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学者通常把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看成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其实,早在约一万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农业,人们开始从事农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曙光初现,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所以当时人们的活动和事迹都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得以保存,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神话与传说,所以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在众多传说中,首先就是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五帝分别是哪些人,传说中有不同版本。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可能是某个部落的一代首领,也有可能是一个部落所有代首领的集体称呼。据《尚书大传》记载,三皇应指燧人氏、伏羲和神农氏,据《大戴礼纪》所载,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燧人氏,据说是有巢氏的后代,最主要的传说是钻木取火。火的发明是原始人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引领华夏文明走向未来的开端。据历史考古证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所以我们推测燧人氏应该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某个部落的首领,他率先发明了火,因此也就带领他的族群进入更高级的进化阶段。传说中燧人氏是华胥氏的丈夫,后者是古代传说中的第一位女子,而伏羲与女娲正是他们的儿女。伏羲女娲传说中伏羲与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两人本是兄妹又是夫妻,繁育后代,其子少典为传说中有熊氏部落首领。伏羲订立族外婚配制度,改血缘婚姻为族外婚姻,规定近亲不得婚配,结束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由此可见,伏羲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发展的时期。此外,伏羲还发明八卦预测吉凶,教人民结绳为网捕猎飞鸟走兽。神农氏,伏羲与女娲的后代,最主要的功绩是尝百草,发明医药,教民耕种五谷。据历史考证,我国先民在大约一万到八千年左右,已出现原始农业,故可推测神农氏活动年代大致就在这一时期。传说中神农氏又称为炎帝,炎帝应该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当时某一强大部落各代首领的统称。《三皇本纪》记载:“炎帝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以上是三皇,再来说一说五帝。黄帝诞生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姓姬,名轩辕,少典之子,伏羲之孙,有熊氏部落首领。发明车船,制武器,造宫室,建官职。按照五行学说其有“土德”,所以称为黄帝。神农氏末期,各个部落互相攻伐,炎帝无力制止,于是黄帝开始练兵,征伐不听话的部落,黄帝部落因此得以发展壮大。炎帝为了遏制黄帝势力发展,在阪泉(今河北)与黄帝决战,多次败给黄帝,于是屈服,两部联合,炎黄二帝成为黄河上游的领袖。此时在黄河下游,东部沿海有蚩尤部落不听黄帝约束,于是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决战,击溃了其部落,斩杀了蚩尤,由此炎黄部落势力东扩至海边,融合为华夏部落,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所以炎帝黄帝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姐,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黄帝妻子叫嫘祖,教人养蚕织衣。黄帝长子少昊,为东夷部落首领,开创了凤图腾。五帝中第二位是颛顼,高阳氏,少昊的侄子,黄帝的孙子,其在位期间打败共工叛乱,制定历法。在黄帝统治时期,天地相连,人神杂糅,蚩尤等人趁机联络众神和山精水怪与黄帝作对,殃及地上生民,使人间强者凌弱,众者暴寡,杀戮不止。颛顼继位后,下令绝地天通,他命重两手托天,奋力上举,令黎(重和黎都是颛顼的孙子)两手按地,尽力下压,使连接天地的昆仑天柱被折断。使得人不能随意登天,神也无法随意下凡,从此天地相分,人神不扰,割断了之前人与神之间的混乱联系,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扩大了了华夏族的势力。帝喾,高辛氏,黄帝的曾孙,颛顼的堂侄,十五岁起辅佐颛顼,三十岁继位。帝喾上承炎黄,下启尧舜,他德行崇高,知人善任,仁爱治国,深受百姓爱戴。帝喾时代可谓是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此外,帝喾的几个儿女也非常有名,元妃姜原所生后稷,乃周朝祖先;次妃简狄所生契,乃商朝祖先;三妃庆都所生尧,也是后来的五帝之一。五帝中最后两位是尧和舜。帝尧,陶唐氏,传说中著名的仁君,帝喾之子,舜的岳父,尧晚年,因其子丹朱不肖,尧将统治之位禅让于舜。舜,姓姚名重华,颛顼五世曾孙,出身贫困,但品德非凡,娶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为妻,被尧选为继承人。舜执政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在他的统治下,官员职责分明,社会上百业兴旺。舜老了以后,其子商均不肖,把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后者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总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是上古时期杰出有为的部落首领,他们也许都起源于一个族群,他们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关于他们的传说,是我们对于远古祖先记忆与神话传说相结合的产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期的历史进程。他们在华夏土地上撒下了文明的种子,披荆斩棘,带领人们走出了蒙昧的黑暗,指出了光明的道路。所以,我们后人要把这些伟大人物的记忆用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一代代地继续传颂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ks/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