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不做,凡善必行教钟南山辨认草药的赤脚

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1.

武汉疫情肆虐,危急时刻,84岁的钟南山院士坐餐车去武汉,感动了国人。

老羊铲史发表过两篇文章:

钟南山,你在河北宽城下乡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人!

五十年多年前,医者钟南山在承德的宽城县做什么了?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在钟南山院士下乡的宽城,很多人都在读、转、评论这篇文章。

当年的新甸子公社、孟子岭公社的很多和钟南山有过交往的人、钟南山看过病的人和那些人的后代,都很激动的在文章后面留言,回忆那个过去的日子。

生活在在钟南山下过乡的地方,心里也跟着自豪。

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电话采访过当年和钟南山等人一起上山采药的赤脚医生谢兰兴。那个时候,才知道老人前一段时间摔了一下,躺在床上,不能自理。

当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村头路口都有人把守,我们也在家隔离,没法去家里看望老人,只好通过视频说了一些当时的情况。

春风送暖,这几天疫情也有所好转,我们就去看望谢兰兴老人。

河北省宽城县孟子岭乡南天门村。

钟南山等人在宽城的合影

2.

刚到村部,正在和村书记说要去谢兰兴老人家里去了解钟南山在村里的事,正好马路上走过一位老人。

村书记说,快把他请过来,当时钟南山就住在他家后面那个院子里。

南天门村民韩成满(76岁)

韩成满,今年76岁,钟南山等人就是在在他家的后院住了半年,每天出出进进的都能遇到。

因为他是普通农民,和钟南山没有很多的接触,但对钟南山的记忆还很深。

村里人实在,他们都知道钟南山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但他们有他们独特的记人的办法。

我们问他,还记得钟南山吗?

他说:是长得像笑林的那个人吗?

他一说,我们一楞,又一想,还真是有三分像,只是钟南山院士出现在电视里的时候,表情一直沉重,几乎没有笑容。

可村里人的记忆就是这样,简单、直白,也还形象。

毕竟,五十年过去了。

韩成满当年刚刚二十出头,他记得当年钟南山他们七八个人住在他家后面的院子里,每天早出晚归,上山采药,给乡亲们看病。

具体更多的细节,记不太清楚了。

他说,你们去找谢兰兴老爷子吧,那个时候他们每天都在一起。

两个高房子中间的老房子就是谢兰兴老人的家

3.

宽城县孟子岭乡南天门村是远近闻名的林果产业村,发展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三十多年,很多人家早就住上了楼房,都有了摩托车、小汽车。

而谢兰兴老人一直住在这所八十年代盖的房子里。

每年过年的时候,孩子们给他买回对联来,他都不要,都是他自己撰词、自己书写的对联:

要健康多运动少贪欲

想长寿多行善少享受

横批:顺其自然

他家的门口是村中间的主路,这样的对联贴在门上,对来来往往的村民都有一个教化作用。

老人小的时候读过私塾,从《三字经》《百家姓》读到《诗经》《论语》《易经》《大学》《中庸》,他写对联的毛笔字绝对规范,有童子功。

农村医疗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即便是现在也依然如此。

在旧中国刚刚解放没多久,国家领导人就把农村医疗问题提上了日程。

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听卫生部长汇报时严厉地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

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文汇网《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催生中国“赤脚医生”》)

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在重要位置发表了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当年9月出版的《红旗》杂志第3期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调查报告。

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称为“赤脚医生”。

很快,全国各地在县医院、公社一级成立卫生院的基础上,在大队一级都设立了卫生室,构成农村三级医疗体系。

在大队一级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是“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

谢兰兴因为有文化,为人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上了大队的赤脚医生。

因为是半农半医,赤脚医生是挣工分的,没有工资,是大队养得起的、农民随叫随到的医生。

谢兰兴和家人还有宝贝药箱

4.

钟南山等人来到宽城的时候,主要是研究中草药。而此时已经当上了赤脚医生的谢兰兴就成了钟南山等人辨认草药的老师,北京来的这些专家则教他针灸等医术。

谢兰兴说:钟南山他们拿着药材的书本,但书上写的名字和我们平时叫的不一样,比如中药里的白头翁,我们叫菊菊花,等等,很多这样的情况。

谢兰兴领着钟南山等人爬遍了孟子岭附近的高山,有些陡峭的山坡吓得几个女生直哭,就这样,他们在这里研究中草药的生长规律、土壤、根茎、采摘季节等,然后,自采、自种、自制、自用。

从山上采回的中草药就挂上标签,存放在大队部和合作医疗站里。

当年的人民日报还报道过这件事情。

在今年这次武汉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中药起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用,这和国家以及钟南山等人一直重视中医中药密不可分。

原来的大队合作医疗站,现在成了村史馆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当时和钟南山一起在宽城下乡,他写的回忆文章发表在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这样非常的专业刊物上,所以为普通读者不知,他说:

我这一年当的是全科医生,主要诊治的疾病是胆道蛔虫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大叶肺炎(包括重症的休克型肺炎)、有机磷中毒、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肺水肿、高血压、溃疡性穿孔、中毒性痢疾、急性阑尾炎、宫外孕等,没见过冠心病和糖尿病。

