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石器时代
约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他们能够制造粗糙的石器工具,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处于直立人元谋新亚种阶段,俗称元谋人,也称云南元谋人。
约82万-65万年间,陕西蓝田人被发现,生活在蓝田县公王岭,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也称蓝田猿人。
约70万-20万年间,北京人出现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属于群居早期直立人。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于人类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如取暖、照明、烤制食物和防御野兽等。
约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他们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了钻孔和磨光技术,会用古针缝制衣服等简单的服饰。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华大地上第一位“人文始祖“有朝氏”诞生。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之一,位列五帝之首,被尊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相传远古人类为防御野兽侵害,有朝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果实,夜晚栖宿树上,后来延伸到平地上形成房屋,代表着人类从原始穴居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为华夏文明的繁衍做出了贡献。
约5万-1万5千年前,燧人氏出现,他是三皇之首,被奉为天皇,尊称燧皇。他发明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标志着人类历史的真正开端,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后世奉为始祖,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的父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过上相对定居的生活,人口迅猛繁衍,原先的原始人群被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时形成了外婚走婚制,后代只知有母而不知父,逐渐形成了以女性为主导核心的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全体成员都有共同祖母,实行原始共产制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氏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
(二)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公元前年左右)
早期,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物诞生,一个是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的伏羲氏,一个是神话中创造人类、炼石补天的女娲氏。他们都是蛇身人首,父亲是燧人氏,母亲是华胥。伏羲氏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氏族首领。
他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创造了八卦,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创造了文字,发展理论推动文明。他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以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脚、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蟹的腿、苍蝇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女娲氏是上古五大姓氏之一,她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这一传说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类起源的想象和思考,还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她还是炎黄二帝的母族,是华夏始母。
新石器时代文化丰富多样。在黄河流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在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等。不同文化在陶器制作、农业生产等方面各有特色。例如仰韶文化的彩陶较为发达,河姆渡文化在稻作农业方面有重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晚期,男子在体力上的优势逐渐在生产中凸显出来,他们在劳动中承担了更多重要的角色,成为主要的生产者,掌握了更多的生产资料和财富,私有制随之发展,与母系社会的公有制产生矛盾,原始按劳分配解体,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母系氏族制被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男人为纽带核心,所有家庭成员都有共同的祖先,氏系按父系计算,财产也由子女继承,一夫一妻制稳定的婚姻形态逐渐形成,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中华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