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异兽图鉴我是貉一丘之貉的貉

上古异兽图鉴-猾褢(huahuai)原文: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斲木,见则县有大徭。译文:山里有一种野兽,外形像是人却长着猪一样的鬃毛,在洞穴里居住并且会在冬天蛰伏起来,这种野兽的名字叫做猾褢,它发出的叫声就如同砍木头时的那种声音,传说猾褢在哪里出现,那里就会有劳役之灾。形象:传说:“猾褢之兽,见则兴役,应政而出,匪乱不适,天下有逆,幽形匿迹。”——郭璞《图赞》郭璞说猾褢这种野兽,专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出现,扰乱时政,惑乱人心,给镇子上的人们带来劳役之灾,待得天下大乱,它却又匿了行踪去躲了起来。可是猾褢真的有这么可恶嘛?猾褢到底是什么动物竟有如此传说?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注解猾褢为貉的指名亚种。这个“貉”也就是一丘之貉的“貉”。其实貉这种动物本身人畜无害,但是确实是吃了猾褢的亏,才落得个如此名声,而“一丘之貉”这个成语也就是这么由来的。考证:猾褢有这么几个特点,“状如人”、“彘鬣”、“穴居”、“冬蛰”、“音如斲木”。首先来看这个“状如人”,即说明猾褢这种野兽有四肢,五官清晰,且可直立。其次是“彘鬣”,说明猾褢浑身满是鬃毛。然后“穴居”、“冬蛰”,说明猾褢平日居住在洞穴中且有冬眠的习惯。最后“音如斲木”说明猾褢声音低沉且粗吼。那么结合这几个特点,首先可以考证猾褢指今天的貉。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一般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一般白昼匿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行动不如豺、狐敏捷,性较温驯,叫声低沉,能攀登树木及游水。分布于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时起)常非持续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另外,也有说法指猾褢为棕熊。同样是穴居且冬眠,声音低沉,直立似人。结合猾褢的古代传说和今考证,故而给出如下能力值。能力值:战斗→25体型→40灵性→40生命→45速度→35技能→徭役:登场时于本回合内获得对方一只生物的控制权分布:尧光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北面有很多黄金。一说指在今湘赣一带。小结:在尧光山(也就是猾褢所在)的东面三百五十里附近有一座羽山,山的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没有什么奇珍异兽的存在,但发生在羽山上的故事却十分精彩。传说在远古洪荒年代,地上的人们做了错事,天帝便会降下洪水以示惩罚,人们几乎就无处生存。天帝的孙子鲧看到百姓所受的苦难,心痛难忍,于是决定平息洪水,解救苍生。他便去偷了天帝的息壤到下界去堵塞洪水。这息壤十分神奇,只要丢出一小块,就可以马上变成大片的高山长堤,洪水淹不到这些地方,就只能顺着沟壑流走。天帝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勃然大怒,震怒之下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外,并收回了息壤,人间从此又是漫天洪水。但是鲧死后的三年身体不化,天帝知道后就命人剖开了他的肚子,只见此时一条虬龙发出,直上云霄,这就是大禹了。天帝后来命令大禹治理洪水,疏通河道。大禹最终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降伏了洪水。因此这羽山也就成了百姓感谢鲧的地方。另注:文中所用图片皆为网络搜索所得,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我,我会删除。文字内容除引用部分大体为原创,小部分为再创作。能力值及技能设计为原创。和我一起,走遍千山万水,看尽世间奇珍异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xc/11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