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初期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324/6123995.html朱熹向左,阳明向右。外科医生的工作观与人生观。小的时候学习“格物致知”这个成语,老师讲要仔细观察事物的每一个细节,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大学以后读了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认可了阳明先生对朱熹理论的批判,似乎格物致知太过于教条化。现在行医至今,逐渐能够客观的看待他们理论思想的辩证统一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题目:外科医生的工作与人生----朱熹向左,阳明向右。朱熹向左说的是工作,阳明向右说的是人生。医生的工作永远不是教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疾病的变化来做出不同的诊治。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似乎永远没有终点。我是做肿瘤外科的医生,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近些年肿瘤发现的多了,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肿瘤治疗起来为什么这么复杂。确实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涉及到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学、内科、外科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去年年底开始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我们从一无所知,到逐渐认识,到现在研发出来疫苗,结果这个病毒又有变异了。这么来说医生在很多方面的认识都是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的。医生的老师或许就是疾病。观察它、分析它最后解决它。提出解决方法还要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然后才能用于治疗,最后还要不断修正。格物致知,似乎对医生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以前说过:“外科医生一定要奋战在一线,只有持续在一线工作才能有对手术的持续观察、总结、提高、验证和改进。”这就是对手术的格物致知。我们对新冠的防治的经验基本上也是来自于一线工作的经验总结。从预警疾病、到提出外科口罩可以达到和N95类似防范效果、到建立隔离病房到总结出一整套从防到治的诊疗经验。防治手册从第一版到第八版无不是针对疾病的“格物致知”的结果。屠呦呦获得诺奖,也是数十年如一日对青蒿素的格物致知。我们手术团队提出的贲门癌三界四分法就是我们连续几年对贲门癌患者影像资料格物致知的结果。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都通过这种方法一一解决了。例如:胃癌方面----两层半吻合预防吻合口瘘、°引流预防术后积液、结肠脾曲重建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十二指肠残端T型包埋技术、腹腔镜胃癌三明治法网膜右淋巴结清扫术、贲门癌食管下段TME用于淋巴结清扫、PD-1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等等。结直肠癌方面:回字法右半结肠切除术、顺时针根治性全大肠切除术、层面优先左半结肠切除术、尿生殖膈直接贯通法、回肠悬吊法、乙状结肠及结肠脾曲系膜分型、吻合口双侧减张法、一针法回肠预防性造口等等。联合脏器切除方面:两面三分法腹腔脏器分层、九宫格法腹腔及腹膜后复杂肿瘤可切除性评估、两面三界法盆腔联合脏器可切除性评估等等。还有一些肠瘘肠梗阻等方面的经验稍后会和大家分享。当然格物致知并不是万能的。外科医生的人生观就要向阳明先生学习了。那就是知行合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它做好,享受做事情的乐趣,这就够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一个外科医生在职业生涯的某一年创新出一种手术方式,或者提出一种解剖理念,并不是他在这一年的偶然经历促使他发现的,而是再次之前,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总结、体会才能在某一时刻被“神助”。高晓松称这种情况为“老天假于我手”----是老天爷拿着我的手创作出来的,他称这种时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确实很多医生工作一辈子也没有提出一种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手术操作或理论,但这就能抹杀了他们为医学的奋斗和付出吗?并不是这样的!只要你是认认真真行医的,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认认真真去为每一个病人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认认真真的去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并付诸实践、认认真真的“知行合一”。实际上每一天老天爷都在假借你的手在拯救病人。高晓松说他现在已经有些才尽,正在逐步由创作者,变为制作者,他很看好曾轶可,他认为曾轶可写歌写的非常棒,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或许曾轶可受到老天爷的眷顾更多。医生与音乐人不同,音乐人需要不断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医生或许只要能默默做好每一个病人的诊治即可。这种诊治方法并不是你擅长什么,而是病人需要什么。医生或许真的不需要出名,或许真的可以平凡的再平凡不过。只要你能够知行合一。无愧于知,无愧于行。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就像在新冠防治工作中,默默付出的每一个“英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老天爷的手”,或许他们就是老天爷派来拯救苍生的,或许他们就是老天爷。朱熹向左,阳明向右。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赵玉洲
写作不易!给作者的坚持加把薪!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ss/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