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一

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做了肠造口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造口术后除了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放以外,还会伴随有造口本身的并发症和造口周围皮肤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剧了造口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导致“三高”和“三低”。“三高”是指造口处不适和疼痛增高、造口用品的费用增高、造口袋渗漏现象增高。“三低”是指生活质量降低、造口用品使用时间降低、社交能力降低。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造口术后的护理重点。

常见的造口并发症有:缺血和坏死、造口水肿、造口回缩、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造口脱垂、造口岀血等。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有:刺激性(粪水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真菌感染、机械性损伤、造口处肿瘤、造口旁疝等。众多的并发症,伴随着的临时性造口患者一段时间,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终生。所以,如何预防、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造口相关的并发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各类造口并发症及处理策略分述如下:

01

肠造口缺血和坏死

是由于供应造口部位肠血液循环受影响,在术后8h内黏膜缺血坏死。尤其结肠造口容易坏死,因结肠终末血管是直血管,少侧支,供血范围为1-2cm,极易发生缺血造成肠坏死。临床上多见于肠系膜缘近造口部位或造口游离缘的局部坏死,外置肠段全部坏死至筋膜或腹膜内,但伴发腹膜炎者较少发生。根据坏死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临床表现为术后2-8h造口黏膜暗红色、紫色、苍白,黏膜失去光泽。严重者黏膜完全变黑,有异常臭味。部分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状(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全身症状(发热、血白细胞升高)。

肠造口缺血和坏死的护理措施

1)检查肠管血运情况,坏死的深度和广度。

2)更换造口袋时在黏膜上洒护肤粉,促进坏死组织自溶清创。

3)有腹膜炎症状者需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和造口重建。

4)密切观察患者的转归,防止造口狭窄和造口回缩的发生。

5)轻度:坏死常自行脱落,创面愈合后,造口功能无影响。

6)中度:需严密观察坏死趋向,如坏死区不向深部扩展,健康组织与坏死区界I线明确后,可清除坏死组织,等待创面的肉芽组织替代。

7)重度:必要时需行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肠段,重做肠造口。

02

造口水肿

肠造口术后短期内由于创伤、刺激等因素造口开口部黏膜常有轻度水肿现象,一般3-5天即可消退。水肿持久不退者,应考虑为血清白蛋白过低、黏膜脱垂、造口狭窄等因素引起,需进一步诊治。腹带过紧、低蛋白血症、造口袋底板内圈裁剪过小、造口脱垂和狭窄时也可并发造口水肿。临床表现为造口肿大、淡粉红色、半透明、质地结实。回肠造口水肿会出现肠液分泌过多。结肠造口水肿会出现便秘或不全性肠梗阻。

造口水肿的护理措施

1)术后轻度水肿时注意卧床休息即可。

2)严重水肿用50-硫酸镁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湿敷,改用两件式造口袋,每天3次湿敷。

3)术后早期造口袋底板的内圈要稍大。

4)腹带使用时不宜过紧,造口不能完全扎在腹带内。

5)更换造口袋时常规检查支撑棒的情况。

6)密切观察黏膜的颜色,避免缺血坏死。

03

造口回缩

回缩是造口内陷低于皮肤表层,可发生在术后早期或晚期,容易引起排泄物渗漏,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害,造口袋粘贴困难,增加护理难度。临床上对轻度回缩,造口的黏膜缘尚全部可见者,可勤换造口袋,严密观察。术后早期严重回缩,造口黏膜边缘已看不到时,或由于已有局部腹膜刺激征象,应立即手术。引起回缩的原因有造口黏膜缺血性坏死,坏死黏膜脱落肠管回缩;肠管游离不充分,外翻肠管长度不够;造口处缝线固定不牢或缝线过早脱落;棒式造口支撑棒过早拔除;术后体重猛增。临床表现为造口开口平齐或低于造口周围皮肤水平,当粪便稀软时,尤其是回肠造口者,容易引起排泄物渗漏,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造口袋佩戴困难等。

