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早期护理
一、造瘘口:
1观察2消毒3纱布,术后一周1到2(每天1-2次),只为瘘口洁干燥(瘘口清洁、干燥)
1.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滑脱和红肿)
2.消毒(碘伏常规消毒瘘口周围皮肤2次)
3.纱布保护(无菌纱布太阳蛋,一面朝上一面朝下)
一周之后美美哒(术后1周后,可开始淋浴。沐浴时用肠造口袋粘贴保护在造瘘口周围,淋浴后用微温水和香皂对瘘孔周围的皮肤清洗,然后用干毛巾搽拭后自然干燥。必要时涂上抗生素类软膏,减少造瘘口感染。瘘孔周围只要不发炎,可不必对瘘孔进行保护。若体温超过38℃、伤口红、肿、疼痛或发生造瘘管阻塞时,医院就诊。)
二、造瘘管:1.管道固定应适宜(PEG后2天内固定较紧,以压迫胃壁防止出血及渗透引起的炎症。后期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感觉,通过开口纱布的厚度将盘片固定,以造瘘管盘片与腹壁保持轻度紧张为宜。)
2.防止牵拉或折叠(指导病人休息和活动时用胶布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避免晃动、牵拉引起病人不适、疼痛和脱管。)
3.瘘管腹壁力垂直(瘘管尽可能与腹壁呈垂直,减轻瘘管对瘘孔的负荷)
4.来回转管两三次(为防止导管对瘘孔的固定位置的接触负荷,每天可回转导管两三次,并能避免造成瘘管粘连。)
5.保持瘘管洁通畅(进食前后均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30~50ml冲管,防止堵塞。并保持瘘管的清洁)
6.瘘管刻度应注意(每次营养液滴注前或给药前检查导管进入皮肤处的刻度,导管轻微的出入是正常情况,可预防导管固定过紧引起的并发症,但如果刻度改变2公分以上要与你的医生联系。)
三、固定板:固定板应保持离皮肤1~2cm作用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板对腹壁形成压迫。
四、球囊无菌蒸馏水:每周1次检查并更换球囊无菌蒸馏水,用量3ml
五、饮食护理:
1.术后禁食、禁水24h
2.-毫升温开水(从第25h起,经PEG管注入-毫升温开水,观察有无反流及渗漏,确定病人无不适后,开始给予营养液或清淡流质注食,初始≤ml/日,以后根据胃排空情况递增,一般为0-ml/日。可采用滴入法或推入法。)
3.流质过半半流质(米汤、菜汤、牛奶、鱼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磨碎的蔬菜、肉类等半流质高营养食物。若油腻食物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应更换食物,并避免食用油腻食物)
4.控制食物量与速度(每次注食总量不超过毫升,2h~3h注食1次,每天6次~8次,注入速度要缓慢,每餐15min~20min,防止由于注食速度过快导致胃内压骤增,食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误吸。意识障碍病人由于缺乏自主活动能力,为避免胃残留量过多诱发误吸,每次注食量应减至毫升~毫升,注入时间应延长为每餐30min。)
5.食物温度应适宜(注入食物的温度保持在38℃~40℃,忌注入食物温度过高,引起病人烫伤和造瘘管老化、变硬而断裂;忌注入食物温度过低引起胃痉挛、呕吐误吸。冬天可应用加温器)
6.进食前后应冲管(每次注入食物前后均用20-30ml温开水冲洗瘘管,保持瘘管的清洁通畅)
7.进食前后半卧位(注食时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注食后仍需保持该体位30min以上,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8.餐前回抽定胃液(因为残留量过多可增加反流误吸的危险,则应通过餐前回抽胃液可以确定胃内残留量,若胃内残留量≥毫升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证明胃肠功能障碍,应减量注食或暂停注食1次,并遵医嘱注入胃肠动力药(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促进胃肠蠕动。另外,餐后1h指导病人顺时针按摩腹部,每天2次或3次,每次10min~20min,以促进胃排空。)
9.注入药剂需谨慎(用微温水充分溶解后注入。不要与营养剂一同注入。因为可能造成堵塞在无医师特别指示情况下,要在营养剂注入后进行药剂注入。营养剂或药剂注入完了后进行冲刷盖上导管封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