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的那些长相清奇的阑尾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诊,几乎占到普外科急诊的三分之一。阑尾切除术手术也是普外科的入门手术,手术不大,但是阑尾有时候却是最难做的手术。

很多外科大主任都曾经栽倒在阑尾切除手术上。我认识的一个前辈外科医生,就曾经因为做阑尾手术的时候,两小时找不到阑尾后关腹,最后患者出现腹膜炎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后来又做了2次手术,患者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阑尾的解剖变异非常大。以前,常规的开腹手术,因为切口小,经常会遇见找阑尾困难,现在,腹腔镜广泛应用用阑尾切除术后,理论上,没有找不到的阑尾,但是,如果不知道阑尾的各种变异,就是找到了阑尾,年轻医生也未必认得阑尾啊。

今天,我来谈谈,这20年来我所遇见过的各种长相清奇的阑尾。

1、Goodmorning阑尾。我开的第一个主刀的阑尾,术前自己没把握,跑去和麻醉医师商量,我以前从来没有主刀开过阑尾,问她敢不敢给我做麻醉。麻醉医师说:“不就一个阑尾嘛,你浙医大毕业生,肯定没问题的,来吧。我给你麻醉做好一点,你慢慢做。”我带了一个进修医生,忐忑不安地上台做手术。当我切开患者的腹膜的时候,那条发炎的阑尾扑通一下就跳了出来,还竖了起来,好像是对我在说:“Goodmorning!Doctor!”因此,我的第一台阑尾切除手术用时不到20分钟。病人恢复也出奇地好。我把这一类进腹就自己会跳出来的阑尾,叫做Goodmorning,最适合年轻医生初入门的时候做手术,会增强做手术的自信。

2、傻大个子阑尾。一般来说,我们的阑尾发炎肿胀了,比小手指要细一点,最粗也不会粗过中指,阑尾的长度也就一个手指那么长,大约几公分的样子。但是,有一类阑尾天生就又长又粗,是傻大个。我见过横截面直径3厘米,长达20厘米的大个子阑尾,也就是说,那条阑尾和空肠一样粗。要不是它有炎症,有盲端,还一端连接着盲肠,还真不好辨认是阑尾。

也就是说,无论B超还是CT,阑尾的粗细不是判断阑尾有没有发炎的依据。

3、双胞胎阑尾。也就是说回盲部有两条阑尾。

双阑尾示意图。

这种双阑尾的变异,非常少,它的意义在于,如果手术中没有发现,仅仅切除了一条阑尾,那病人日后还会发阑尾炎。

4、双根部无头阑尾。

双根部无头阑尾的示意图

这种阑尾的两头都开口在盲肠壁。如果手术中没有发现有两个根部需要结扎,只结扎闭合了一头,那么另外一头的盲肠璧上就有个洞,大便会漏出来,就是肠瘘了。肠瘘治疗相当棘手。还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5、躲猫猫到背上的阑尾。

医学上叫腹膜后位的阑尾。这种阑尾还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是真正的腹膜后位,阑尾本身就长在腹膜后。另外一种是由于反复发炎黏连以后,阑尾黏连到了后腹膜上。扎没有腹腔镜手术的年代,这种阑尾切除手术比较难,新手不容易找到阑尾。

6、走亲戚的阑尾。

这一类阑尾,一种是回盲部非常游离,会到处摆动。打硬膜外麻醉的时候,如果是左侧卧位,回盲部和阑尾就会跑到左下腹去。

还有一种回盲部长得很高,回盲部跑到肝下,阑尾当然也到了肝下。

另外一种,回盲部长的很低,回盲部在盆腔,阑尾当然到了盆腔。

这一类走亲戚的阑尾,传统手术,右下腹的麦氏切口,很难找到它。以往没有腹腔镜的时候,往往需要医生在手术前亲自体检,压痛最明显的地方是阑尾所在,因此,压痛最明显的点为中心的阑尾手术切口,可以及时找到这类阑尾。

不过,现在用腹腔镜做手术后,就很容易找了。

7、没有阑尾的阑尾。阑尾早已经自我了断了。

阑尾炎,阑尾根部坏疽穿孔的时候,有些人经过保守的抗炎治疗,炎症消退,阑尾的根部断掉了,残端愈合。断下的阑尾,坏死以后被人体吸收掉了。也就是说,这些阑尾已经自我了断了。这一类病人,在这一次阑尾炎愈合后,还往往会由于肠憩室炎等疾病误诊为阑尾炎而开刀,开了肚子却找不到阑尾。对于这一类阑尾,要特别小心,一定要反复查看有没有阑尾,有没有其他问题,确认没有阑尾才能关腹。

8、藏在盲肠壁上的阑尾。

从盲肠璧上剥下来的一段阑尾

上图就是今天下午的手术病人,从盲肠上剥下来一段阑尾。

这一类阑尾,一种情况是阑尾的一部分包裹在盲肠的浆膜内这是先天形成的,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阑尾黏连在盲肠璧上,这是后天形成的。这一类阑尾,如果不仔细辨认,很容易把藏在盲肠壁上的阑尾留在上面而没有切除,病人日后还会发阑尾炎。

阑尾的变异还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今天就讲这些,欢迎大家来补充你们见到过的奇怪的阑尾。

白衣山猫

求打赏,买猫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ks/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