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克罗恩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使患者深受困扰,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然而文献显示,克罗恩病的误诊率高达50%,简直可以被称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变色龙”。究竟为什么克罗恩病如此容易被误诊呢?这就要从克罗恩病的症状和肠镜表现讲起了。
初步诊断难
医学上对于炎症性肠病的定义为“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免疫失衡等因素有关。而定义中的“非特异性”指的就是无明确病原体、无典型症状的疾病。克罗恩病发作时,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常累及胃肠道多个部位。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多种肠道外表现,使本病更加复杂多样。
医生在问诊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来作出初步的诊断,再给出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克罗恩病的病因未明,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复杂,这就给临床诊断增添了许多难度。
内镜诊断难
消化内镜拥有能够直接看到肠道病灶的优势,已成为诊断胃肠道疾病不可或缺的检查。然而,克罗恩病的内镜表现多种多样,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克罗恩病在内镜下的表现有:水肿/出血、渗出、溃疡、炎性息肉、肠管增厚/狭窄......等,需要进一步做病变部位的活检才可确诊。然而,由于受到肠镜活检部位、大小、深度等影响,特异性非干酪样肉芽肿的临床检出率较低,可能导致误诊。
那么,克罗恩病又常常“伪装”成什么疾病呢?
阑尾炎:克罗恩病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右下腹回肠和盲肠连接处,而此处也是阑尾炎的发病部位。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时,症状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有时需要手术探查才能明确诊断。
肠道肿瘤:克罗恩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所以往往被诊断为相应部位的肿瘤,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更易误诊,需要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同为炎症性肠病,发生于结肠的克罗恩病有时与溃疡性结肠炎难以分辨。肠瘘或肛周的并发症为克罗恩病较特异的表现。
肠结核:克罗恩病在症状与肠镜表现上有许多与肠结核相似的地方,也都常见于中青年,但肠结核患者大部分有肺结核的病史。两者鉴别困难时,可先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尽管克罗恩病的面孔千变万化,国内医生对于它的了解和临床经验正在逐渐增加,误诊率也逐年下降。相信终有一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探索,人们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也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参考文献
[1]徐丽红,韩岩智,王凤美,尚国臣.克罗恩病初诊误诊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6(08):31-34.
[2]程黎娜,李学琴,王修齐,甘华田.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华西医学,,27(09):-.
[3]魏艳,董倩,吕林,刘誉华,梁超.中文医学期刊~年克罗恩病误诊文献调查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3(09):-.
[4]沈志坤.中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临床误诊的汇总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4):-.
[5]郑家驹,史肖华,褚行琦,贾黎明.克罗恩病的临床多样性[J].中华消化杂志,(04):30-3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