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每年四五月是梅雨下江南时,烟波浩渺,雾霭沉沉。有新绿飞稍,有花落残骸。该如何祭奠这满怀新景,期待葳蕤的时光呢?

梅雨

——唐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生于(年—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这些年,上市的梅子少了很多,如今年的天气,雨梅骨沉,或许是七一的彩虹屏雾,终将夏还给了“杜鹃滴血染南国,巴渝寿城金乌出”的长寿区。梅雨季跨过了镇魔般的六六大顺,夸父是否还愿意追寻这样的烈火,等待女娲补天后,再次把身体变成山川湖泊的铁臂脊梁?

不是很喜欢“晚”这个字,让所见事物均迟迟顺延,梅雨跳窗,雨水居然沁透千年骨骸,润蕴在历史的缝隙里,随毛毛雨倾斜翻动,滚珠下垂,似有覆江倒海之势?黄曲霉素在黄板子下成了渐变色,微黄,青墨,绿毛帽檐。你说能用苍茫芒这样的象征手法表达中心思想吗?灰灰球能拨动出让呼吸道顿感深悔的煤尘味道么?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唐贞观八年()柳州的景色是萧瑟的,梅雨季节里更显荒凉死寂,白日里除了野草横生,夜里便是猿猴悲啼,恶劣的环境是否基本生活条件都不具备?深山茂野景萧瑟,一片苍茫落旧州!被贬柳州的柳宗元,“柳星”璀璨,诗文同九霄,灌渠名讳,实感憋屈。唐皇甫湜《祭柳子厚文》:“呜呼柳州,秀气孤稟。弱冠游学,声华籍甚。”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十:“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革新的践行人之一,主张抑制潘镇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废除宫市,罢黜“五儿小坊”,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与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试图收回宦官与潘镇的兵权。年(永贞元年)4月,“永贞内禅”!顺宗因病被迫禅让帝位给广陵郡王李纯,前后历经多天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革新人士全遭受牵连,河东先生左迁永柳。

或许夜里的柳宗元泠语哗然,恍惚之际,凄凉悲悯感随着家乡的梅雨季节,晚春漏隙,穿越时光飘忽而至。

《晚春漏隙》

“梅香樽酒说婆娑,离陌魂迁楚越歌。耳悦迷音羁客在,乡愁靡靡几萍多”?

——.7.12虚庾稚子随笔

总有声声泪,诉到鸡鸣晨。楚越,泛指江南,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恶劣的环境里不能果腹,寒衣破壁的,生存都成问题。清晨,远远传来公鸡的打鸣声,穿过层层雾霭唤醒梅雨春空,人迹罕见的永州,附上沉沉黎雾,让现实环境变得清晰入目,温暖的梅子橙黄茸茸,香气回味满腹,偶现暖意将一夜凄雨转化成可慰藉片刻的,浓厚的思乡之情,诗人心里的顿时一腔愁绪。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雾"是液态的,是悬浮近地面空气的微小水滴组成的自然天气。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所见:气温对水的汽化形态作出了应有的调控,晨晚气温低迷时分均是雾气凝结之时。水的蒸腾在水立方堆积的地方是平常现象的,古人对雾的形成是用意向去填补空白的吧!

在远古时期,华夏民族根据万千自然变化的法则,去适应与创造自我生存的条件,不断形成了畜牧业,农耕业两种基本生存形式。科学没有发展到具有能动性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机能分片式的结构学研究,去认识与改造物体的,只限于肉眼可直接传达到大脑的使用界沟,普通人探寻人类可知的行为范围就是大海为境的边际学说。“南为极”用意向来做诠释,形容的可能是观音菩萨似的,普度众生的信仰学说;能达到极地的,除了不可认知的一隅海川,就是政治仕途上的深雾笼罩,不见天尽头的皇权涌动了吧!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有名句“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而此诗篇里“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就是具有同功能之效果的。张若虚借斜月,海雾,碣石,无限路,表达自己的乡思之苦的意。古诗词的高阁境界就是不知不觉,将典故自然的吟咏成篇。江云?什么样的浪涛可以做到云卷云舒时与天相接?梅雨季节雨水形成的底层云,可能就是海雾蒸腾时分的聚集景象。一月的连排雨,倾倒山河,万般灾难沉沉演绎,无妄之灾皆为梅雨季节的到来。“四月八涨大水,龙腾虎跃行云舟”!俗语过江南,粽子节的香味穿透大江南北,将龙舟赛用祭奠屈大夫的形式开展得鲜活淋漓,借此表达着华夏儒士的爱国情怀。

暗北津北去的渡口已经被海水淹没,回家的路更是看不见了。古人儒士做官,修得的是君臣报国,羁旅沿革下的“少小出家老大回”真实的描述了那种情结。有家不能归,有志不能报,胸有万丈豪情,腹存百万书篇,家国均不能尽己责,万分悲痛化成梅雨,四洒海疆。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素衣,白色的衣。谢朓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就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色的了”。柳宗元的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就是将此典反用。身上的白色衣如今已经染成黑色的了,并非是京城的灰尘导致的。

洁白的衣衫穿在自己的身上就如诗人的品格一般,纯洁无暇。梅雨季节,雨雾朦胧,在荒山野岭里行走,破陋的蓬屋,风餐露宿的日头,白色衣衫可能早已泥泞沾脚,破薄如斯。造成这样的局面,除了现实生活中,恶劣生存环境下的滚打摸爬,更多的是京城中的党派之争失利之后形成的集体报复事件,造成的迫害忠良之举。

非为帝京尘,柳宗元此句排除了京城的尘埃所致素衣尽化,而是因为边城气候所致。言外之意却是从此入京无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

年与年是柳宗元在永州生活的10年。在这10年里,他专研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结交当地许多人文雅士与修心养性之人,游历山水,其创作的《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多篇诗文中有篇产于永州。年,十一月初八,因病去世。

 此诗用沉郁的风格宣染诗人在发配边关任职时无边无际的思乡之情。深雾,细雨,梅实,晚春,均是借物抒情,诉说着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愁,利用“楚猿夜,越鸡晨”表白自己的衷心爱国之情,“南极与北津”一个起点,一个终点,预示自我人生的归结之处,“素衣尽化,非为帝京尘”更是突出了自己纯洁无暇,一腔爱国热忱永愿服务人民群众的儒学之志!

赋诗一首,以抒学诗自修的家国情怀!

《风动夏荷》

烈日灼心烧,云轻漾霓桥。

昨开新墨镜,今定古铜窑。

叶绿自浮现,泉甘长合招。

丽园风裹穴,难调五音谣。

——.7.13虚庾稚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zyaoxing.com/cwks/11354.html