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类的餐桌上有什么三峡博物馆食在远

远古人类的餐桌上有什么,他们如何烹制食物,又会挑选哪些食材?11月13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探寻先民的足迹——食在远古”微展览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展览,将为观众们揭秘远古人类的饮食情况。远古人类餐桌上有什么?大熊猫曾是他们盘中美食展柜里,最引人瞩目的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牙齿化石。它们,就是远古人类扔下的“厨余垃圾”。正是这些珍贵的化石,让古人类学家可以跨越数十万年一窥远古人类的餐桌。在这些“垃圾”里,考古学家们找到了什么呢?▲重庆出土的巴氏大熊猫臼齿化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在奉节、巫山等地的古人类遗址中,古人类学家们发现过属于大熊猫的骨骼化石。万—1万年前的这个时段里,正是重庆巴氏熊猫繁衍的鼎盛期,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高度发展期。古人类学家考察了许多人类遗址出土的熊猫骨骼化石标本,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化石上都留有出自古人类之手的砍痕。在那个时代,古人类是不会花大力气去捕杀一只对自己无用的动物。这些信息显示,此时的熊猫已经成为史前人类的餐桌食物。▲重庆出土的野猪牙齿化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除此之外,古人类学家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还在远古人类的“垃圾堆”里找到了大量的鱼骨,这些鱼骨分别来自青鱼、鳡鱼、鲫鱼、草鱼等各式各样的江河鱼类。▲重庆出土的剑齿象臼齿化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同时,“垃圾堆”里还有麂、猪獾、熊的残骸,说明到了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经常捕猎这些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重庆出土的大水鹿齿化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但你可别以为他们这就满足了。在多年前的巫山大溪部落里,先民们已经开始饲养猪了。也就是说,彼时,猪已经成为人们饲养的牲畜之一。而一只殉葬在大溪人墓地旁的小狗遗骨更是说明,在当时,犬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它们和大溪先民友好地生活在一起,帮助先民们进行捕猎。远古人类烹饪工具是什么?就地取石制作锋利石器切割食物把各种各样的食物弄回聚居点之后,远古人类如何才能将它们切割成方便食用的大小形状呢?▲重庆出土的砍砸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展览中展出的各种石头给出了答案——远古人类就地取石简单加工后,制作出常用的“烹饪工具”。用石头制作工具麻烦吗?并不!砍砸器和刮削器一直是远古人类主要的石器类型,同时还有手镐、薄刃斧、石刀、尖状器、凹缺器、锥、钻等各类器物。▲重庆出土的刮削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那时的石器以块状毛坯为主,当时的人类对其进行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或者以接近器物形态的自然石块、石片为主,简单锤击即可使用。这样简易加工的石器,能切割食物吗?答案是肯定的。远古人类会将石器加工出锋利的“刃”,这种石刀、石斧,不仅能够轻松地分割食物,还能割断骨肉之间的筋膜。▲尖狀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在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古人类学家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石器,还曾发现在古人类遗址中比较少见的牙具,它们分别是两个用牛的牙齿做成的端刮器、一个用犀牛的牙釉质制作的刮削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肢解动物尸体和削刮木头。同时,古人类学家还在巫山玉米洞遗址-00年前的地层里,发现了两个残缺的火坑。这说明生活在玉米洞内的古人类那时就已经开始使用火,但这个火究竟是击打燧石而生,还是钻木取火,抑或引来的自然火,目前还无法得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ks/11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