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结直肠癌估算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38.8万和18.7万,分别居第3和第5位。但由于很多人对肠镜有误区,总是很"恐惧"做这项检查,导致发现疾病时已经是中晚期。
网络配图
近日,52岁的赵先生(化名)因腹痛、腹胀难忍、吃不进去饭、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医院急诊科就诊。到医院时,赵先生腹胀严重,肚子像个气球,初步检查发现他存在肠梗阻,普外胃肠外科医师华长星将他接收住院。住院后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造成肠梗阻的原因居然是位于乙状结肠的巨大肿瘤,也是大家常说的结肠癌。
"结肠癌早期多数无症状,只能通过肠镜检查发现,而出现便血、疼痛等情况时已经是中晚期了。询问病情时,我们了解到,患者对肠镜检查比较恐惧。前段时间出现便血,患者本身患有痔疮,他就当痔疮治了,也没当回事。"华长星告诉记者,赵先生出现便血情况时,肠道肿瘤就已经在生长了。刚开始肿瘤不大,所以不影响进食和排便,后来肿瘤"疯狂"生长,将肠道彻底堵死,他便无法排便了,肠镜都无法通过。
结合病情,胃肠外科任伟主任、华长星医师为赵先生进行了手术治疗。任伟告诉记者,市民需要纠正认知,肠镜是能尽早发现肠道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临床上遇到过很多因为怕做肠镜,而耽误病情。以赵先生为例,因为发现晚,肿瘤进展快,且肠梗阻症状持续不缓解,腹胀进行性加重,只能为其进行了乙状结肠造瘘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半年他都需要带着造瘘袋,并面临二次手术。
任伟介绍,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结肠癌病人其临床表现与癌肿部位、病理类型及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中晚期病人可有腹痛及消化道症状,如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目前结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没有专门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肠镜筛查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普通人群从50岁开始1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高热量饮食、溃疡性结肠炎等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甚至更早接受结肠癌筛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记者:刘菊
责任编辑:刘菊
实习生:周芷含
审核:石晶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