探讨,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诉讼依据。
事件经过:
年4月30日,戚x因“发现左肾囊肿一月”入住A医院,入院诊断:左肾囊肿。年5月2日,戚x左肾盂旁囊肿,行“腹腔镜左肾囊肿去顶术”治疗,手术近结束时损伤左肾分支静脉,镜下止血努力失败,改开放手术修补分支的损伤静脉,术后予以抗炎、止血、输液,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二天(年5月3日)17时戚x腹胀渐加重,B超查见腹腔内液性暗区,腹穿见不凝血性液体,考虑脾脏等损伤可能,积极补液输血处理,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补液输血抗炎等处理。肠蠕动一直未恢复,胃肠减压、灌肠、多次普外科会诊,考虑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明显、无腹膜炎体征。CT示小肠胀气积液扩张明显。年5月15日,戚x突感腹痛并全腹部扩散,出现腹膜炎体征,怀疑小肠穿孔,急诊再次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肠内容物,空回肠粘连炎症,无法松懈,行“粘连小肠切除术+小肠残段端侧吻合术”,术后抗炎输血输液、抑制肠液、抑制胃酸等分泌处理,血、痰培养出现鲍曼不动杆菌、酵母菌感染,更换抗生素加强抗炎、输血、白蛋白、TPN等治疗。术后第二天(年5月16日)戚x出现肛门排出暗红色血便,积极输血处理,便血量渐增加,血压在输血后尚能稳定。年5月19日,戚x出现血压不稳定,普外科会诊和附院普外科会诊认为小肠吻合口出血可能性,急行“剖腹探查术+空肠造瘘术+吻合口处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抗炎、抗真菌、输血术白蛋白输液、TPN、胃肠减压等治疗,术后逐渐恢复,进食。转入病房后,患者营养不良性肌肉萎缩,小肠液丢失等原因导致,并出现胆汁淤积,多科会诊处理,渐好转。年6月23日,戚x出现呕吐、右上腹部剧痛、高热,普外科会诊考虑胆囊炎,CT示胆囊肿大明显,抗炎等治疗,渐好转,胆红素降至40ng/ml,转氨酶恢复正常,但戚x间断有腹胀、干呕、右上腹疼痛。年6月30日,戚x家属要求转外地治疗,于年7月3日转入B医院消化中心继续治疗,诊断:空肠造萎术后胆囊炎、肝囊肿、腰椎间盘突出症。年8月1日,行“胆囊切除+空肠造瘘回纳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术后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年9月4日,戚x治愈,病情稳定,出院。
省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书》分析说明为:医方诊疗行为中的过错:1、根据医学影像片提示在囊肿周围存在两支变异血管(静脉),医方对此变异认识不足,且在术中未予以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