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上海交大医学院共有17项科研成果荣获本届上海医学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成果推广奖1项。
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一等奖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胰岛素的“非代谢调控”作用及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综合促愈手段研究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复杂性尿道狭窄诊疗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二等奖基础医学院领衔完成项目靶向红细胞特异蛋白质抑制胃癌的应用基础研究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基于分子病理的髓母细胞瘤诊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位-听通路结构与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关键诊治技术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医学传播学的学科构建与应用推广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胸腺肿瘤的创新外科治疗模式和推广应用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支气管镜技术在肺癌精准诊治中的应用
三等奖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关节疾病精准影像评估及修复新技术建立与应用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和IgA肾病疗效及预后判断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心脏电重构机制、干预的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新策略及病理新机制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社区肺康复适宜技术与服务模式的开发与推广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智慧医疗背景下急危重症一体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基于致命性输血反应诊治研究平台构建与应用
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技术社区-医院管理模式的研究
成果推广奖医院领衔完成项目
致盲性眼病早期干预体系创建及技术创新的推广应用
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介绍胰岛素的“非代谢调控”作用
及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综合促愈手段研究
项目成员:
刘琰章雄牛轶雯杨沛瑯田鸣
余天漪董叫云乔亮陆树良施燕
项目简介
胰岛素的糖代谢调控作用已在长期临床应用中被认识,但其对创面愈合的调控仍属未知。研究团队自本世纪初开始胰岛素改善创面愈合研究,发现创面局部外用胰岛素可对愈合的多个环节发挥调控作用。基于对糖尿病创面难愈机制的长期研究积累,团队深入探讨胰岛素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并以此为核心寻找糖尿病创面愈合调控手段。
1.揭示胰岛素的“非代谢调控”作用。阐释了胰岛素不依赖于其糖脂代谢调控的、由胰岛素受体介导的、对创面愈合的直接调控作用。胰岛素可调控创面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的趋化、迁移、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影响创面炎症格局,加速再上皮化和组织形成过程,改善愈合。
2.探讨胰岛素改善糖尿病难愈创面愈合的作用与机制。本研究优化了II型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从创面环境-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糖尿病创面难愈和胰岛素改善愈合机制。研究发现:高糖和高AGEs的创面环境可诱导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功能异常和细胞间相互调控紊乱。胰岛素通过调控修复细胞功能,影响炎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巨噬细胞向促愈表型转化,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Wnt/β-catenin-c-myc信号可能是调控糖尿病表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异常的关键“分子靶点”。
3.将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为糖尿病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研究以胰岛素缓释创面敷料为核心的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综合治疗手段。
复杂性尿道狭窄诊疗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项目完成人
傅强撒应龙徐月敏
张耀鹏王华平宋鲁杰
冯超陈磊胡晓勇谢弘
项目简介
尿道狭窄的全球年平均发病率约为/10万。近年来,尿道狭窄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均不断增加。在20世纪英国医疗保健服务中,每年有超过例尿道狭窄患者入院,其中超过例需要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不同,英国青年发病率为10/10万人,55岁以上人群40/10万人,65岁以上人群/10万人。相对于我国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不难看出每年有大量患者急需得到治疗。在尿道狭窄患者中,有部分病人由于病变处位置深,经历多次手术导致局部解剖关系不清,疤痕粘连严重;尿道缺损面积广泛,修复材料不足或者合并瘘(尿道直肠/阴道)等,称之为复杂性尿道狭窄,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而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精准诊断评估和复杂尿道重建的需求。本项目在该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了诊疗技术,提高了疗效。一、尿道狭窄患者诊断创新和相关因素的研究:1、国际上首创了超声数字三维模型尿道狭窄诊断方法,并建立了U.L.T.R.A.评分系统,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2、开展了中国首个尿道狭窄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揭示了病因变化趋势;在国际上率先阐明了尿道狭窄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因素。二、复杂性尿道狭窄手术方法的创新和改良:1、前尿道:国际首次报道采用舌侧方连续取材等技术改进,解决了亚洲人种传统舌体取材方法难以满足需求的难题。2、后尿道:(1).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后尿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有效保护了性功能;(2).国际上率先采用联合会阴耻骨路径及股薄肌修复长段后尿道狭窄合并高位尿道直肠瘘;(3).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膀胱颈Y-V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膀胱颈部挛缩。3、女性尿道:针对女性尿道狭窄合并尿道阴道瘘,运用耻骨切除途径,联合阴唇皮瓣或会阴皮瓣重建尿道和阴道,取得良好效果。三、尿道修复材料的研发和转化:1、率先在国际上构建了3D打印仿生尿道移植物,并完成了3D打印材料修复尿道的临床运用,成功率与舌黏膜相当;2、创新性地运用纳米量子点复合细胞膜片修复尿道缺损,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并可监测愈合过程;3、通过丝素蛋白复合脱细胞基质,实现了丝素尿道支架的多维度仿生制备。来源:上海市医学会、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