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急诊故事之ldquo交流

忘记了何年、何月、何日,医院,当事人是何许医生。

只记得那是在遥远的一个日子,一个陌生的病人,得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急性阑尾炎。

大多数人都知道,也都认可,阑尾炎是应该手术治疗的。但是,当你自己将要面对手术的时候,你会那么泰然处之吗?

也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这个病人对于将要面对的治疗忧心忡忡。希望医生能够给他提出建议。然而,面对着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病人和家属拿着手术签字单举棋不定。

于是和大夫进行了“交流”。

大夫:“你得的是急性阑尾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大夫,必须手术吗?”家属问。

“应该吧。”大夫简短地回答。

“手术有什么风险吗?”家属又问。

“当然有了。”大夫还是简短地回答。

“都有什么风险哪?”

这次大夫的话多了起来:“有麻醉意外、心血管意外、术中术后大出血、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肠瘘, 

#$%%^^**......等等,每一项都可能危及生命。如果你同意,就在手术单上签字。”

病人和家属咂舌。“那,如果不做哪?”

“你是阑尾炎,已经化脓了,如果不做可能出现脓肿、破到腹腔可能引起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ARDS、MODS,

#$!%^$....每一项都可能危及生命,如果你同意,你就签不手术。”

到最后,家属和病人也没有弄明白签字是签“同意手术或不手术”,还是签“是否同意危及生命”。

这样的“交流”医生看来是“尽到责任”了,可是不懂医学的家属和病人有可能作出选择吗?

另外一个例子也医院的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医生身上。

病人是直肠癌肝转移,已经维持三年多了,大家对肿瘤科、肝外科的治疗结果都很满意,特别是病人家属。

终于病人维持不住了,全身黄染、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等生命终结的迹象表现出来。

家属深知病人的最终结果,也不在忍心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了意见:“不再接受任何有创伤性抢救”。

从此,医护人员就从病人的身边消失了。除了家属叫护士更换输液的液体时,护士会到病人床边,基本上就是家属照顾临终的病人了。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值班医生预测病人会在“三个小时内”死亡。在换班时,交班医生对接班医生说,病人很快不行了。

接班医生还是“很认真”的,他到床边“看了”病人。家属正在感激之时,医生冒出了一句令在场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也不能容忍的话:“还没死哪?!真是奇迹。”

不知道医生是感慨生命力的顽强,还是希望病人“少受痛苦”。总之,这样的“安慰”让人无法接受。

***在和“心肺复苏指南”中都有这样的话:“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信仰、文化以及经济状况给病人提出诊疗建议,并尊重病人的选择。”以及“即使你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也要保证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尊严。

提升能力促进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ss/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