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肠管扭转
B.肿瘤
C.肠道闭锁
D.铅中毒
E.嵌顿疝
解析:
D①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为动力性肠梗阻,而不是机械性肠梗阻(D)。②肠管扭转、肿瘤压迫肠管、先天性肠道闭锁、嵌顿疝所引起的肠梗阻,均属于机械性肠梗阻。
2、NO64A下列不属于绞窄性肠梗阻典型临床表现的是:A.早期出现休克
B.腹胀
C.腹膜炎体征
D.血便
解析:
B①急性肠梗阻早期出现休克、腹膜炎体征、血便,均应考虑绞窄的可能,故不答ACD。②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腹胀,提示低位肠梗阻,而不是绞窄性肠梗阻,故答B。
3、NO79A下列关于腹膜粘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多为腹腔手术或炎症的后果
B.粘连可引起肠梗阻
C.粘连越广,肠梗阻越重
D.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粘连的方法
解析:
C腹腔手术后,或急性腹膜炎时,腹膜可分泌大量的渗出液。渗出液中的纤维素沉积在病变组织周围,发生粘连,以防止感染的扩散并修复受损的组织,因此造成腹腔内的广泛纤维性粘连,导致肠管成角、扭曲或成团,可引起肠梗阻。粘连越广,发生肠梗阻的几率越大,并不是肠梗阻越严重,因为有些粘连带即使很小,也可导致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有些很大的片状粘连带,可能并不引起肠梗阻(C错)。腹膜粘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目前尚无预防粘连的特效方法。
4、男性,67岁。3小时前突发脐周绞痛、面色苍白、大汗,2小时后疼痛减轻,出现腹胀。有心房颤动病史。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弱。
(1)NO93A最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急性胰腺炎
B.急性肠扭转
C.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D.消化道穿孔
(2)NO94A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A.血淀粉酶测定
B.立卧位腹部平片C.腹部B超检查
D.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解析:
(1)C(2)D
(1)心房颤动病人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来自左心房的栓子脱落后,可经体循环运行,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造成肠管缺血坏死。老年心房颤动病人,突发脐周绞痛,全腹压痛、反跳痛,应首先考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表现为饱餐、饮酒后突发左上腹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而不是绞痛,且腹痛多进行性加重,不会2小时后减轻,故不答A。急性小肠扭转多见于年轻人,多于饱餐后体位改变时发病,可表现为腹部绞痛,频繁呕吐,腹膜刺激征明显。消化道穿孔多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常表现为突发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明显(板状腹)。
(2)为明确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D)。血清淀粉酶测定常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立卧位腹部平片常用于诊断消化道穿孔。腹部B超检查不能确诊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5、NO81A诊断急性阑尾炎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右下腹固定压痛
B.腰大肌试验阳性
C.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D.闭孔肌试验阳性
解析:
A①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也是最有诊断价值的体征(A)。②腰大肌试验阳性常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结肠充气试验阳性为急性阑尾炎的辅助诊断体征。闭孔内肌试验阳性常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6、NOX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多选):A.注意保护切口
B.阑尾残端妥善处理,防止术后发生肠瘘
C.腹腔局部使用抗生素冲洗
D.腹腔可不放引流
解析:
ABD①行阑尾切除时,应注意保护切口,防止被污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因为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②对于化脓性阑尾炎,由于阑尾残端局部充血水肿严重,因此应妥善处理阑尾残端,防止术后发生肠瘘。③化脓性阑尾炎腹腔如有脓液,应仔细清除,用湿纱布蘸净脓液后关腹,不要使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溶液局部冲洗,以防感染扩散。④若腹腔渗液较少,可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直接关腹。若阑尾已穿孔,术中腹腔渗液较多,应彻底清除腹腔脓液或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
7、NOX应尽早手术的阑尾炎有(多选):A.儿童急性阑尾炎
B.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C.妊娠35周的急性阑尾炎
D.右下腹可触及到包块的阑尾炎
解析:
ABC①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穿孔率较高,应早期手术。②老人急性阑尾炎因阑尾动脉硬化,易发生缺血坏死,故应早期手术。③妊娠阑尾炎易导致流产、早产,妊娠后期的腹腔感染难以控制,故应早期手术。④右下腹触到有包块的阑尾炎说明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果病情稳定,宜保守治疗,若强行切除阑尾易导致肠瘘。
8、男,35岁。28小时前饱餐后参加剧烈运动时突发腹痛、腹胀。持续性,伴阵发性绞痛,并有频繁呕吐,无肛门排气。病情急剧加重并昏倒。查体:T35.6℃,P次/分,BP80/50mmHg,急性病容,四肢发绀,全身冷汗。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穿抽出血性液体。
该病人所患疾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A.细胞外液迅速减少
B.心输出量低
C.下腔静脉回流障碍
D.短期内大量出血
解析:
A①病人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应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年轻人饱餐后剧烈活动而发病,最可能为小肠扭转所致。病人腹膜刺激征严重,肠鸣音消失,血压降低,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因此本例应诊断为小肠扭转、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其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体液丢失、感染和中毒。正常情况下,胃肠道每日分泌量约为ml,因此急性肠梗阻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体液丢失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调与休克,故答案为A。②急性肠梗阻的晚期可出现BCD项改变,但不属于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9、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体征,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炎症刺激壁腹膜
B.炎症刺激脏腹膜
C.炎症致阑尾痉挛
D.内脏神经反射
解析:
A70%~80%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开始表现为上腹痛,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由于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上腹或脐周牵涉痛,此为内脏神经反射引起的内脏性疼痛。数小时后,阑尾的炎性渗出液刺激壁腹膜,引起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可见开始的上腹痛或脐周痛属于内脏神经反射,后来的腹膜刺激征属于阑尾炎症刺激壁腹膜所致,答案为A。炎症刺激脏腹膜、阑尾痉挛均不会引起腹膜刺激征,故不答BC。
考点回归:急性小肠扭转和乙状结肠扭转的鉴别
注意:
①乙状结肠扭转钡剂灌肠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尖端呈“鸟嘴”形,X线平片示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
②肠套叠钡剂灌肠可见钡剂受阻,阻端钡剂呈杯口状阴影(结肠套叠)或弹簧状阴影(小肠套叠)。
研崽崽,做完了题,记得在评论区打卡哦~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