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并没有生命的踪迹。但是随着地球环境整体的变化,最早的生命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并一步步演化、发展,最后遍布整个地球。人类也是一样,是那些原始生物的“后代”。
尽管我们现在知道大自然中存在着非常多的生物,但是这个数量和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总数相比,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地球上出现过的大部分生物,其实都已经灭绝了,我们也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的模样,知晓它们的生活方式。
当然,生物即使是灭绝了,也并不是什么痕迹也不会留下。比如人类之所以知道在过去恐龙曾经主宰地球,就是因为我们发掘出了恐龙的化石,并以此还原出了这种生物的样貌和习性。
除了恐龙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多生物留下了自己的化石,比如海洋中的各种鱼类、螺类等等,这些都为人类研究地球环境变迁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我们知道过去的生态环境是怎样运作的,现在的生物在演化的过程中又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
冻土中的生物化石固然是我们研究古生物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地球上同样还有别的生物痕迹保存形式,比如冻土带、冰川、琥珀等等。化石在形成的过程中,生物尸体里大部分的有机物都会消失,最终剩下的将是骨骼、羽毛等含碳量比较丰富,不易腐烂的部分。
但是在冻层和湖泊中的生物残骸就不一样了,它们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完整,我们甚至能够从里面找到大部分遗传物质,完全了解它们存在和生活的方式,而不是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复原和推测。
但是和化石、冻层相比,琥珀的形成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不光需要树脂刚好滴落在生物上,还要让树脂在合适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因此在化石和琥珀之间,冻土层和冰川是相对来说更加适合人们进行发掘和研究的,低温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能够长期让动植物的尸体不腐烂。
而且地球上还有两个地方天然就满足这样的条件,那就是两极地区。北极圈和南极大陆,这两个地方因为受太阳辐射很少,因此能够长期保持极端的低温,冰雪终年不化,也就可以长期保存动物尸体。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样的环境确实能够保存动物的躯体没错,但是这些生物当初又是怎么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存活下来的?其实,陆地的气候、版块并不是一成不变,在数亿年前地球大陆曾经聚集在一起,随后在版块的运动中逐渐分离。
比如说现在的南极大陆看起来是一片完全冰封的世界,但是在曾经和我们生活的大陆一样,都有着适宜生物生活的气候,因此有丰富的动物遗骸留存。
北极地区就更不用说了,至今都还有很多生物生活在那里,只不过和过去的生物种类有所不同了。
科学家“复活”冻土生物不过,就算是在冰川之中的生物,也只能在低温下保持自己的尸体不至于腐烂,但是生命本身逝去却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科学家们可以从这些生物冻结的尸体中提取遗传物质以供研究,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要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复活这些生物。
尽管在人类的各种神话传说里都有死而复生的故事,但我们现在的技术是不能让人死之后再复活的。那么,这些科学家的努力是不是也会失败呢?
答案是出人意料的。俄罗斯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着对于西伯利亚冻土带中保存的生物的研究,在年的时候,竟然成功复活了一种生活在2.4万年前的轮虫。
尽管相对于高等级生物来说,这种轮虫的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对于人类的科学来说,能够复活这样的生物同样是一种令人瞩目的进步。
尽管一些人认为这种轮虫之所以能够被复活,是因为它从来没有真正“死去”,但很明显如果将其放置在普通环境中置之不理,那么同样是很难恢复各项生理机能的。
复活远古生物有危害吗?除了对于技术上的质疑之外,更多人对于这件事有着更加长远的顾虑。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有这样的题材:科学家复活了远古的生物或者病毒,让整个人类都陷入了灭亡的危机。
虽然文艺作品确实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但是似乎没有人能够完全否定类似的事情不会在真实的世界中发生。尽管现在科学家们复活的只是一种生理结构简单的轮虫,但谁也不能够保证这些来自于数万年前的生物不会对我们如今的世界造成威胁。
很多生物看起来结构简单,但是却拥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人类也没有完全搞清楚他们的强韧生命力是从何而来。
比如涡虫是一种拥有强大再生能力的生物,即使是被切分成数百部分也可以活下来;水熊虫是一种“不死”的生物,即使在真空中都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能够继续保证基本的生理机能。
轮虫虽然没有这两种生物强大,但是既然可以在2.4万年的封冻之后被复活,那么其生存能力也是在不容小觑的。
被复活的生物曾经是地球生态链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确不会造成巨大影响。但是在数万年之后,这些生物曾经的天敌、克星等都已经不复存在,此时再复活这些生物很有可能会造成类似于“物种入侵”的结果。
除此之外,这些生物所生活的环境也大有不同,比如气温、湿度等等。这些生物在如今的世界中究竟会不会大规模繁殖甚至是形成泛滥之势,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看待这样的实验才行。
恐怖的“复活”病毒如果复活史前生物,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生物入侵的话,那么还不算是最“危险”的实验,真正的恐怖之处在于,一旦复活了那些对人类会造成巨大伤害的病毒,那么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
很多病毒相对来说会惧怕高温,但是在极端的低温下却会进入长期的“休眠”状态。当重新暴露在适宜的温度之下后,那么这些病毒就将会重新恢复活力,给人类带来威胁,而我们面对这些复活的病毒,其实是很难控制其蔓延和危害的,因此一定要早引起重视。
由于两极地区的很多冰川其实是在史前就一直存在,没有融化过的,因此很多病毒其实在如今的人类社会中早已消失,或者被认为已经被消灭,平常很难引起重视;甚至有一些病毒从来没有在人类社会中蔓延过。
但是过去如此,并不代表将来也如此,这些病毒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很有可能重新蔓延,或者对人类造成新的威胁,而我们显然是缺乏控制手段的。如果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病毒,我们需要和它们进行对抗的时间显然更长。
为什么要“复活”生物?既然上文已经说了这么多复活史前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些实验呢?那是因为其带来的好处是极具诱惑性的,那就是探索延长甚至永久保存人类生命的可能性。
人类现在必然会经历生老病死,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延长人寿命的方法,目前已经发现在低端低温的环境下,细胞可以进入休眠状态而不是被完全杀死,冰川中的一些生物就是这样。那么,人类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让自己的身体进入“休眠”状态?
目前人类医学中还存在着很多没有被克服的疑难杂症,被这些病症带走生命的人相信都是渴望继续生活下去的,并且也相信人类在将来能够克服这些疾病。
那么,如果将人类放进低温环境下,让他们的生命被暂时“冻结”,经过长久的保存,医学有了新的突破之后再“复活”,是不是就可以继续享受生活了呢?
尽管这还是人们在理论上的一个设想,但是科学家们依旧在为此努力,复活史前生物就是研究措施之一,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将这种“复活”技术用在人类的身上。
结语我们需要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科学技术本身,它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只是一种“工具”,会带来什么后果要看人类自己怎么去使用。
比如核能既可以用于发电,也能够制造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让人类社会面临被毁灭的风险。
生物学同样也是一样,我们在了解自然的同时也希望拥有改变自然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很有可能会让人类“自吞苦果”,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不能为所欲为。
除了对于自然界的影响之外,生物学、医学的研究也要遵循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比如现在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就有着很大的争议,究竟什么技术可以应用于人类,什么技术不能应用于人类,我们应该有所判断、有所取舍。
其中也有一些技术,在我们研究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可能的后果,但是在后续的运用中让人们受到伤害。所以即使是看起来“安全无害”的技术,在研究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一切,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必再为过去的行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