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点上方↑“新医院”即可订阅。

烧伤整形与医疗美容科成立初期分别为3名(深部烧伤骨外露、钢板外露及体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轴型皮瓣移植手术取得成功。

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游离皮瓣除外),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转移到另一受区创面后,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初期过程,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行蒂部切断术或蒂部修整等治疗。

皮瓣分任意型皮瓣及轴型皮瓣。

任意型皮瓣分:1.局部皮瓣2.邻位皮瓣3.远位皮瓣

轴型皮瓣分:1.一般轴型皮瓣2.岛状皮瓣3.肌皮瓣4.游离皮瓣5.皮管型皮瓣及筋膜皮瓣6.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在表浅的动脉末端设计一小片皮瓣(岛状皮瓣)使动静脉束与皮瓣直接相连。手术时将皮瓣切下,连同相连的动静脉束一并剥离。将皮瓣转移至缺损部位时,仍有动静脉束与皮瓣相连,以保证血液的供应。此种皮瓣常应用于颜面缺损的修复与全身各种部位。

穿支皮瓣:20世纪80年代后期,Kojima、Kroll、魏福全等成为穿支皮瓣应用的代表,从而使轴型皮瓣进入小型轴型皮瓣时代。穿支皮瓣是皮瓣应用的一个飞跃,被称为“超级显微外科SuperMicrosurgery”。

穿支皮瓣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好,供区损失小”的原则,但对显微外科解剖和吻合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肌皮穿支穿经肌肉和深筋膜,分布于皮肤和浅筋膜,以此穿支为蒂制成的皮瓣即为穿支皮瓣。穿支皮瓣血管管径约为0.5mm。穿支皮瓣的优点:①不切取深筋膜②供区损伤小③患者术后康复快。缺点:①解剖血管耗时费力②对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③穿支变异多④小血管被牵拉或扭曲,更易发生痉挛。

穿支皮瓣血供

皮瓣在临床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一)修复有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对有深部组织(肌腱、大血管、神经)缺损或外露的创面,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的瘢痕,为了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

(二)皮瓣在美容整形术中作用:皮瓣转移后,由于带有全层皮肤和丰富的脂肪组织,其收缩性远较游离植皮小得多,而且可耐受外力摩擦,并能保持皮瓣转移前原有的色泽。皮瓣能覆盖深大创面,保护深部组织,对器官、体形的美容整形是一种理想的材料。如鼻再造整形、矫正唇部畸形、矫正眼睑外翻、耳再造整形、乳房再造、阴茎再造等都特别适用。在头面部整形中,皮瓣移植,特别是局部旋转皮瓣转移对于疤痕切除后的修复,头皮缺损修复整形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洞穿性缺损的修复: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此外鼻梁、上腭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瘘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三)增强局部血运,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因而这种皮瓣最好是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且不需作断蒂手术,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修复区的良好血供,并可望有较好的感觉恢复。

建议求美者到设备齐全、技术全面的、正规、医院做整形手术。

更多医疗整形美容知识,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xc/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