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治验及琐谈
鲇川静
声明:文本内容摘自钱稻孙所译《中医治疗经验》(鲇川静编)一书,笔者以主题所需编辑整理。仅用于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文
今年截至此日(六月二十四日)为止所看的阑尾炎,包括疑症和手术后的瘘孔在内一共例,再发2例,死亡还没有,没法而送去动手术的也还没有过。几年来相信肠痈汤;是用于虚实之间的,最近以为可用于实证。大黄牡丹皮汤用于实中之实,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虚证,大建中汤用于寒证,桂枝加芍药汤用于阴证,似乎可以这样说。就是大黄牡丹皮一泻,服后经过或误治时不知解救,是不可能用大黄牡丹皮汤的。
大黄牡丹皮汤失败了不能用肠痈汤,肠痈汤虽缓和,但是瓜子桃仁和油成分为主的下剂不是吗?薏苡仁、牡丹皮也性寒,失败于寒性的下剂就只得用温补来救。温和补当然不一样,论药性大建中汤温而桂枝加芍药汤补。还有大建中汤和附子粳米汤合方的解急蜀椒汤,我以前也用过若干次,去年会有用了解急蜀椒汤无效而改用大建中汤单方随收奇效的经验,觉得非重加考虑不可了。阑尾炎可用附子粳米汤的似乎不太多。大建中与附子粳米,证极相似,而后者上冲较甚。总之大黄牡丹皮汤没有错,大胆用去会给猛烈的满腹痛打一棍的。《金匮》写着大黄牡丹皮汤顿服,麦门冬汤一日三回夜一回,真交代得周到。
还有初期呕吐剧烈的,怕是刺激症状强,或是由出血性可以马上变成坏疽性的。吐是由上排毒的机制,猛然用大黄牡丹皮汤来使其下,就不是道理。“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真是至言。喝药而吐,是药不对的证据,方子对头必定受药,并且症状缓解。但有任何西药都不受而吐,用了肠痈汤,却安然而受,二帖而解热。我没有为了预防呕吐而用过大黄牡丹汤与小柴胡或大柴胡合方。近来有讨论到阑尾炎和肝脏的关系,这合方可能有一理,而我辈未熟练的,还是先掌握单方的适应证要紧,不要极意作合方才好。
再回头来谈,中医治阑尾炎的失败,并不能全面否定中医对阑尾炎的疗法。那可能是经验尚浅的原故,是特殊例,不能以一例赅全盘。不过这种失败,必须追寻其理由而予以克服,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推进学术,使它更向前发展一步。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必须是通过失败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附:肠痈汤组成及证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