造口回缩的护理措施

1)回肠造口回缩者可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以抬高造口基底部,使黏膜被动抬高。

2)皮肤损伤者用皮肤保护膜、护肤粉、防漏膏,保护皮肤不受排泄物的刺激。

3)结肠回缩者可选用灌洗的方法。

4)过度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5)必要时手指扩张预防造口狭窄的发生。

04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造口和相连接的黏膜、皮肤之间岀现愈合不良,导致造口部分或完全分离,分离常发生在术后1周内。如果是部分分离,造口底部裂开,部分造口回缩或低于皮肤平面。如果完全分离,整个造口底部松弛。如果完全分离只是表面上,只涉及皮肤问题,但如果是深层的,可累及筋膜。完全分离时应观察是否有腹膜炎的发生。引起分离的原因有造口黏膜的缺血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临床表现为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形成伤口;完全深层分离时可引起腹膜炎的症状。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措施

1)清洗伤口后,评估伤口。

2)逐步去除黄色腐肉和坏死组织。

3)部分、浅层的分离,擦干创面后洒护肤粉,再涂防漏膏后贴造口袋。

4)完全、深层的分离,伤口用藻酸盐敷料充填伤口,再用防漏膏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贴造口袋。

5)完全分离合并造口回缩者,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6)糖尿病者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并监测血糖的变化。

7)造口底板一般每2天更换一次,渗液多者需每天更换一次。

05

造口狭窄

是指造口缩窄或紧缩。造口直径<1.5cm时,可诊断为造口狭窄。其发生率为10%,单腔造口多见,狭窄在术后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引起的原因有手术时皮肤或腹壁内肌肉层开口太小,造口术后黏膜缺血、坏死、回缩、皮肤黏膜分离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收缩;局部肿瘤复发。临床表现为肠腔或造口腔的缩窄或紧缩;指诊时肠管周围组织紧缩,手指难以插入;造口狭窄时排泄物排空不畅、粪便变细、严重者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

造口狭窄的护理措施

1)用充分润滑的手指仔细探查。

2)小指能通过者可采用手指扩张法:戴手套后小指涂石蜡油,轻轻插入造口内,插入深度为2?3cm,保留5?10分钟,每天1次。手指扩张时避免出血、疼痛。忌用锐器扩张。

3)饮食上少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造口狭窄合并肠梗阻时,应禁食后急诊就医。

5)当小指无法通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06

造口脱垂

造口脱垂是指造口肠襟自腹部皮肤的过度突出,超过3cm,长度可达数厘米至10-20cm。脱垂肠段主要发生在游离度大的部位,横结肠、回肠造口脱出的机会较多,乙状结肠造口也可脱垂。单腔造口和襟式造口均可发生,襟式造口脱垂多见。近端和远端同时可发生脱垂,远端肠管脱垂更见。引起脱垂的原因有腹壁肌肉薄弱;腹壁肌层开口过大,腹部长期用力,造成:腹内压过大;结肠太松弛。临床表现为肠管全层经造口处突出体外,突出长度不等;突出的肠管黏膜可出现水肿、出血、溃疡、嵌顿等症状;造口脱垂常伴有造口旁疝。

造口脱垂的护理措施

1)选择一件式造口袋,造口袋的大小以能容纳脱垂的肠管为准。

2)底板内圈裁剪合适,其大小以突出肠管最大的直径为准。

3)对结肠造口者,排泄物排空时可用腹带或束裤加以支持固定。

4)教会患者自行回纳脱垂的肠管,嘱患者戴手套,平卧放松,用生理盐水纱布盖在造口黏膜部位,顺势缓慢将造口推回腹腔内。

5)横结肠、回肠造口脱垂者,可在脱垂回纳后用腹带固定,控制脱垂,但必须:定时开放排便,避免引起不适。固定2小时左右后,开放30分钟。也可采用奶嘴固定法。

6)避免剧烈活动。

7)脱垂的黏膜有糜烂、坏死或脱垂伴旁疝时,应选择手术治疗。

8)临时性造口发生造口脱垂时,可采用手术方法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07

造口出血

造口出血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多数是造口黏膜与皮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有时出血量较多。更换造口袋时出血,一般与黏膜摩擦有关,出血量少。引起的原因有血管未结扎或结扎线脱落;黏膜摩擦;服用抗凝药物、伴有出血性疾病时,皮肤与黏膜交界处渗血。临床表现为术后72小时内造口处出血;黏膜与皮肤交界处渗血、活动性出血;黏膜出血。

造口出血的护理措施

1)去除造口袋。

2)纱布压迫止血。

3)活动性出血时,缝扎止血。

4)黏膜摩擦出血时,护肤粉喷洒压迫出血。

5)使用软质材料清洗。

6)停用抗凝药物,治疗出血性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ss/9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