当时的农村真是一无医、二无药。我与赤脚医生一起跋山涉水采集中草药,随身带着中草药图谱,更多的是向赤脚医生请教。1年下来,认识了百余种山里的草药,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把草药采回来,在大队合作医疗站制成丸散膏丹,办起了土药房。

医院中药房的李老师手把手指导我们制药,还指导我们背中药汤头,和赤脚医生互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练习扎针灸。当地肠蛔虫病和胆道蛔虫病十分常见,而无驱虫药,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自己身上摸索用敌百虫驱虫的安全有效剂量,一直用至出现瞳孔缩小、头晕的轻度中毒症状的剂量。

师生们在大队合作医疗站办起了简易手术室,开展痔疮、阑尾炎、疝气、瘘、子宫脱垂、绝育手术等,赤脚医生也上台学习。当时有位叫谢兰兴的赤脚医生,年龄比我们大,有一定临床经验,我们向他学习了不少东西。

赤脚医生谢兰兴,就这样被这些国家顶尖级的专家写在了回忆文章里。

谢兰兴(后排左二)担任公社秘书时在庙宫水库

5.

年,河北省组织部分医院进修,谢兰兴被选中,同行的还有下乡来的“中草药探索队”的两个人。

和钟南山等人在一起将近一年的时间,又去济南学习过,谢兰兴的医术已经很明显的高于一般的赤脚医生了。

年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天,宽城县组织的医疗队就到了唐山灾区,抢救伤员。谢兰兴被抽调到这个医疗队,一忙就是一个月。

医术高,人品好,医院领导相中了,医院工作。

可是,大队书记不同意,书记的意思是说:我们培养了你,你就应该给大队的贫下中农服务,不能走。

于是,就这样,一次成为国家干部身份的机会错过了。

好在,谢兰兴老人真的是淡泊名利,他的名言是“诸恶不做,凡善必行”。

在他行医的几十年中,凡是从山上采来的药给乡亲们治病的,几乎都不要钱。

他说:北京那些专家在的时候,有人感冒了,就把山上采来的柴胡,用一定的量,拿剪子剪碎,用壶煮完,喝了就好了,用什么钱呀。

春节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下,脊椎肌肉拉伤,卧床不起了。

乡亲们知道后,都来看他,表达内心的敬意。

谢兰兴老两口和孙子们

6.

孔子在评价他的学生颜回的时候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谢兰兴老人也是这样,不吸烟、不喝酒,从五十岁开始就食素,所以请他吃饭喝酒这件事是比较难的了。

三间矮房、一盘土炕,八十年代的自己打的家具,室内的迎春花、梅花刚刚开过,室雅人和。

年,河北省为切实解决好原“赤脚医生”养老保障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13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对户籍仍然在我省的、年12月31日前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并在岗连续服务满5年以上(含5年)的乡村医生。截止到年1月1日年满60周岁,按本办法规定领取养老补助。

原“赤脚医生”养老补助采取按工龄补助的形式,原则上服务年限每满一年每月补助20元,最高不超过每月元。

所以,现在赤脚医生谢兰兴老人的养老补助是每月元,比民办教师的标准还要低。

儿女中有三个是乡村医生,每个月收入不到两千元,孙辈们有几个是医学院毕业,都是乡镇卫生院的事业编,父慈子孝。

尽管收入微薄,但对这种状况,老人非常满意。

7.

钟南山等人从宽城走后,只有几位后来分配到甘肃等地的学生和谢兰兴联系过,来信和谢兰兴要些花椒种子,结果那边太冷,花椒也没长出来。

直到非典那年,谢兰兴在电视里看见了钟南山,这才知道他们都成了国家的栋梁,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高兴。

前几天,村党支部号召党员为疫区捐款,谢兰兴非得要捐。

村书记说,你那么大岁数了,又卧病在床,儿女们都在防疫第一线,家里需要雇人照顾他,也得用钱,你就别捐款了。

老人不干,把村干部们叫到家里,把钱交给他们。自己捐,还替两个不在家的孩子也捐了款。

天地间诗书最贵,

家庭内孝悌为先。

这是他房门的对联。

为人心正,家庭和睦,这是他的幸福。

8.

从春节前到现在,老人卧床两个多月,我们来的时候,刚刚能坐起来,能拄着双拐慢慢的下地溜达。

老人思维敏捷、记忆清楚,语言流畅,心态平和,讲起过去的事情如数家珍。

对钟南山等人在宽城给百姓行医送药非常感激。

白天雇人,晚上伺候他的二儿子对我说:

近几年他带老人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老人非常高兴。

老人事实上还有一个心愿,憋在心里不说,其实他还想,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和钟南山等人联系上,能请他们回来看看当年下乡的地方,毕竟都是八十五岁的人了。

一个是国家顶尖级的专家,一个是国家最基层的赤脚医生,如果能有一次相聚,那将成为中国医疗史上的一段传世佳话。

华燕检测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xc/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