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与生理
1、麦氏点(McBurney点):是阑尾的体表投影点,相当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2、阑尾尖端指向:
3、阑尾血管
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属于终末动脉→易导致阑尾穿孔坏疽。
静脉: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肝脏→易引起门静脉炎,肝脓肿。
4、阑尾神经: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起病时,表现为脐周牵涉痛(内脏性痛),6-8h后,炎症波及壁层腹膜,引起右下腹痛(躯体痛)。
二、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阻塞的原因是淋巴滤泡明显增生(60%)、肠石(35%),异物、炎性狭窄等
2、细菌入侵: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
3、其他:阑尾先天畸形。
三、病理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局限在黏膜和黏膜下层。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变加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属于重型阑尾炎,穿孔多在阑尾根部和尖端。
4、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穿孔或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将其包裹。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特点,70%-80%有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早,但较轻);里急后重和排尿困难(盆位阑尾炎);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
(3)全身症状。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最常见的重要体征。腹痛尚未转至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点。
(2)右下腹包块---阑尾脓肿。
(3)阑尾检查
检查方法
意义
结肠充气试验
压迫左下腹,挤压近侧结肠
协助诊断
腰大肌试验
左侧卧位,右下肢后伸
阑尾为盲肠后位
闭孔内肌试验
屈曲右髋,被动内旋
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直肠指诊
直肠前壁触痛
阑尾为盆位或炎症波及盆腔
五、鉴别诊断
1、外科:①溃疡穿孔:腹痛剧烈,可有类似转移性右下腹痛,但腹膜炎严重,板状腹。腹平片:膈下游离气体,常有溃疡病史;②克罗恩病:反复腹痛及腹泻,发热,贫血等;③急性胆囊炎:体征多在右上腹,BUS可鉴别;④胆道系统感染:有明显绞痛、高热、甚至黄疸。
2、内科:①右侧肺炎、胸膜炎:刺激肋间神经,出现反射性右下腹痛,但有呼吸系统症状;②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重。
3、妇科:①宫外孕破裂:停经史,腹痛位置低,阴道不规则流血;②卵泡或黄体囊肿破裂:症状与宫外孕破裂类似,但较轻;③卵巢囊肿蒂扭转:突发右下腹痛,压痛位置低,可触及右下腹包块;④急性输卵管炎和盆腔炎:盆腔对称性压痛;脓性白带;阴道后穹窿穿刺获取脓液。
4、儿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并发于上感,腹痛无转移。
5、泌尿系结石:多呈突发右下腹阵发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X、BUS可鉴别。
六、治疗:
1、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行阑尾切除术。腹腔有脓液,应冲洗腹腔,吸净脓液后关腹。形成阑尾脓肿,若病情稳定,应抗生素治疗或穿刺引流;若脓肿扩大,切开引流,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切除阑尾;若阑尾根部坏疽穿孔,可U型闭合盲肠壁。{一般情况下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或横切口,诊断不明确或腹膜炎较广泛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
2、非手术治疗:卧床、禁食、静脉营养、抗生素。仅适用于①早期单纯性阑尾炎,不超过24h;②阑周脓肿病程>3天;③伴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而有手术禁忌症。
七、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
原因
处理
出血(最严重)
阑尾系膜结扎松脱
输血补液,再次手术
切口感染(最常见)
术中污染切口,残留异物,引流不畅
试抽脓液,拆除缝线,排除脓液,放置引流
粘连性肠梗阻
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术后卧床
术后早期活动可预防,病情重者须再次手术
阑尾残株炎
残端保留过长>1cm或肠石残留
症状较重,需再次手术
粪瘘
断端结扎线脱落;盲肠原有结核、癌;盲肠水肿
若为非结核或肿瘤病变,非手术治疗可闭合自愈
八、特殊类型阑尾炎(公交车上需让座的三类人群)
小儿、孕妇、老人阑尾炎,症状体征均不明显,但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感染易扩散,需早期手术。
九、阑尾肿瘤
特点
治疗
阑尾类癌(恶性)
胃肠道类癌中最常见,恶性,生长期长,淋巴结转移率低
①<1cm,无转移,阑尾切除;②>2cm;类癌位于根部侵及结肠;或有淋巴结转移,需行右半结肠切除
阑尾腺癌
(恶性)
罕见,大多数为术中发现,女性注意卵巢转移
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阑尾假黏液瘤
(恶性)
可广泛种植至腹膜,不转移至肝和淋巴结
彻底切除病灶和转移瘤,腹腔药物灌注
阑尾黏液囊肿(良性)
右下腹触及肿物,钡灌肠有鸟嘴样外观
完整切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